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章 偷鞋的钩子灯笼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12章 偷鞋的钩子灯笼

清末民初的时候,皮鞋和西服从西方传到中国不久,国内各大城市渐渐流行开来。当时的皮鞋在汉口的市面上卖的价钱很贵,大多数年轻人为有一双皮鞋和一件西服而感到自豪。 因为那是富贵和时尚的标志。

然而,一些人买不起新的,就只好到当铺买旧的二手皮鞋来穿。 而那些旧皮鞋大多出自贼人之手。当时汉口地面上有一类专门在客栈偷鞋的人。

周少贵知道偷鞋子的买卖好做,也想在皮鞋上搞点名堂玩玩,但周少贵与一般的贼人不同,他有心计,总能别出心裁地搞些花样,使客栈老板防不胜防。

自古以来,客栈就有查房的规矩,如今也没有例外。 那时候,汉口民间还没有电灯,更没有手电筒,客栈查房一般用的照明工具就只有灯笼了。周少贵就事先专门在灯笼上下功夫,发明了一种连骗带偷的工具——钩子灯笼。

所谓钩子灯笼:就是在灯笼下面安两根细绳子,绳子下面系上两只锋利的铁钩。具体的偷鞋方法是:冒充查房的伙计,想法进入客房内,以旅社伙计的身份亲热地跟睡在床上的客人打招呼,说话的同时趁人不备,在不弯腰,不低头的情况下,借助床与地面的视线死角,也就是灯下黑的原理,神不知鬼不觉地钩住旅客的鞋子往外就走,并边走边笑,边道晚安。

当时,汉口宝善堂有个聚友客栈,是汉口有名的旅社。平日店里的生意很好,来来往往的客商穿着体面,周少贵把目标放在了这里。

有个棉花贩子姓刘 ,江西南昌人,本行中人都称他刘老大。每年到了十月份收棉花的季节,刘老大就邀约一些同乡结伴从江西开船到汉口来收棉花,常住在这聚友客栈。

这次也不例子外,那姓刘的江西佬表一到收棉花的旺季,就急急忙忙集齐了人马,驾船来汉口。他们泊好船后,也照例住那聚友客栈。

客栈的老板姓李,汉川人,生得薄唇利齿,是个八面玲珑的人,见有老顾客上门,忙笑脸相迎道:“江西老表来了,里面请,里面请!”

只见那刘老大同行的江西人,个个西装革履,皮鞋擦得闪闪发亮,手上提的是沉甸甸的藤条箱,箱子里装的都是贩棉花的货款。

一天,周少贵在天黑之前,首先到聚友客栈订了一间客房住下来,同时用麻袋把事先做好的钩子灯笼拿进客栈,再打探到客栈内各个客房里客人的情况,甚至连客人的姓氏都打听到了。

等到了深夜,周少贵估计客栈的伙计已熟睡,就拿出自己的钩子灯笼,扮着查房的伙计,来到刘老大的房间门口,压低了声音唱道:“查-房-喽 !”同时推开门进去。

当时那江西刘老大还未睡,正躺在床上抽烟。周少贵也不慌张,嘴里唱了个“哟”说:“刘老板这晚还末睡?有么心事?”

刘老大见周少贵有些面生,随口问道:“这客栈是我常住的地方,我怎么没见过你?”

“当然,”周少贵不慌不忙地道:“我今年春天才来,你肯定没见过我。但我今天把你服侍好了,你会记得我的。我们李老板特地吩咐,要我好好侍候您,我这么晚来,就是问您是否要喝茶,或是要起夜入厕。这黑灯瞎火的,我特地打着灯笼来帮你照路。”

周少贵边说边环顾四周,却不见了白天看见的那四只装钱的藤条箱子。原来,刘老大看箱里的钱多,以防万一,把钱存在进了钱庄。周少贵想,大钱是搞不成了,那就只搞他的鞋子。

那刘老大见这新来的伙计说话乘巧,忙递了根烟给周少贵。周少贵接了烟,点头哈腰不停地说谢谢,同时用钩子灯笼钩起刘老板的床边的新皮鞋就走。

周少贵“查”完房,按此法将聚友客栈里成色好点的皮鞋,大多钩到自己的房间里,装进麻袋打包。然后用一根事先准备好的长绳子,把那装满鞋子的麻袋吊在客栈屋外的房檐子上。

周少贵轻手轻脚来到客栈门口,正要开门,客栈李老板听到了响声出来查看,正好看到周少贵要出门,有所警惕,便一把拦住他说:“现在才到五更天,怎么就出门?”

