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9章 哲学与艺术3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49章 哲学与艺术3

东方和西方哲学啊要穿插着学,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其实讲认识论必须讲王阳明和朱熹,他们两个就是东方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但是在他们之前必须先了解其他儒家思想。虽然我个人是对朱熹嗤之以鼻,但是讲朱熹的时候我还是尽量客观公正。就好像佛学,我一方面否定它的精神鸦片属性,一方面肯定它的进步意义。就好像北冥神功在段誉手里就是北冥神功,在其他人那里就变成了吸星大法,非剑之过,实剑客之过。上次说过,先佛,再儒,后道。今天就了解一下儒家吧。

半部论语治天下只强调了儒家的治的作用,忽略了儒家的终极追求。真正的儒家还是颇具魅力的。儒家不是僵化的道德说教,论语描绘的理想世界是审美取向,而非道德取向。道德是准则,具有约束性。审美是偏好,具有开放性。论语,如果算上学生时代,我想我阅读次数的保守数字是3,了解我的都知道我的保守数字向来很保守。道德经和论语差不多,但是多了几次抄写的次数。论语没有全篇抄写,只是特别有共鸣的句子会抄写。

论语确实有很多道德训诫,但是这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儒家的根本追求是至善,至善是一种审美追求,对人格,社会,生活的追求。就拿我最不喜欢的朱熹,他也是至善的追求,也许他的方法是错的,但是目的也是高尚的。朱熹我想也没有强行道德约束他人的癖好,是他的信徒搞出了强制手段。我们一方面否定朱子对于社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肯定他对哲学的贡献,和对真理的追求。

论语有一篇是孔子问三位弟子的追求。子路答:让国家富强,让人民勇敢。冉有说:让人民富有。公西华说:当一个祭祀官员。孔子微微点头。曾皙补充:在暮春三月,穿好衣服,和大人小孩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歌回家。孔子听完,表示欣赏。可见美好的生活才是孔子看重的价值追求,而不是道德训诫本身。孔子的本意呢也没有德治和礼治的工具性。

孔子说:声色之以于化民,末也。用厉声呵斥教化民众,这是最低劣的。治理不是儒家追求,儒家追求是至善。《大学》开篇第一句话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就是大写的人的学,小学就是小人的学。小人的学也不容易。小学是洒扫进退,应对自若。是不是有一点点圆滑的味道,其实你说圆滑是儒家思想没有错,但是只是小学的一部分,不是大学。鬼谷子呢也有圆滑的部分,但是这只是部分,不是全部。小学就是生活中任何的是你都能应对。大学是人的意义上的追求。明明德,致良知。这个讲到王阳明的时候仔细讲。这段时间可以重温传习录了。等我讲的时候你也读完了。

《中庸》第一篇也讲: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三本都是审美取向,是对美好的追求。这才是儒家的终极追求。只是后来的腐儒把方向搞得太偏了。我不是说朱子和董仲舒是腐儒,是他们的信徒。就好像王安石,他没有问题,但是执行青苗法的底层官员出了问题,我们也得给他算上一份社会负面影响。但是我不鼓吹无脑黑这三位,三位的进步意义,和本身学术的无私奉献是值得肯定的。还是那句话,追求没有错,错了方法。他们属于太偏科孟子了,忽略了人性的恶,小瞧了人性的恶。王安石打死不会想到底层为了政绩逼着老百姓贷款。朱子应该也没有想到会有人把道德强制执行给别人,裹小脚也是牛逼啊,都特么有实践方法了。存天理,灭人欲,绝不是腐儒理解的那个意思。这个后期讲。

无论道家,儒家,墨家,都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大爱,这才是中国文化强大的地方。整个论语,可以概括为一个仁字。仁在一万字的论语里出现过100次。仁的内涵非常丰富和饱满,孔子说仁就是爱人。孟子说:仁者,人也。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就是仁。仁有两个重要价值,第一,是人的根本特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天性。如果我们的行为背离这种本性,那么就会不安,困惑,痛苦。至于天生坏种怎么样我不知道,反正我是有这种感觉。具体表现为打了那个无辜者后的忏悔和18年销售期间撒谎后的内疚。这本质都是违背了仁,你不能说我打你骗你是爱你吧,除了你爹,别人一般不会这样强词夺理吧。

