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章 来到了滁阳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29章 来到了滁阳

在初秋的晨曦中,刘浩屿的身影逐渐淡出了镇江府的繁华。他背负着简单行囊(道具,目的是掩人耳目)步伐坚定,踏上了通往大明帝国腹地的征途。几天之后,他穿越了崇山峻岭,越过了蜿蜒的河流,终于来到了那片被历史与传奇所浸润的滁阳之地。

那是一个宁静的午后,阳光斜洒在古老的城墙上,斑驳的光影交织出岁月的痕迹。刘浩屿站在城门前,望着这座矗立了数百年的古城,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他仿佛能感受到这座古城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以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英雄故事。

踏入滁阳城,刘浩屿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街道两旁,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店铺林立,人声鼎沸,一片繁荣景象。他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感受着这座古城独有的韵味。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刘浩屿来到了城中的一处茶楼,点了一壶清茶,坐在窗边,静静地欣赏着这座城市的风景。窗外,一位老者正在悠闲地垂钓,河水波光粼粼,映照着老者宁静的脸庞。这一幕让刘浩屿心生感慨,他仿佛看到了这座古城所蕴含的平静与和谐。

在滁阳的日子里,刘浩屿不仅欣赏到了滁阳美丽风光,还深入了解了这里的人文历史。他参观了城中的古迹,聆听了当地的传说故事。那些英勇无畏的将士们,那些智慧过人的文人墨客们,他们的故事让刘浩屿深感敬佩。他明白了这座古城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正是因为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精神。

然而,刘浩屿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深知自己来到滁阳不仅仅是为了欣赏美景和了解历史,更是为了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在滁阳的日子里,他不断地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断地探索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他逐渐明白,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当离别的时刻终于来临,刘浩屿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的天空。他心中充满了感激和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他知道自己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去面对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但无论前路如何艰难险阻,他都会坚定地前行,因为他相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就能到达梦想的彼岸。

刘浩屿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转身离开了滁阳城。他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中逐渐远去,直至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上。然而他那坚定的步伐和执着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滁阳这座古老而美丽地方。

刘浩屿出了滁阳城向大丰山的方向走去,一边往前走着,脑中浮现出来了大明朱元璋的《感旧记》……

《感旧记》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明洪武八年(1375年)春末夏初所写。当时,朱元璋已经统一天下,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这一年,他前往凤阳督促中都城(今安徽凤阳)的建造工作。

途经滁阳之时,登上大丰山顶,看到滁阳的山水风光,回忆起往昔艰难岁月,特别是自己曾经独立建立的第一个根据地滁阳,以及在此积累的军事力量,对开创大明王朝起到的基础作用,遂触景生情,写下了《感旧记》。

在文章中,朱元璋追忆了自己在滁阳时期的生活和战斗经历,表达了对滁阳山水人情的眷念,以及对乐岁康宁、长治久安的初志的坚持。他还专程前往滁阳王庙(封赠给自己最尊敬的岳父,封他一生最尊敬的岳父为滁阳王)祭祀,并撰写了祭文,表达了对岳父再生之恩的感激之情。

《感旧记》的全文大概意思是:洪武八年,朕自应天府赴凤阳督工中都,途经滁阳,登大丰山之巅,睹滁阳之景,心潮澎湃,忆往昔艰难岁月,遂有感而作。

昔年朕二十有六,意气风发,南略定远,攻拔滁阳。此滁阳之地,朕之开基之所,兴王之基也。斯时天下未定,兵戈未息,无暇以游诸景。今再经故地,天下一统,百姓安居,逢民福之时,得此闲暇游于旧戍之地。

举目四望,环滁皆山也。忆往昔峥嵘岁月,朕与诸将士并肩作战,历经艰险,终成大业。此间山水,见证朕之奋斗历程,亦铭刻朕之初心与初志。

遥想当年,朕于醉翁亭下,酿泉备酒,睹民之乐天,感彼此之时势。今抚今思昔,执笔留心,乘兴而作此记。愿后世子孙铭记朕之奋斗历程与初心初志,永保大明江山之稳固与繁荣。

又,朕于此地特遣官祭祀滁阳王庙,并撰祭文曰:“在昔群雄并起,民不堪命。王乃奋臂定远,力拔濠城。朕方从戎,几于被害。王能活我,致有今日。天下已定,大业既成。再生之恩,没世不忘。”

