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4章 哲学与艺术8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54章 哲学与艺术8

《议兵》是不弱《孙子兵法》的名篇,赵孝成王问用兵要领,临武君说:在上得天时,在下得地利,同时知道敌人变化,具备这三点,就是要领。荀子说:我听说要领是与民众团结一心,弓箭的部件不协调,后羿都射不中。临武君反驳:用兵看重有利的条件和形势,遵循变化无常,隐秘的计谋,这是吴起孙武的方法。《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临武君说:你看,用兵用不着民众归附。荀子:我说的是仁义之师,是称王的君主意志,你看重的是权变谋略,形势有利,采用的是攻取抢夺,诡变的计谋行动。这是诸侯的事,仁义之师不用诡变的计谋行动,因为被骗的都是大意的,遇上厉害的军队你的诡变计谋就是鸡蛋碰石头,手指搅动开水一样不堪一击。荀子说:奉行仁德,上下一心,上下级如父子兄弟,如同手护脑袋一样,用诡计攻击他们,结果只有失败。何况仁义的人管理10里之国,可知百里情况。军队耳聪目明,戒备森严。再高明的诡计都不能成功。临武君说:称王的君王如何用兵?荀子说:这样取决于君王,将帅次要,君王与诸侯存亡关键在于治理方式,上策,崇尚礼仪,论功行赏。中策,看重利益,尊重法度。下策,重战功,轻法度。用哪个策略是君主的事,君主英明,国家安定。君主无能,国家混乱。推崇仁义,安定,反之,混乱。君主被仰慕,民众被使用,为国家舍生忘死。万众一心是最关键的。荀子说:齐国推崇勇士斩头,赏8两金。这种办法对小规模战斗,垃圾对手才有用。大规模,强大敌人没有用。魏国严格考试,选拔勇士,穿厚甲,强弓50箭,长枪,头盔,宝剑,三天口粮,日行2百里,勇士免徭役赋税,直至老死。但这样税收越来越少,不能持续。秦国让百姓谋生的手段少,生存除了打仗没有其他办法,君主用权利逼他们打仗,穷苦让他们难以生活。奖赏习惯打仗,刑法逼迫打仗。秦国是兵最多,战斗力最强,最持久的。又有很多税收,所以秦4代都成功。但荀子看来也不是可持续的,荀子说:齐靠勇敢打不过魏国,魏卒打不过秦精兵。秦抵挡不了齐桓公,晋文公有纪律和修养的军队,齐桓公,晋文公也不能抵挡商汤周武的仁义之师。因为齐魏秦是求利益的,求奖赏的。招兵是威势与欺诈。民众不尊君主,不安法度,不守礼义气节。荀子说:为了奖赏,一旦损害利益就不干了。遇到强大敌人,把守孤立无援城池就会叛变。抵抗敌人会打败仗。干艰苦费劲的事会逃跑,四下而散。奖赏只能短暂聚拢人,不能得民心。《孙子兵法》云: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想赢战争,首先民心,民众与国家共生共死,国家就不危险。荀子说:用诡诈对抗诡诈,有高低之分。诡诈对团结,如小刀割泰山。天下至愚。军队齐心协力就能制服天下,达到统一,可胜邻国。看重诡计,崇尚功利的军队,胜负难料。这是盗贼式军队。

荀子: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为将者,最高智慧放弃有疑虑的打算,最高行为不出错,最重要的事不后悔,道德,正当,合理。做的事符合道义,而且正确。事至无悔而上矣,成不可必也。事情无悔了,成功都不一定必须。六术五权三至是策略。六术是,其一,制度,号召,政策,命令严肃而有威势。其二,赏罚严明有信用。其三,营垒军库周密而牢固。其四,转移,发动,进攻,撤退安全而稳重,紧张而迅速。其五,侦探敌情,观察变化隐秘而深入,多比较检验。其六,遇敌,战略战术建立在清晰的形势上,不要根据疑虑的情形决定。五权是,不热衷当将军,害怕被罢免。不热衷求胜,忘记失败。不因为强大,轻视敌人。不看见利益,忘记坏处。深思熟虑,奖赏大方。三至是,第一,宁愿自己被杀,不驻扎在防守薄弱的地方。第二,宁愿被杀,不进攻打不过的。先胜而后战。第三,宁愿被杀,不欺负民众。《孙子兵法》有五事七计,和荀子大致吻合。陈嚣问荀子:您说用兵,经常和仁义挂钩,仁爱人,义守道义,既然如此,为什么用兵?用兵不是为了争夺吗?荀子答:因为爱人,憎恨恶人害人。因为守道义,憎恨恶人霍乱他人。用兵不是为了争夺,而是禁止恶性,消除危害。战争目的上,荀子与孙子思想一样。李斯问:秦四代胜利,兵力最强,秦不根据仁义,根据实用准则。荀子答:不是这样的,你说的实用和我的实用不是一个意思,君主仁义,百姓亲近君主,不在乎牺牲。秦虽四代胜利,但提心吊胆,害怕各国团结对付它。这就是衰乱之兵,商汤周武是仁义之师。

