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章 罗院长的约见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15章 罗院长的约见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微风轻轻吹拂着窗外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曹睿的办公室简洁有序,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学术著作和期刊,书桌上散落着几篇待审的论文和一堆笔记,电脑屏幕闪烁着未完成的工作。

自从安顿好颜子媚和张枫之后,曹睿的工作与生活,逐渐驶入平稳的轨道。学业上,颜子媚和张枫每周都会向他报告进度,对学术的感觉越来越好。

曹睿看在眼里,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相信,不久之后,这两个人定能成为自己学术事业上的得力助手。

短暂的平静,让曹睿有了充裕的时间做研究、写论文,继续推进手中的课题研究。

如今,由罗院长牵头、他实际负责的两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即将结项,在李若一的协助下,曹睿又在权威期刊上发表了几篇论文,为最后的冲刺做足准备。

这天,曹睿正坐在办公室里,埋头阅读文献,李若一轻轻敲了敲门,轻声说道:“曹老师,罗院长请你过去一趟,有些事情要谈。”

曹睿一怔,心中略感意外:“好的,若一,谢谢。我马上过去。”

沿着学院里的林荫小道,曹睿一路走向院长办公室,心中不禁有些忐忑。回想起自己评上副教授以来的点点滴滴,罗院长深谙驭人之道,对自己有打有拉,是一个心思深沉的老狐狸。这次突然找他,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无论如何,都要保持冷静。”曹睿深吸一口气,暗暗对自己说。

罗院长的办公室宽敞而舒适,墙上新增添了几幅书法作品,透露出主人的文化底蕴。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台电脑和文件,显得井然有序。窗外,是一片绿树成荫的校园景色,宁静、和谐的感觉扑面而来。

见曹睿敲门进来,罗院长立刻站起身来,脸上挂着热情洋溢的笑容,大步迎上去,亲切地问候道:“曹睿啊,来来来,坐坐坐。最近怎么样?工作感觉如何?”

曹睿心中一紧,暗自警惕起来。他深知罗院长的热情背后往往隐藏着某种深意,因此他小心翼翼地回答道:“还好,多谢院长关心。工作很顺利,学生们也都很努力。”

罗院长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追问道:“嗯,那就好。那感情状况呢?有没有找到合适的另一半啊?”

曹睿顿时感到一阵尴尬,脸微微涨红,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笑着说:“院长,您就别打趣我了,我现在还是以工作为重,暂时没有考虑个人问题。”

罗院长听后,哈哈大笑起来,拍了拍曹睿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工作固然重要,但也要兼顾自己的感情生活啊。人生苦短,要学会享受生活嘛!”

随后,两人又闲聊了一会儿生活中的琐事。罗院长关切地询问曹睿是否有遇到什么困难或烦恼,并耐心倾听他的回答。

“谢谢院长,都很顺利,有什么问题一定第一时间向您汇报!”

曹睿强忍着恶心,弓下腰,作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感激状,表示对领导的关心感激涕零。

罗院长接着问道:“小曹啊,你也来学院好几年了,对学院工作有什么看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不要藏着掖着啊!”

曹睿望着他的眼睛,用真诚的语调说:“院长,我觉得学院的工作已经做得非常出色了。想要再更上一层楼,只有您这支大笔能擘画出来。”

罗院长故作谦虚地挥了挥手:“你这个小曹,怎么也学会说这些话了。”

曹睿故作严肃状:“院长,好就是好,实话还不让人说了?这几年,咱的学生就业率、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博士师资的覆盖率,那可以说突飞猛进。数字总不会说谎吧?这些成绩,那可真是硬邦邦、沉甸甸的……”

罗院长往后轻轻伸了个懒腰,看样子,他似乎对这些话很受用:“嗯,你说的这也是事实。下一步,我想可以进一步加强院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可以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更多像你这样的优秀青年教师。对了,还要加强学院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文学嘛,立德才能树人……”

