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章 派系之间的纷争与后果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19章 派系之间的纷争与后果

送走了好朋友卢永江,刘浩宇回到了自己的静室盘膝而坐,脑子马上想到了大明历史上,在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刘伯温生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去探视刘伯温(是不是朱元璋想借胡惟庸之手就不得而知了)。

胡惟庸马上就带着御医给刘伯温开了药方,让刘伯温吃了御医的药,……刘伯温吃了药之后病情日益加重,过了不久就离开了大明的世界。

其实在大明建国后,以刘伯温、(杨宪)为代表的浙东派与李善长、胡惟庸为代表的淮西派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争斗和冲突。

浙东派刘伯温(杨宪等) ,刘伯温,作为朱元璋的重要谋士,在明朝建立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明朝开国后,他并未获得与其贡献相称的待遇,仅被封为次一等的爵位——诚义伯爵,其待遇明显低于以李善长为代表的淮西派。

尽管刘伯温在与淮西派首领李善长的争斗中占了上风,但他最终仍被李善长的心腹胡惟庸所害。

胡惟庸杀刘伯温一方面是担心刘伯温继续向朱元璋指出自己的毛病,甚至揭露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是担心朱元璋会在知道他犯错时候,再召回刘伯温取代他胡惟庸,对于刘伯温死后胡惟庸的心理状态,被后人形容为:“行为和言辞上毫无顾忌,行事风格极其大胆放肆。”

刘伯温被朱元璋安排回家养老休息期间,胡惟庸觉得刘伯温有可能东山再起,取代自己现在的位置,于是一直打压刘伯温、杨宪。刘伯温曾经向朱元璋提议杀李彬,可是李彬和李善长、胡惟庸都是淮西派里的人,刘伯温此举彻底得罪了李善长,在朱元璋面前,李善长立马就把天下不下雨的责任推给了刘伯温,说刘伯温不应该再呆在应天府城里。

其实刘伯温知道李善长(胡惟庸)是蓄谋已久的想打压自己,况且朱元璋一直对他有猜忌,于是他选择隐姓埋名辞官还乡。朱元璋答应了他的请求,放他回家。

可是刘伯温还是不能够全身而退,刘伯温回家之前找到了自己的死党杨宪,杨宪得到了刘伯温的示意后,接任了御史中丞,从此以后对淮西派系进行了反攻。

杨宪这个人很会韬光养晦……但是他也是一样的扶植了自己的党羽高见贤等人,利用自己言官的优势,收集李善长的黑材料,时不时的在朱元璋面前进谗言,说李善长无能无德,不能继续委以重任。

作为皇帝的朱元璋也不是白给,他知道杨宪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所以朱元璋开始是不相信的,但时间长了,他慢慢地就对李善长有了看法,在一些事情上就不再相信李善长,而且还经常的训斥他。

朱元璋权衡利弊之后,召回了刘伯温,给刘伯温更大的权利,就在刘伯温回来之后,淮西派系遭到了全面打压。

在浙东派系就要胜利的时候,李善长十分担忧。他明白自己已经成为了朱元璋的目标了,于是他也学了刘伯温找到了胡惟庸。

胡惟庸是大明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他的一生与明朝初期政治紧密相关。

胡惟庸,字子中,南直隶凤阳府定远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是明朝初年的宰相,也是大明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他早年追随朱元璋起兵,因才华出众和忠诚而颇受宠信。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知县、吉安通判、太常少卿等职,逐步升至高位。

洪武三年(1370年),胡惟庸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开始进入权力中枢。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他任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在此期间,他凭借明太祖朱元璋的宠信,掌握了极大的权力。

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甚至对不利于自己的奏章扣下不上报。他还勾结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宁等人,准备谋反。

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涂节上书举报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处死,同时牵连大批元勋宿将,株连杀戮者达三万余人。

胡惟庸的一生充满争议,一方面,他是明朝初期的重要政治家,为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他又因权力过大、骄横跋扈而遭到人们的诟病。他的死标志着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皇帝权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对后世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胡惟庸曾借朱元璋之令赐药给刘伯温之际,趁机毒死了刘伯温。这一事件表明了他打击异己、排除政敌的残忍手段。