孔子的学生里,宰予非常能言善辩。宰予问孔子:父母去世,守孝三年。时间太长。君子三年无礼仪,礼仪荒废。三年不奏乐,音乐荒废。旧粮食吃完,新粮食收获。守孝一年可否?孔子答:三年未满,食白米新饭,穿绸缎新衣,心安否?宰予:安。孔子:既安,何问?宰予走出房间后,孔子说宰予不仁,孩子生下来三年才能离开父母怀抱,父母死后应当守孝三年。孔子非常注重丧葬礼仪,我们老家也非常注重。我太爷侄子去世,我们全家前一天早上就去了,后一天下午18点才下葬,整整一天一夜,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都必须跪着守灵,就是怕他孤独。一小时一换岗,孙子和儿子辈,最起码都得最少三个人同时在。这还是非亲生的,堂的。亲生的只有两个儿子,互相换,一刻不得闲,就连丧葬事都得其他兄弟们帮着处理,灵前他们两兄弟不能同时离开。

我们今天不评价这样的丧葬文化是不是合理,而在于孔子说的那一个安字。正如谭维维我是歌手6月29唱的兰花花一样,一辈子就图一个干干净净。什么是干干净净,什么是问心无愧 ?不过一个安字啊?倘若你躺在棺材里能问心无愧,能说出,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我想这一生就不算白活。安就是心安,是仁的结果。守礼行仁只是表现,目的是行为对得起良知,是心安理得。安在论语里也出现很多次,经常和仁一起使用。如果你的行为不符合良知,就会带来内疚痛苦。

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仁像人的家一样,让你安定。仁还是一个人三观稳定的保障,就像房屋的地基一样,当你的价值观稳定,你的判断和选择就会很少有错误。也很少纠结。孔子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长久处于贫困,也不能长久处于顺境,而有仁德的人安于行仁,聪明的人意识到仁德是有长远的利益而实行仁德。价值观稳定的人容易获得长久稳定的幸福感,不稳定者患得患失。《易》也说:德不配位,必有灾祸。德薄位尊,智小谋大,力小任重,鲜不及矣!

樊迟三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三答:1,仁者爱人。2,仁者先难后获。3,仁,生活端庄恭敬,办事严肃认真。对他人忠诚,即便到了山区,也不要放弃这些原则。其实仁的内核就两个字,忠和恕。朱子说:尽己为忠,推己为恕。忠强调自我责任与义务,强调自己该做的事。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对他人有同理心,这样就算得上仁了。现在明白我之前为什么痛批白孝文了吗?用畜牲两个字,上次至少5年前了,如若不信,可翻我近两年作品。基本的同理心没有,可笑他是读儒家的。他特么的天天仁者,巴拉巴拉巴拉巴拉。结果对黑娃鹿三白灵kuku‘仁义’啊。能让我这么懒得人专门给他打一个单引号,可见此人也有牛逼之处啊。但是也只牛逼到单引号,没牛逼到我必须找到那个正确的双引号。

做自己该做的事是价值判断不是事实判断。它是说在某个场景下应该做什么,没有普遍原则适应所有场景。那么我们如何做出判断?就是心。仁的判断来自心,不是脑子。心是仁的本体。我想前面我一直说的见义勇为的故事,良知战胜理智,这就是心和脑的战斗。如果用脑我有一万种理由不让自己见义勇为,但是用心我就只剩下一种来自良知的本能召唤。这是孟子的贡献,孟子在仁的基础上找到了心,扩展了仁的理念。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心才是人的主体,心不只是仁义礼智信这些道德的来源,而且心有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所以儒家是审美取向,不是由大脑判断,是心判断。就像欣赏艺术作品带来的乐趣一样。未来,艺术大一统,未来的未来,哲学与艺术大一统。求同存异,像中华民族一样56民族紧紧拥抱。跳舞的也略懂音乐,音乐也略懂诗歌,我不敢想音舞诗结合的诗经该有多美。他们可以是三个人,也可以是300或一个人,总之三种艺术结合了。好像电影,不是绘画与音乐结合吗?