“今天要到汉川马口,”周少贵不耐烦地道,“那么远的路,当然要五更天坐船,我又不欠你的房钱,你管我几时走。”

那李老板本是汉川人,知道汉川马口路途很远,再看周少贵又没拿包裹,只是个空手,犹豫了一下,便赔了个笑脸说;“客官啦!莫生气,我是为你好,怕你夜里遇到强人。既然你有急事,那你请!你请!慢慢走。”

周少贵大摇大摆走出客栈的门后,摸黑找到事先用活结法系在屋檐上装有皮鞋的麻袋,只把绳子轻轻一拉,便解开了绳子,装着皮鞋的麻袋就落在地上。周少贵背起麻袋快速闪人。

第二天,棉花贩子刘老大和一起同行的房客们起床时,都没了鞋子。更让刘老大心烦的是与鞋子一起丢失的还有装在鞋子里的三百块钱的零花钱。原来刘老大和那帮子棉花贩子有个习惯,出门做生意时,怕钱被人偷去,总爱把零钱放在鞋子里面藏着。

发现不见了鞋子后,刘老大开始以为是客栈伙计帮忙把鞋子收起来了,就找伙计要鞋子。

客栈小伙计听了甚感诧异,说:“我们店里从来都不帮客人收鞋子的,看是否有你们同行的开玩笑 ,把你们的鞋子藏起来了?”

刘老大道:“怎么会是开玩笑,我们所有人的鞋子都没了。”

刘老大一行人闹着找李老板扯皮赔鞋子,李老板脑子里一片茫然,完全不相信所发生的事,断然拒绝了刘老大的要求。

这时,刘老大烦了,只见他光着脚丫子,跳起来怒气冲冲地对李老板吼道:“难道我们都是光着脚丫子走到你进店里来的吗?”

客栈李老板无法,只得赔钱给这群棉花贩子买鞋子。

那刘老板又说:“我们鞋子里面都有三百块零花钱,也得赔给我们。”

李老板不依,说:“鞋子是用来穿在脚上路的, 又不是装钱的钱包,丢失钱有什么凭据?能赔你一双鞋子就不错了,这也还是看在老客的情份上。”

一群江西棉花贩子气呼呼地走了。刘老大边走边说:“幸亏把大钱箱存在了钱庄。要不然连本钱根子也丢了”。

见江西人要走,客栈李老板跟在后面喊:“老表,下次一定再来。”但刘老大从此后再没来过。

却说周少贵把钩来的鞋子背回家,一双双用布抹于净,他还买来鞋油,逐个一一上光打蜡,心想只有把皮鞋擦得逞亮,才能到当铺卖得好价钱。

周少贵正一双双擦着鞋,偶然摸到一只鞋里面有纸样的东西,拿出来一看,是三百无钱。周少贵大喜,又每双鞋子仔细检查一遍,又发现其它几双鞋子里面都藏有纸币,总计大概两千多块。加上卖鞋的钱,他这次钩得的钱财十分可观。

一天,周少贵在和几个江湖上的朋友在酒店吃饭时,因酒后失言,把这钩子灯笼的故事和技巧告诉了别人。当时喝酒时,有个叫姜老七的江湖盗贼也在埸,那姜老七将此法学去,发动在汉口的手下喽喽,把武汉三镇的客栈用钩子灯笼钩了个遍。时间一长,全汉口的客栈老板和普通百姓都知道了这个钩子灯笼的事。

后来,只要客栈不见了鞋子,就有人会戏言说,一定是遇了钩了灯笼。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