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6章 哲学与艺术10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56章 哲学与艺术10

《性恶》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告子说:人性如湍急的水流,东边开个口子,水东流。西北开口子,水西流。人性如水,不分善恶。孟子说:水没有向东向西的分别,但是有向上向下的分别。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你可以把水引导到高处,这都是外力影响,但最终水会顺流而下。这是本性,人也一样,有时候恶,但善是本性。牛山树木茂盛,挨着都城,经常有人砍伐。砍伐多了牛山就光秃秃的。别人看到光秃秃的,认为牛山不会长出来树木。但牛山本性是可以长出来树木的。顺着人性真实的状态,就可以做到善。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是人为的意思。人本性恶,要达到善需要后天教育。孟子荀子起点不一样,终点都是导人向善。荀子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人性本恶如弯曲木头,不锋利刀剑。荀子说,本性就是天生。天生淳朴的好。是与生俱来不会丧失的。人的本性饿了吃东西,累了要睡觉。宁愿饿了不和长者抢东西,不是本性。是后天学习懂了礼义。人的向善恰恰因为性恶。丑陋想变美丽,狭隘想变宽广。贫穷变富有,卑贱变高贵。如果没有礼义法度,强的就欺负弱的,不断侵扰,天下大乱。尧舜禹都是选择了德行优良的人交往,看到了恭良谦让,自己就会仁义。和德行不好的相处,就看见欺诈诡计。不清楚一个人,就看他的朋友。

《君子》法圣王,法是效法,圣王是有智慧会治理的人。荀子说: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之极矣。什么是最圆满的境界?圣王之道。学者以圣王为师,效法圣王法度,探求纲领。效法圣王为人。追求圣王之道就是士人。接近就是君子,知晓就是圣人。荀子说:圣王在上,分义行乎下。论法圣王,则知所贵矣。以义制事,则知所利矣。效法圣王,就知道可贵的。道义判断事情,就知道有利的。法圣王,行道义。仁有正当性,义有合理性。礼有恰当性。

《宥坐》孔子去鲁恒公庙里参观,看到倾斜的器物,问是什么?答:鲁恒公放右边警惕自己的。孔子说: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空着倾倒,一半正好,满了倾倒。弟子问:怎么样能满了不倒?孔子说:智慧者用愚拙保持,功盖天下用谦逊保持,勇武过人用怯弱保持。富有用谦卑保持。老子说:持有盈满,不如适可而止,显露锋芒,不能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富贵骄横,留下祸患。功成身退,含藏收敛。不自满不骄纵,才是合乎自然。《中庸》说: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学生问孔子为什么杀少正卯,孔子答:1,脑子聪明用心险恶。2,行为邪僻顽固。3,讲话虚伪动听。4,丑恶而广博。5,顺从错误不润色。子路说:行善有幸福,作恶有祸患。先生行仁义,为何窘迫。孔子答:有才不一定被任用,比干被挖心,关龙逢被杀。伍子胥被分尸,都是德才之人。君子博学,生不逢时的多了。白芷兰草长在深山老林,不因为没人欣赏就不散发香气,君子学习,不为显贵,为了不得志时不会束手无策。忧患时候意志不衰落。为知晓祸福生死。内心不迷茫。

鲁哀公问孔子:儿子听父亲的,是孝顺不?臣听君主,是忠诚不?孔子答:拥有万辆战车,4位诤臣,疆域就不割让。千辆战车,3位诤臣,政权不危险。百辆战车,两位诤臣,宗庙不毁。父亲有诤谏儿子,就不会不合礼义。士人有这样朋友,就不会不合道义。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是小德,上顺从,下厚道是中德。服道不服君,大德。孔子说:人有5种,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嘴里没好话,行动没准则,做事东挑西捡,庸人。士人,不能完全掌握原则方法,但遵循。不能尽善尽美,但坚持。知识不多,但明辨是非。君子,说话忠诚,内心不觉得有德行。仁义不自夸,思虑明澈通达。言语不争强好胜。贤人,符合礼仪不伤害本性。说话为表率不伤自己。富有无私财。舍财不担心贫困。圣人,精通道,顺从变化不束手无策。辨别事物性情。孔子说:圣人做事如天地一样宽广,日月一样光明,风雨滋润万物。做事如上天主宰万物。尧问舜:应该如何治理天下。舜:做事一心一意不失误,独自做事不懈怠。对人忠诚始终如一,百姓归顺。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