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4章 王莽的故事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94章 王莽的故事

王莽是西汉末年外戚权臣、改革家,新朝开国皇帝。以下是关于他的一些主要故事:

1. 早年经历与声名远扬:

- 王莽出生于公元前45年,字巨君,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王氏家族在元帝、成帝时期极为显赫,先后共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但王莽父亲王曼、兄长王永早死,未曾封侯。

- 王莽与叔伯兄弟的奢靡生活不同,他生活恭俭,拜沛郡人陈参为师学习《礼记》,结交贤士,对内服侍老母、寡嫂,抚育侄儿,孝敬族内叔伯尊长,因此声名远播。

2. 仕途发展与权力争夺:

- 初入仕途得赏识:汉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王莽的大伯父大将军王凤病重,临终前将王莽托付给王政君和成帝,王莽遂被任命为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有名望的人都赞赏王莽,其叔父成都侯王商甚至愿意将自己的封地分给王莽,汉成帝也认为王莽是贤能之士。汉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王莽被封新都侯,后升为骑都尉兼光禄大夫加侍中。

- 扳倒政敌任大司马: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大司马曲阳侯王根常年患病,准备辞官。王莽的表兄淳于长位列九卿,按序可接任大司马一职。王莽担心淳于长受宠,暗中搜集其娶许孊为小妻、收取长定宫许皇后贿赂的罪证并告知王根,淳于长伏法被杀,王莽获得忠义正直的称赞,接任大司马一职。

- 免官就国后被召回: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汉哀帝继位,其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姬家族得势,傅太后不满王莽压制自己的尊贵身份,王莽再次请求辞官回府。汉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丞相朱博上书称王莽先前有意降低傅太后的封号,应当罢免他的爵位,收回封邑土地,降为庶民,但汉哀帝念其是王政君的侄子,没有收回爵位和土地,命王莽离开都城回到封地。在封地,王莽闭门不出。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出现日食,贤良周护、宋崇等人上奏颂扬王莽的功德,皇帝于是召王莽回朝。

3. 拥立幼帝与培植势力:

- 扶立汉平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因哀帝无子,王政君收取皇帝玺绶,派遣使者召王莽入宫。王莽禀明王政君,大司马高安侯董贤年纪尚轻不合乎众人的心意,应当收缴他的印信,董贤自杀。之后王莽与群臣商议皇位继承人,提出迎立年仅9岁的中山王刘衎入宫,同年九月,刘衎即位称帝,是为汉平帝。

- 大力培植党羽:汉平帝即位后,王莽大力培植自己的势力,提拔依附他的官员,诛灭反对他的人,培植了堂弟王舜、从弟王邑等心腹。对于朝中外戚家族以及政见不合的大臣,王莽则罗织罪名将他们免职甚至流放。他还刻意拉拢大司徒孔光,打压王政君的亲弟弟王立,使其离开都城回到封地。

4. 篡汉改新与托古改制:

- 篡汉称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王莽用塞外蛮夷进献的白毛雉鸡进献宗庙,借此祥瑞邀功请赏,接受了太傅和安汉公的封号。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的女儿被立为汉平帝皇后。元始五年(公元5年),朝廷加赐王莽“九锡”,王莽基本成为朝廷的掌权者。公元8年,王莽利用假“符瑞”,废皇太子孺子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年号为“始建国”。

- 托古改制:

- 经济方面:实行王田私属制,更名天下田为“王田”,奴婢改称为“私属”,皆不得买卖,试图抑制土地兼并,但因官僚贵族反对,诏令实施不彻底,地皇四年(公元23年)宣布废除;颁布五均赊贷法,后发展为六筦,五均官负责掌控市场物价以及赊贷,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因赊贷逾期不还处罚过重激化了社会矛盾;频繁进行币制改革,币制混乱,带有掠夺剥削的色彩。

- 政治方面:进行两次列土分封,但以“图簿未定”为借口,不向诸侯授予国邑,使诸侯生活困窘;参照《周礼》改革官制,废除王号,恢复公侯伯子男五爵,在中央和地方设置新的官职,造成冗官现象频发,贪官污吏盛行,频改地名也给民众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 民族方面:将“匈奴单于玺”改为“新匈奴单于章”,又将匈奴单于的名称改为“降奴服于”,引起匈奴的不满,北方地区局势动荡;征调高句丽军队攻打匈奴,后又令部将严尤攻打高句丽。

5. 新朝覆灭:王莽改制失败,引发了绿林、赤眉等起义。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起义军攻破首都长安宣平城门,王莽在逃亡中被杜吴击杀,新朝覆灭。

王莽在历史上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但近代也有一些史学家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的社会改革者。不过,他的改制最终以失败告终,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动荡。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