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2章 清溪田庄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42章 清溪田庄

次日清晨,四人策马离开山阳城,沿着官道向南行进。一路上,乐节忍不住问道:“林兄,咱们此行为何要去买粮?赵地难道真的缺粮?”

林牧轻轻挥动着手中的马鞭,迎风回道:“赵地缺不缺粮,我也不清楚。”这随意的回答让乐节一时无言。

“那为何要我们前去买粮?”乐节继续追问。

原来,昨日前往粮店试探的人,正是林牧从襄王府借来的两名北赵人假扮的。二人按照林牧的吩咐去粮店打探,最好能够拿到掌柜的名帖。昨日去见郑掌柜的,便是年纪最长的李戟。此时,李戟回想昨日情景,忍不住插话问道:“公子,万一他们真的答应卖粮,岂不是要付那一万两定金了?”

乐节年纪最小,但因他大哥是襄王的贴身护卫,身份水涨船高,是三人中的头目,再加上他与林牧关系更近,可以亲切地称一声“林兄”。而李戟和王勇虽同为赵人,却只能恭敬地称呼林牧为“公子”。

林牧自信一笑,摇了摇头:“我们要的是两万石以上的粮食。这样的数量,他们的粮铺不可能储备得了。即便真有这么多,也需要时间调配。更何况,这样的量,他们断然不会轻易出手。”

王勇疑惑道:“公子为何如此笃定,他们不会卖?”

林牧解释道:“我让你们去的,都是城中的老字号粮铺。这些店铺虽然经得起大生意,但仅仅多给一成的利润,还不足以让他们冒着失去信誉的风险去砸自己的招牌。”

李戟点头附和:“确实如此。昨天我提到加价一成,郑掌柜听了后,脸上毫无波澜,根本不为所动。”

王勇也笑着说道:“第一次扮演这样的角色,的确有些紧张。”

林牧笑着宽慰道:“你们每人拿着一万两的银票,自然有底气。山阳城虽大,可遇上你们这样的大买主,紧张的该是他们才对。”

听完林牧的话,三人皆哈哈大笑,觉得林牧不像个文弱的读书人,反倒有几分老练的商人风范林牧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在三人心里树立了威望。

“接下来,我们应该干什么”,乐节又开始问下一步的计划。

“走吧,前戏铺好了,咱们去清溪田庄”。

清溪田庄濒临清江,北靠一条溪流,因而得名。这片土地一直以来都是难得的宝地。首先,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质地纯净。更为重要的是,这里从未因干旱缺水。即便清江因大旱断流,田庄依靠地下泉水汇聚成的小溪依旧涓涓不息,虽然水量减少,但从未枯竭,足以灌溉整片农田。

如今正值冬春交替,田庄周围的景象略显萧索,土地虽依然肥沃,但寒气未退,农田多呈现出暗褐色的沉寂。没有绿意盎然的作物,偶尔能看到几片稻草堆放在田间,等待春耕的开始。靠近溪流的区域,果树光秃秃的枝头露出几分倔强,虽然尚无新芽,但已显露出顽强的生命力,仿佛在等待春风的催促。

众人沿着官道走向一边的土路,这也正是进入到了,田庄的范围,此时距离春耕还有月余,农田看不见什么人影,春耕的时间随着地理位不同,时间也不同,宋地居中,所以春耕时间一般三月初,而宋地往南楚越等地,大部分则是二下旬,北部的赵地,可能都要三月下旬。

“真是块好地啊。” 林牧放眼望去,眼前的大片土地色泽深沉,虽然还未达到黑土的肥沃程度,但也称得上是上品了。看着这片广袤的田野,林牧的心里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林兄还懂得农业?”乐节在一旁打趣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好奇。

“不瞒乐兄,身在陈国时,家中也有几亩薄田,幼时也曾下地耕种。”林牧淡然说道,“不过这儿的土地,比我们那儿的好得多。”

乐节听完颇为意外,没想到林牧竟然出身寒门,心中对他多了几分敬意。看着林牧目光中的淡淡惆怅,乐节不由得更加好奇,林牧既是陈国人,为何却在宋地闯荡。正想开口询问,却忽然听见远处传来的马蹄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林牧初来此地,对这片庄子毫无了解,随行的帮手,也是特地让襄王派来的生面孔,因此大家并不熟悉这个地方。到达庄前时,林牧让一行人稍作停顿,派李戟先行入庄打探些佃户的情况。

就在乐节想询问时,李戟骑马而回,远远地便传来他的声音:“公子,已经打听清楚了。”