《强国》范睢问荀子:在秦国有什么见闻吗?荀子答:形胜,百姓朴,秦吏肃然,士大夫明通而公,朝堂听决百事不留。地形好,民风淳朴,官员严肃认真,士大夫不结党营私,办公明智通达,朝堂井井有条。秦4代发展有必然性。荀子说:秦没有大儒,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道义纯粹可称王,义利兼顾可称霸,两样都不行,就灭亡。强力的方法有阻力,礼义的方法畅通无阻。秦比商汤周武都强盛,领土比尧舜禹都大,但忧患多,提心吊胆。害怕各国联合打自己。荀子又说:节制强力,回礼义,用君子管理天下。天下大事,礼义第一,信用第二。

《天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是儒家最高范畴,天理,天道。天道是先天的,不以人的意志转移。荀子说:加强农作,节约用度,就不贫困,农业荒芜,用度奢侈,就不富裕。顺应天道,没有灾祸。没有灾害得饥饿寒冷,没有冷热得疾病,没有灾异得祸患,就不能归咎于天,自己身上找原因。荀子说:不为而成,不求而得,是夫谓之天职。不作为而成,不求取而获得,是老天职责。天道深远,圣人不猜。天道广大,圣人不能影响。荀子说:天道精微,圣人不考察,不和老天争职。天有四季寒暑,地有自然资源,人有管理能力。天地人是互补的,放弃自己的能力羡慕天地,是愚蠢。荀子说:星辰旋转,日月轮流,四季交替,阴阳二气生万物,风雨施惠于万物,万物得滋养,万物的转换生成看不见,只能看见结果,这是神。人们懂得只是阴阳生成的万物,对过程一无所知。这是天道功劳。荀子说:唯圣人为不求知天。圣人尽人事听天命。庄子说: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专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要掌控能力外的。荀子说:每个人有喜怒哀乐的感情,这是天情。都有五官,是天官。心控制一切,是天君。人有欲望,是天养。欲望能否满足,是天政。故大巧在不为,大智在不虑。高超技巧是顺应自然而为,高超智慧是顺应自然不多想。荀子不是主张天命难违,而是主张事在人为。让大家把精力放在人为上。天地有不变的规律,君子有不变的品格。

荀子说:楚王外出有千辆车,不是他聪明。君子吃糠咽菜,不是他愚蠢。这是时势命运造成的。至于思想美好,德行敦厚,谦逊精明。生长今天,却知道古代。这些是自己努力的,不是天道决定的。君子看重自己努力的成绩,不羡慕天生的东西。接受先天恩赐,赞扬后天努力。荀子说:君子敬其在己者,不慕天者。是以日进。小人相反,日退。佛学说: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荀子说:社会的安定和混乱不是上天安排,禹王和夏桀天是一样的,所以不能怪天。也不是地安排,不能怪地。其实是人为的结果。流星陨落,树木鸣叫,国人惊恐,这都是偶尔反常的自然。真正应该惊恐人为反常。一,人们耕田粗犷伤害庄稼,土地荒芜不种庄稼。粮食贵,人挨饿。二,法令稀里糊涂,管理不合时宜,农业生产不管理,动员劳役误农时,牛马怪胎,六畜怪异。3,礼义不整顿,男女关系混乱,父子猜疑,君臣离心离德,外寇内乱。荀子说:慎子只看到法治,不明白预先倡导。老子只强调柔顺无为,不明白积极有为重要性。墨子主张平等相爱,不明白尊卑有序的道理。宋子认为人天生寡淡欲望,不知道人天生贪婪。按慎子思想走,上者无意化导人民,从善无从下手。按老子走,消极顺从,贵贱没有分别。按墨子走,政令无法推行。按宋子走,民众就得不到教化。荀子说:故错人思天,则失万物之情。放弃个人努力,寄希望于天,这不是万物应该做的。道家是遵循天道的基础上无为。荀子是基础上有为。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