什么是美,好,善,心有天然的直觉。这是东西方哲学不一样的地方。人的良知本心是一种真实的自我,我们要听从本心,听从真实的自我,这是很高的要求。孔子说:十五志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对一个人最低的要求。就是最低三十岁你就要怎么样,70岁你就要怎么样。因为你还不怎么样,那你就没有时间和机会了。三十而立你可以不当回事,但是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你要是不当回事,那生命就有遗憾了。而立呢,立的是志向,就是人生意义,人生追求。从西方角度来看,晚一点没有关系。你立一个不长久的志向,后面还要再立,比如你立一个赚100万,赚到了是不是又得立。但是你立一个共产主义呢?且不论有生之年能不能完成,完成了还可以不断完善嘛。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说的是学习原则和目的,古人写书,第一句话非常重要。不管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第一句话都是开宗明义。在古代学和习是两件事,学是效仿的意思,习是不断练习的意思。人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模仿练习的过程。孔子认为学习的原则应该是快乐。他不提倡死读书。真正的求知是源自内心的热爱。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学习的不如爱好学习的,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想持久学习,尤其是离开学校,一个人生活持久学习,离不开乐学。并不是因为获得知识而学习,而是学习本身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说:十五志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十五岁开始有志学习,三十岁立志向,四十岁没有迷惑,五十岁知道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六十不受外界干扰,好的不好的都不使得自己刺耳难听。70随心所欲都不坏规矩 ,因为规矩早就和生命融为一体了,潜意识里全是规矩。这就是知行合一。

君子在论语里出现过100次,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说君子的三个品质我都没做到,仁德者不忧愁,智慧者不迷惑,勇敢者不畏惧。仁,知,勇就是君子的品质。孔子还说:好学近乎知,知耻近乎勇,力行近乎仁。好学呢提高智慧,知道廉耻而改正就是勇,努力实践行动就接近仁德。这三种品质,仁是核心。孔子在易经里说:德不配位,必有灾祸。德薄位尊,智小谋大,力小任重,鲜不及矣!这里把德分为了德智力,德智力就是仁知勇。德就是人或者事物的内在力量,如果人的德不够,就无法承担足够高的社会地位和成就。以前追前女友的时候,听过一句话,想要追一个人,首先就得配得上她。其实内在意思是一样的。你无限接近他的理想型的时候,还需要追吗?如果你都不知道他的理想型是什么,这算爱吗?学本身就是模仿,接近理想型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不敢学才是丢人。

我们常说积德其实就是积累你的承载能力,这种能力虽然看不见,但其实是人的根本。柏拉图也把人分为理性,激情和欲望。对应智慧,勇敢与节制。真正的智慧是相通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和思很好理解,难的是践行。行是对学和思的检验,好像数学题最后的验算,你解开了方程式,不带入验算一下怎么知道正确不正确呢?带入之后还可以巩固你的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孔子说:我整天和颜回谈话,他都没有质疑,好像显得很愚笨,其实不然,他私下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他有很多学习心得。最好的学习是教。学了一些知识,然后讲给别人,这个学习是非常有效的,这也是我在这里天天放屁的原因。这是上善,利人利己。这是学思行的结合。我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别人,这就是行。

自贡说:贫而不谄,富而不骄。问孔子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还凑合。真正厉害的是什么呢?安贫乐道,富而好礼。安于自己的生存状态,不觉得有什么贫贱富有的区别,而自己有更高的人生追求。这是自信和积极的态度。贫而不谄是自卑的态度,还会产生怨恨。孔子安贫乐道不把贫穷富有对立,而是豁达看待自己的处境。乐于接受自己的状态,贫富不是最高追求。乐于道才是更高追求。

就如古希腊斯多葛学派所说:坦然接受无法改变的,努力改变可以改变的。孔子说粗茶淡饭不会让他心不安,但是不义之财会。如果富贵合道,哪怕给人掏粪,也是可以做的,如果不合道,那么还是做自己应该做的。孔子的人生观可以总结为,安贫乐道。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