曹睿眼前,罗院长的形象渐渐变得模糊不清,就像是被一层浓雾笼罩着。他眨了眨眼,试图让自己看得清。而当视线再次聚焦时,他似乎觉得,罗院长竟然变成了一条硕大无比的鲶鱼,静静地躺在那里,嘴巴却有规律地一张一合,吐出一串串巨大的水泡。

曹睿感到一阵眩晕和困惑,他努力想要理解这奇异的幻觉。

他想起了罗院长平日里的种种表现,那个总是笑里藏刀、心怀叵测的老狐狸,怎么会突然变成了这样?让他难以置信的是,这个在私下里阴险狡诈、心思缜密的老家伙,居然能在公开场合毫无顾忌地说出那些虚伪的话,还说得那么理直气壮、堂堂正正、大义凛然。

难道说,这就是所谓的“官场”之道吗?还是因为权力和地位让人迷失了自我,忘记了最初的本心?曹睿不禁陷入沉思。

一阵看似平平无奇的寒暄,两人都各怀心思。罗院长拐弯抹角地试探,曹睿报之以虚与委蛇的回应。

因为体内栖息着记者之魂,曹睿在察言观色方面远胜常人。谈话中,他总能敏锐捕捉罗院长话里的陷阱,并巧妙地避开,还不忘润物细无声地拍一拍马屁。

混学术圈,这也是基本功之一。

漫无目的的闲聊之后,罗院长终于切入正题:“说起来,你主导的那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进度如何了?”

曹睿小心翼翼地回答:“报告院长,按照计划,我们已经出版了两本专著,各发了5篇C刊论文,达到了结项的硬性要求。”

“结项只是基础,年轻人,眼光要放长远。有没有想过,冲一冲‘优秀’?”罗院长意味深长地问,但语气却十分坚定。

电光火石之间,曹睿突然明白了这次谈话的最终目的。

作为一个科研人员,他深知“优秀”等级对于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含金量。这不仅是个人学术成就的象征。也与未来的职业发展息息相关。然而,要获得这样的评价并非易事。

在当下的学术系统里,科研项目的级别与档次,也是按照行政体系来划分的,从高到低分别是国家级、省级以及地市级。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则是最有含金量的两项。

想要成功申请到这些项目并非易事,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申请人都会将重点放在如何顺利完成项目上。因此,对于年轻的学者们来说,要想争取到“优秀”级别的评价,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原因在于,对于一个项目是否能评为“优秀”或“合格”,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客观评判标准。最终结果,完全取决于评审专家们的主观意见。

这无疑给项目评审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整个过程充满变数。而项目主导者的人脉关系、信息资源等因素,将会对评审结果造成很大影响。

不过,一旦项目被评为“优秀”,好处自然少不了:

一是在结项资金拨付与支取上,主导者能有更大的自由度。

二是优秀的结项成果,基本上能稳拿一个或两个圈内有分量的奖项。

三是对项目主导者未来申请项目、发论文、拿头衔,非常有帮助,毕竟履历比较好看。

四是对本单位申请省级、国家级的科研中心,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曹睿早就听说过这件事,他知道罗院长去年参加长江学者评选,结果铩羽而归。尽管他四处奔走、广纳人脉,台子和毛子都没少送,但最终仍因为成果的质量和数量问题,未能最终入选。然而,这并没有让罗院长气馁,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

看来,今年他决心要在国家社科项目的结项等级上下一番功夫了。

曹睿内心稍感惊讶,表面却仍然保持平静:“院长,‘优秀’很难啊。我不知道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去冲刺。”

“放心,按我说的去做。肯定有戏。我们一起努力,让成果更上一层楼。”罗院长笑吟吟地拍了拍曹睿的肩膀,语气中满是鼓励。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一切都已经在掌控之中。

曹睿点了点头,心中却五味杂陈。

他明白,学术圈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即将打响。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