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章 报账的艺术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21章 报账的艺术

正式开始造账之前,曹睿先盘了盘家底:账面上剩了 21 万经费,刨除给白颂的 1 万元“特别评审费”,正好剩下了 20 万。

这些钱,都要巧立名目,想办法从两个项目中“走”出来。

万变不离其宗。一般来说,套取科研经费,不管文科理科,都是那么些套路。

一是找企业过桥。比如,理工科做实验用的试剂和耗材,一支采购价 100块,实际用了100支,这就是一万块。这时,项目组就可以跟供货商商量,开成500支的发票,再给他一千块的“过桥费”。这样,扣除成本之后,三万九千块钱就进了项目组老板的腰包。

当然,这种操作方法比较简单粗暴,而且需要有熟悉的企业愿意配合,否则容易被查出来。如果想要搞大的,就得用更隐蔽的手段。

二是以劳务费名义套现。有的导师,会把整个项目组学生的银行卡都收上来,将一部分项目资金以劳务费的名义打到学生卡里,再要求学生转给自己。

遇到心肠好些的,会给学生留个三百五百的“过路费”,或者定期请项目组吃饭、郊游,安抚人心;碰到黑心的,不仅一个子儿不给学生留,如果走账的数目过大,还会卡住个人所得税的税点,学生还得自己往里添钱。

三是打着“专家咨询”的名义套钱。许多项目在推动过程中,都设置有“专家研讨”或“专家论证”环节,本意是为了增强项目研究的可行性、科学性。但在实践中,却被无良学阀们钻了空子,成了相互捧臭脚、抬轿子的一条捷径。

自己做项目时,就拉关系熟络的师兄弟来搞个咨询、走个过场。胆子小的,还一本正经组织个学术研讨会、国际交流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打个掩护,给他们高额的报酬和差旅费。这些费用可以从项目中列支,一帮人来吃吃喝喝,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成果,只是为了套取经费而已。

胆子大的,直接给师兄弟们打个招呼,人都不用照面,钱在账户上一进一出,走出来就行。

四是化整为零。这种方式,最折腾项目组负责报账的学生,被形象地称之为“大锅饭、分开盛”。

什么意思呢?比如,大老板想买台价值10000块钱的电脑,但项目预算中没有列出这项开支,怎么办?那就跟卖电脑的商家说好,化整为零,在账目上开成一台打印机、一台刻录机和一台照相机,只要三项设备的总金额加起来还是10000元,商家也乐得做这单生意。

这些套路,其实一点不稀奇。无论在企业、单位还是别的什么部门,这些走经费的套路,跟学术圈都大差不差。

事实上,更多时候,上面对这件事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把研究搞透彻、成果做扎实,学阀们在项目上揩点油,也都是被容忍,甚至默许的。

但问题在于,其他行业的人绝对不会“得了便宜还卖乖”——闷声发大财就可以了,还讲那么多做什么?

反观学术圈这些人,一会儿自我标榜“清苦”,什么“君子固穷”,一会儿又对社会上的种种现象,作痛心疾首状,感叹什么“世道不公,人心不古”。

既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老是装出一副仁义道德、忧国忧民的嘴脸,这才是学术圈的“岳不群”们,最令人厌恶的地方。

把李若一支走后,曹睿将自己关在了办公室,开始认真掂量这件事。

20万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如果只依靠劳务套现,就需要大量人员参与。但目前,他手下只有颜子媚和张枫两名学生,这不太现实。而且,两人刚刚步入正轨,曹睿并不想让他们知晓太多这种乱七八糟的事情。

而企业过桥的方案也有问题。文科项目一直缺乏相关资源,贸然跟半生不熟的企业打交道,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火上身。

另外,“化整为零”虽然理论上可行,但操作起来繁琐。

李若一已经很辛苦了,曹睿不想再用这些事牵扯她太多精力。

至于专家咨询,这个倒是可以尝试一下。只不过,曹睿自己并不愿意身陷其中。所以,必须要给罗院长戴上一顶高帽子,充分利用他的影响力、打着他的旗号办事,即便真有点什么纰漏,也有个儿高的去顶着。

一路小跑来到院长办公室门口,曹睿深吸了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服,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精神。他礼貌地敲了三下门,听到一声“请进”之后,推门走了进去。

院长办公室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茶香,罗院长正埋首于文件中,眉头微皱,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问题。他抬起头,看到曹睿进来后,嘴角露出一丝微笑,示意曹睿坐下。

罗院长亲切地问:“小曹啊,找我有什么事吗?”曹睿坐在院长对面的椅子上,挺直了身子,双手放在膝盖上,像个小学生一样,清了清嗓子,说道:“罗院长,关于课题经费的事,还有些情况需要向您汇报。”

罗院长微微颔首,示意他说下去。

曹睿先抛出了难题:“院长,这段时间我把两个项目的账捋了一遍,有些棘手的问题,处理起来还真有点复杂。”

罗院长轻抿了一口手中热气腾腾的茶水,开口询问道:“怎么了?”他那平静的目光落在面前的曹睿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曹睿挠了挠头,眼神闪烁不定,似乎在组织着自己的语言。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现在账面上还有20万块钱,但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要想在一周内走完账恐怕有些困难,不知道是否可以稍微延缓一下时间呢?”

听到这里,罗院长眉头微微一皱,淡淡的阴霾在脸上一闪而过。他放下茶杯,轻声问道:“为什么?”

曹睿作出一副无奈样子:“如果以劳务费的名义走账,我名下只有两个学生,算上李若一,也只有三个。一周之内,在三个学生的卡上过这么多资金,后面审计如果查起来,风险不小。”

罗院长不说话,只是轻微点点头。

曹睿说:“要是化整为零,以其他费用的名义‘走’出来,理论上虽然可行,但时间还是来不及。现在,所有账目都是李若一在负责,她又要整结项的文字材料、又要造账,两个担子都在身上压着,如果任何一头出问题,后续‘打补丁’不仅要花更多精力,还有可能圆不过来。”

这时,罗院长抬起头来,用深不可测的眼神看着曹睿,缓缓问道:“那你的意思呢?”

曹睿心头一紧,但还是字斟句酌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现在看来,‘专家咨询’是最可行的方案。一来,我们这两个项目都是国家重点项目,多找几个高级别专家做咨询,别人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二来,钱从大专家的账户上过一遍,相当于他们给咱背了一次书,后期如果真的有人想要借此生事,安全上也多了一层屏障。”

听到这里,罗院长微微挺直了腰杆,抬起一根食指,轻轻点着曹睿,似笑非笑地说:“你这个小曹,考虑的还是很周全嘛!看来,我这个院长的位子,早晚都要是你的喽!”

听闻此言,曹睿浑身像触电一样猛地一颤。

一句看似漫不经心的玩笑,既可以理解成鼓励,也可以理解成敲打。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