朕朱元璋书于洪武八年春末夏初……

刘浩屿来到了大丰山脚下,大明朱元璋皇帝曾经登过大丰山。明洪武八年(1375年)春末夏初,朱元璋到凤阳督促中都城建造,途经滁阳,登上大丰山顶。

在大丰山上,朱元璋“息驿时闲”,登顶一览滁城,见“四山环滁”,便觉欧阳修所言“环滁皆山也”之语并非讹谬。

细细看着眼前诸景,他追忆往昔,想起了当年南略定远、攻拔滁阳的岁月。滁阳成为朱元璋自己独立建立的首个根据地,也是他积累军事力量、奠定开疆拓土、开辟大明王朝的根基。因此,朱元璋将滁阳列为大明朝的“开基之地”“兴王之地”,滁阳也被称为大明朝的“开天首郡”。

刘浩屿再看眼前的大丰山,仿佛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变迁。

晨光初照,大丰山宛如一位刚苏醒的仙子,披着朦胧的轻纱,若隐若现。山峰叠翠,云雾缭绕,仿佛一幅泼墨山水画,令人心旷神怡。刘浩屿沿着蜿蜒的山径,踏着晨露,一步步向山顶进发。沿途,野花盛开,鸟鸣清脆,他用心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沉醉在这片宁静与美好之中。

大丰山高耸入云,气势恢宏,是滁阳地区的一座重要地标。看在眼里的山间绿树成荫,郁郁葱葱,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他继续沿着山路蜿蜒而上,感受到山间的清新空气和微风的轻拂,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在了脑后。

刘浩屿登上大丰山的山顶,俯瞰整个滁阳城的美景。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近处的田野翠绿如茵,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和谐。在这里,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也领略到人文的韵味和历史的厚重。

大丰山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据传,这里是道家圣地,历史上曾有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墨宝。山间的古庙、古亭、古道等古迹,都见证了这座山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刘浩屿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在刘浩屿的眼里,大丰山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它是一座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美丽山峰,也是滁阳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远观还是近赏,都能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不知道过了多久,刘浩屿来到了一片开阔地。只见前方,一座古朴的道观静静地矗立着,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古道观门前,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两旁的古树参天,枝叶繁茂,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刘浩屿走近道观,只见门楣上刻着“太虚观”三个大字,笔力遒劲,气韵生动。他轻轻推开门,一股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道观内,香火缭绕,神像庄严,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他沿着走廊漫步,欣赏着那些古老的壁画和石刻,感受着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厚重。

就在这时,一阵悠扬的钟声响起,回荡在山谷之间。刘浩屿循声望去,只见一位道士正在敲钟诵经。他身着青袍,面容慈祥,举止间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气质。刘浩屿不禁被这位道士所吸引,走上前去,恭敬地施了一礼。

道士微笑着点了点头,邀请刘浩屿进入大殿。大殿内,香火更加旺盛,神像也更加威严。道士向刘浩屿介绍了道观的历史和文化,以及道教的思想和信仰。刘浩屿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点头称赞。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刘浩屿与道士的交谈也越来越深入。他们谈论着自然与宇宙的奥秘,探讨着人生与修行的真谛。在这个过程中,刘浩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和满足,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了整个大丰山。刘浩屿与道士道别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太虚观。他回头望去,只见古道观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庄重和神秘。他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感谢这座道观和那位道士给予他的启示和教诲。

在下山的途中,刘浩屿将这次来大丰山的所见所闻,在脑子里构思好了一篇文章,准备写出来将来让李修军看一看,他要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大丰山的美景和太虚观……等等山上的古朴气息,表达自己对大明的自然环境和自己人生的感悟。

……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