胡惟庸私结朋党,形成了仅次于朱元璋、朱标的权力中心。这使得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对明朝的政治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胡惟庸是明朝初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他的一生与明朝的政治发展紧密相连。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争议和斗争,对明朝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明杨宪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出生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他性格刚正、泼辣、敢于直言、但是野心大、情商低、心眼小、细心、机智、有很强的洞察力。

在朱元璋攻克集庆(今江苏南京)后,投奔居幕府,掌文书,并常出使张士诚、方国珍,因办事干练,为朱元璋亲信。

作为检校组织的领导人物,杨宪以情报人员的身份为朱元璋服务,因工作细心、机智、有洞察力而深得皇帝信任,朱元璋为了恢复扬州的经济,任命杨宪为扬州知府。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百姓回归,并带领百姓开垦荒地,逐步恢复农业生产,在朱元璋派李文忠镇守浙江时,杨宪被派去作为监视李文忠的棋子。

杨宪向朱元璋报告了李文忠任命的五位张士诚旧部文人,导致这五人被朱元璋处理。

杨宪因被胡惟庸(李善长)劾其“放肆为奸事”,最终被朱元璋所杀,杨宪是明朝初年的重要政治人物,以其独特的性格和才能在朱元璋手下崭露头角。他在检校组织和地方治理中表现出色,但也因野心大、情商低等原因而遭到朱元璋的猜疑和处决。他的一生充满了起伏和传奇,是明朝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位人物。

……,刘伯温安排好杨宪之后,回到家里之后就直接隐姓埋名,任何人不见,对朝廷的事情不打听。当时当地官员知道刘伯温是从中枢回来的,都想巴结讨好他,于是就有很多人几次三番上门求见刘伯温,可是他全都不见。

不过要是有老百姓求见他,他是有求必见的,可是其中有一次偏偏有一个当地知县,乔装打扮成普通老百姓的模样求见他。

刘伯温知道后非常生气,当时就将那个乔装打扮的知县轰出了自己家门,一点面子也没有给那个知县留,当时刘伯温是彻底不想再与大明政治有任何牵扯了。

可是刘伯温这个人又太善良了,他住的地方经常有土匪、地痞抢夺老百姓家里的东西,搞得当地民不聊生,可是当地官员并不管。于是刘伯温就让自己的儿子将这件事禀告给朱元璋,可是这件事被胡惟庸知道了,胡惟庸以为刘伯温还有再回朱元璋身边之心,这引起了他的忌惮,他肯定不能让刘伯温重新任职。

如果刘伯温重新回到朱元璋的身边,说不定取代的就是自己了……

朱元璋看过了刘伯温儿子代来的信,很快就将刘伯温调回朝中,可刘伯温身子不太好,已经不能胜任什么官职了。胡惟庸假模假样说派御医给刘伯温看身体,其实刘伯温经胡惟庸介绍的御医一诊治之后,时间不长很快就去世了。

李善长,作为朱元璋手下的重要文臣和淮西派系的代表人物,被朱元璋引为第一功臣,并被封为韩国公,地位显赫。然而,他外表宽厚而内心狭窄,与刘伯温等浙东派成员存在矛盾。

胡惟庸,作为李善长的心腹和淮西派的另一位重要成员,因谋反案而遭致覆灭。此案涉及甚广,李善长及其家族亦因涉及胡惟庸的阴谋而被牵连,最终导致家族被灭的悲剧。

两派之间的争斗从明初一直持续到洪武年间,期间涉及了多个重要事件和案件,如刘伯温的被害、胡惟庸案的爆发等。这些争斗不仅加剧了朝廷内部的矛盾,也对明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最终,在朱元璋的严厉打压下,两派争斗趋于平息。李善长虽然曾经权势滔天,但晚年却因与胡惟庸的阴谋牵连而身死族灭;胡惟庸则因谋反罪被处死,其家族亦遭牵连。这些事件标志着淮西派的衰落和浙东派的暂时胜利。

大明建国后,浙东派和淮西派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皇权的稳固,这场争斗最终以淮西派的失败和浙东派的暂时胜利而告终。

……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