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2章 哲学与艺术6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52章 哲学与艺术6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虽然流量感人,但已经开始写哲学了,转不了弯了。

《非相》的意思是不被表象迷惑,古代有看相的人。荀子说:姑布子卿,唐举声称可以根据相貌推测福祸,根据相貌测福祸的相人古代是没有的,有学问的人不讨论这个,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如心,心不如术。看相不如看思想,看思想不如看实践。一个人立世的实践方法正确,思想正确,丑陋也不影响他成为君子。这是荀子的不以貌取人。尧身体魁梧,舜身体矮小。文王魁梧,周公矮小。孔子魁梧,子贡矮小。公孙吕身长七尺,脸长三尺。面额三寸,五官皆备,声望威震天下。孙叔敖非常粗俗陋鄙,秃头左腿长,身材矮小,比车轮低,却让楚国称霸。荀子说,不要用高矮美丑揣测一个人的轻重。要看志气修养。夏桀商纣身材魁梧,长相俊美,身手敏捷,以一敌百,最终身死亡国,成为耻辱。这不是相貌的问题,是见闻少,思想卑下导致的。荀子说,要预测一个人福祸吉凶,可看言行举止,三种不吉,年幼不侍奉长者,卑贱不侍奉尊贵,无德不侍奉贤能。三种窘迫,君王不爱臣民,臣民诽谤君王,当面不如人,背后诋毁。知识浅薄,德行不厚。荀子说:要以庄重严肃的态度接近别人,正直诚恳的态度对待别人,坚强意志协助别人。用比喻让人理解,用分析让人明白,热情温和指导别人,让自己的话显得宝贵,重要。这样,不取悦别人,他们也重视你。说话除了内容和逻辑,态度也很重要。热情和讨好是别有所图,唯唯诺诺,谨小慎微是不够坦诚,傲慢强硬是言过其实。诚恳真实的表达更容易被接受。说话要抓住根本,不要讲不相关的。荀子说:君子小人都能言善辩,小人宣扬邪恶,君子仁爱。言论与仁爱无关,不如不说。不预先考虑,提前谋划,说出来就恰当,有文采合礼法,这是圣人辩说。事先考虑,尽早谋划,短时间发言值得一听,既有文采又实在细致,渊博而正直,这是士君子辩说。言辞夸张,不得要领,任用他诡计多端没有效果,上不信任帝王,下不团结民众,说话全靠一张嘴,自夸自擂,这是奸邪中的高手。圣王即位,这种人就会被杀头。荀子说:盗贼有可能转变,这种人不会痛改前非。

《非十二子》是荀子对12个人的评判,孟子,子思,墨子都在其列。杨朱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治矣。墨子反对儒家有差别的爱,推己及人。反对礼仪。对于杨朱的个人主义,避世态度,还有墨子的不切实际,荀子做了批判。

荀子说:慎子这样的人,重治理,但不重礼法,藐视贤能,另搞一套。上顺君主,下从世俗。整天谈论制定法典,但是他们的言行偏离实际。不能用他们治理国家,确定名分。但是他们把自己的学说说的很有条理,欺骗迷惑百姓。荀子认为慎子的法太虚,不能落实。荀子评价惠子:他不效法古法的圣王,不遵从礼仪,喜欢研究奇谈怪论,玩弄辞藻。善于辩论不实用。做的事很多,效果很差,不能用来治理国家。荀子批判这些人都是站在治理国家角度,荀子批判子思和孟子:他们粗略效法圣王,不得纲领,才大志高,见闻乱而博,学问隐晦,没有道理。晦涩难懂,修饰言辞,子思提出,孟子附和。愚昧读书人,不知道错哪里了,就传递下来给后人了。这是子思孟子的错。我没有举例所有12人,因为孟子批评他们是两个两个一起的,其中前四个都是杨朱学派,所以我缩写了。总结,荀子认为这12个人要么自私自利,要么哗众取宠。荀子说:治理天下,管理万物,养育人民。让天下人都有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么这12个人学说就应该消失,应该学习,尧舜,孔子,子贡。可见荀子很有前瞻性,后世腐儒正是在孟子基础上曲解儒家的。孟子思想晦涩难懂,就有了可操作空间。而且是理想主义,缺乏实际落地实践方法。