“庄里的佃户怎么说?” 林牧侧身问道。

“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佃户们照例按六成租粮交给庄主。”李戟勒住马缰,恭敬地回答。

听到这话,林牧轻叹了一口气。任何时代,普通百姓的日子都不容易。

一年到头,佃户们辛苦耕作,但最终大部分收成还是要上交给主家。以一家五口为例,即使省吃俭用,每天以野菜配主食,两个月也要耗费三石粮食。若是风调雨顺,种植二十亩良田才勉强能维持生计;若遇上贫瘠土地,所需的耕种面积还要再增加三成。

然而,这还不是全部。普通百姓交完佃租之后,还要向朝廷缴税。毕竟名义上这片土地,所有的田地都归君王所有。正因为如此,一家五口至少需要耕种三十亩地,才能勉强维持温饱。这种情况,让许多百姓其实根本没有什么防风险的能力。

“你没多问什么吧?”林牧抬眼看向李戟,语气中隐隐透着一丝谨慎。

“公子放心,您交代的话我自然不敢逾越。”李戟正色道,“我先问了庄主的住处,又顺便提了一句佃租多少,其他的绝对没有多言。”

林牧点了点头,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很好,那我们便一起去拜会一下庄主。李大哥,待会儿就辛苦你了,按照路上商量好的行动来。”

其实,根本不必让李戟进去探查,只需多走几步,便能看到整座田庄中唯一高墙围起的建筑,那自然是庄主的宅邸。

田庄的庄主名叫蒋凌,虽称为庄主,实际上不过是名义上的掌管者。整个庄子仍是襄王的产业。蒋凌原本是王府中的下人,凭借聪明机灵,在王府做了半辈子,混上了个小头目的位置。

当襄王接手这片田庄时,之前的管事年事已高,继续做了几个月后便觉得力不从心,且心中明白,随着主家的更替,自己也该退下了。即便襄王心善不换他,这么大年纪的人也早已看透世事,主动提了还乡的告老请求。

襄王自然是礼貌性地挽留了一番,但还是顺应老管事的意愿,送了一笔丰厚的银两,算是对他多年管理田庄的感激与体谅。尽管襄王才接手不过一年,却不难看出襄王确实是个懂得恩情、心怀善意的人。

新管事蒋凌的到任,是因为他在王府多年,表现得忠心耿耿,也懂得处事的分寸。襄王看重他的灵活与忠诚,才将如此重要的产业交给他打理。刚接手田庄时,蒋凌对这份重托感激万分,决心不负襄王的信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头脑灵活的庄主,心态也开始慢慢变化。

接手庄子时,蒋凌心中满是欢喜,从王府的小头目摇身一变成了一处之主,这不仅是身份的提升,更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初来乍到时,蒋凌的确是满怀干劲,打算好好经营田庄,不负襄王的信任。然而,人心易变,尤其是像蒋凌这样灵活的头脑,想法也随之而变多。

蒋凌原本在襄王府上不过是个小头目,虽然做了多年管事,处理的多是府内琐事,未曾面对真正的诱惑。他一向认为自己可以忠心耿耿,凭借勤勉得到主家的赏识。然而,当他被派任为清溪田庄的名义庄主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便逐渐显现。

每当白花花的银子和丰厚的收成从他手中经过,而这些财富却与自己无关时,蒋凌的内心便开始起伏不安。那些行事直率、心思单纯的人或许会对这些财富不为所动,照章办事,一切过眼云烟。然而,蒋凌不同,他是个脑子活络、懂得钻营的小人物,见得越多,心中的欲望便越难压抑。

时间一长,蒋凌开始反思自己的处境,渐渐生出了一些不同的想法。起初,他只是与账房勾结,在物资进出上做些小手脚,悄悄为自己捞点油水。这种举动小心翼翼,未曾引人怀疑,反而让他得意不已。

然而,有了第一次,便有第二次,贪心如无底洞一般,一次比一次更大胆。后来,蒋凌不再满足于这些小利,开始直接贪占粮食。除了私自囤积卖粮,他还对佃农步步紧逼,暗中更换了标准,使用自己特制的粮斗来收取租粮。佃农们苦不堪言,佃农不知这田庄的真正主人是襄王。纵使心中有怨,他们也只能忍耐——毕竟这片土地确实是宝地,产量丰厚,佃租虽然高了不少,但是也能活下去。

通过这种手段,蒋凌巧妙地隐瞒了真实的收成,不仅从上报的粮食中扣下差额,又从佃农手中额外榨取,每年攫取的两份差额,早已让他富得流油,自己内心也开始变得狂妄了起来。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