返回

第7章 有福之州之西湖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7章 有福之州之西湖

游玩过三坊七巷,径直可以走向风景优美的福州西湖公园。

福州西湖公园是福州市内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晋代。公园位于福州市区西北部,占地面积约45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为30公顷。福州西湖不仅是福州的城市明珠,也是一座极具价值的古典园林。

据史料记载,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福州郡守严高为了筑子城时凿建西湖,目的是引入西北方向诸山之水以灌溉农田。因其地理位置在晋代城垣之西,因而得名“西湖”。到了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西湖与南湖相连。其子延钧称帝后,更在湖边建造水晶宫,并修建了许多亭台楼榭,使得西湖成为闽国王朝的御花园 。

宋代,福州知州兼福建抚使赵汝愚在湖上修建了澄澜阁,并品题了“西湖八景”,使得西湖成为宋代文人墨客竞相游览和题诗的地方。这八景包括:

1. 仙桥柳色:指西湖公园内的柳堤桥,春天时柳树吐绿,景色宜人。

2. 大梦松声:位于大梦山,因松树茂密,风吹过时发出悦耳的声音而得名。

3. 古堞斜阳:指西湖边的古城墙,夕阳西下时,阳光照在城墙上,形成美丽的景色。

4. 水晶初月:指西湖的水面在月光映照下,波光粼粼,清澈如水晶。

5. 荷亭唱晚:荷亭是西湖的一个景点,夏天时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荷花,傍晚时分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6. 西禅晓钟:指西湖边的西禅寺,早晨的钟声清晰悦耳。

7. 湖心春雨:春雨绵绵时,西湖的湖面一片宁静,别有一番诗意。

8. 澄澜曙莺:澄澜阁在早晨时分,可以听到黄莺的啼鸣,生机盎然。

这八景各有特色,是福州文人墨客们对西湖美景的赞叹,也是游客游览福州西湖时不可错过的景点。

宋代文人为福州西湖题诗不少,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辛弃疾的《念奴娇·福州西湖和人韵》:

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

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

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

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这首诗描绘了福州西湖夏日雨后的美景,雨滴打在新荷上,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明珠在苍璧上滚动。诗人将西湖美景比作收起的宝镜,映照着云锦般绚丽的湖水和红艳的荷花。诗中还描绘了飞鸟在空中翻腾,游鱼在水里嬉戏,愉悦地伴随着笙歌的场面。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豪爽的性情,愿意一饮千石美酒。

此外,还有朱熹的《福州西湖》:

越王城下水溶溶,此乐从今与众同。

满眼芠荷方永日,转头禾黍便西风。

湖光尽处天容阔,潮信来时海气通。

酬唱不夸风物好,一心忧国愿年丰。

这首诗描绘了福州西湖的宁静与美丽,诗人沿岸欣赏着西湖的景色,芠荷盛开,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忧虑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至民国3年(1914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将西湖辟为公园,那时的公园面积仅为3.62公顷。这一举措使得西湖公园成为了福州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使得西湖的历史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许世英在开辟公园时,对西湖进行了整理和改造,包括清理湖面、修建道路、种植花草树木等。这些举措使得西湖公园在当时成为了一个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公共空间。尽管面积较小,但西湖公园在当时已经具备了公园的基本功能,如休闲、游览、观赏等,受到了市民的喜爱。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更是多次拨款进行修缮和扩建,尤其是2001年进行的大规模清淤和建截污管道工程,使得西湖公园面貌焕然一新。现在的西湖公园通过柳堤桥、步云桥、玉带桥、飞虹桥等将湖中开化屿、谢坪屿与窑角屿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游览景区。公园内修复及新增的景点包括仙桥柳色、紫薇厅、开化寺、宛在堂等,使得游客能够在此感受古典园林的韵味与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如今,福州西湖公园的面积已经发展到了42.51公顷,成为了福州市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公园内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如澄澜阁、柳堤、飞虹桥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同时,公园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成为了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景点的修复和新增,使得福州西湖公园成为一个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观赏体验。同时,也使得西湖公园成为了福州市民休闲娱乐、体验传统文化的好去处。

综上所述,福州西湖公园不仅是福州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游客了解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福州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底蕴和自然的魅力。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