《仲尼》荀子说:齐桓公做事骄奢淫逸,阴险肮脏,所以不被孔子称赞,一个人事做对了,成功了,品德不好,手段方法不符合道义,这样的人应该推崇吗?齐桓公最明智的是信任重用管仲。荀子认为齐桓公和管仲都不是圣王,贤德之人。荀子说:齐桓公把管仲称为仲父,给管仲国氏的地位,大臣不敢埋怨,全国都跟着齐桓公尊敬管仲,这是关键问题。国君懂了这种关键问题,就不会被灭。齐桓公称霸不是侥幸,是必然。虽然他是霸主,但不应该推崇,因为他不守礼义,不让人信服。只是推行了正确方针而已。荀子看来,他们是靠奸诈手段胜利的,用谦让掩盖争夺,借仁爱追逐利益,小人所为。好的结果,和好的方式是两回事,看起来好结果并不是一定正当性的,结果不是努力得到的,有很多其他因素,我们不能推崇有结果的人,而忽视没有结果而有正当行为努力的人。荀子说:称王的和称霸不一样,他们最贤能,但帮助不贤能。自身强大,宽容弱小。赢得战争,耻于武力。制定礼仪,感化残暴。圣王不滥杀无辜,周文王只讨伐了四个国家。周武王只杀害了两个人。周公旦实现了称王,周成王就没有杀戮了。荀子说:这样的礼仪之道,不应该推崇吗??文王礼义,虽国土百里,但得天下。夏桀商纣舍弃礼义,虽得天下,不能寿终正寝。若善于用礼义,百里之国可独立天下,不善礼义如楚国一样,六千里也灭亡。君主不重礼义,只求扩土,这是灭亡的原因。

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现在的国家,正是最符合圣王的一个时代。

《儒效》就是儒家思想的人的意义,荀子说:造父是周穆王时期最擅长驾驭马车的,但是没有马车就没有用,后羿是夏朝最擅长射箭的,没有弓箭也没有用。大儒是擅长治理统一天下的,没有国土就没有用。大儒的品质决定他可以治理天下。孔子孟子都盛赞周公旦,荀子也认为这是大儒,周公提出:明德慎罚,以礼治国,敬德保民,明德配天。荀子说:周武王驾崩,成王小,周公承担了国家治理的重任,周公在天下人帮助下完成了文王武王的理想,他的治理下,周统一天下,设立71诸侯。教导成王,礼义之道。成王长大,他就退位。周公甘臣,辅佐成王。成王,康王都是他辅佐下,推行了明德慎罚,让周强大。这是周最强大的时期,成康之治。这就是大儒的作用。秦昭王问荀子:大儒对国家没有作用吧?荀子答:儒者是学习古代帝王,遵守礼义,谨守自己位置,而且敬重君主。君主任用,就立于朝堂。合理利用权势。君主不任用,退官为百姓,老实做人。是恭顺的臣民。贫穷挨饿也不谋取不正当财物。就算没有立足之地也维护国家大义。就算呼喊没有人响应,通晓统治万物,养育民众纲纪。地位高贵,就是天子诸侯,地位卑贱为贤臣。荀子说:儒在朝堂可以治理国家,在民间可以教化民风。这是儒的好处。荀子说:仁义不是天地运行的规律,而是礼义法则。一个人没有师长和法度约束,有智慧,容易成为盗贼。勇敢为贼寇,才能为胡作非为。明察兴妖作怪。善辩妄诞邪癖。有师长,法度,有智慧,通达显赫。勇敢有权威,能力得成功,明察穷事理,善辩决疑难,有师长,法度是最大的财富。荀子说: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以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以为也。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