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章 美英定亲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5章 美英定亲

两人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家门口,太姥和姥姥早已在门口等候。看到他们回来,太姥急忙迎上去,询问豆子卖得如何。太姥爷笑着说一切顺利,还夸老姨一路上帮忙推车辛苦了。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这份喜悦。太姥爷看着温馨的家庭,心中满是幸福。他知道,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只要家人团结和睦,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美英把在集上买的包子拿了出来,几个人分了吃,家里现在就四口人了,正好四个包子了。“美英秀英你俩一人一个肉馅的,我和你娘吃这两个。”太姥爷说完把包子递给太姥和老姨姥姥他们。

“爹呀,娘,你俩吃这个,我和姐吃素的。”姥姥手里捧着包子也舍不得吃,对爸妈说道。

以前苦日子平时吃的也就是高粱窝窝头,糙米,野菜汤,一点油水都没有。就连过年时候也是用玉米面蒸的馒头,只不过里面不掺杂高粱黑面了。

太姥爷欣慰地看着女儿,眼中闪着泪光,他拍了拍姥姥的手表示赞同。大家开心地吃着包子,感受着家庭的温暖。

晚饭后,太姥爷和美英、秀英聊起了天。太姥爷讲述了他年轻时的一些趣事,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夜深了,太姥催促大家早点休息。躺在炕上,姥姥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想着明天要去地里干活,希望能有个好收成,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伴随着月光,一家人进入了梦乡,期待着未来的美好。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开始了,早早的太姥带着姥姥老姨姐俩就下地干活了。租的地里的玉米除了交租子哈哈能留下四成,也差不多够吃了。

玉米田间,一排排翠绿的玉米棒子挺立,阳光洒在叶子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走进玉米地里,只见高高的玉米棒子随着风吹摇来摇去的,每一棵玉米都充满了生机,玉米棒子散发着甜丝丝的香味,真的令人陶醉!

太姥站在地头,看着今年的玉米比往年的都好,心里高兴坏了,收成好意味着可以少吃高粱黑面窝窝头了。

三人干了一上午,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太姥让她们先回家歇着,自己再干会儿。回到家后,姥姥赶紧做饭,老姨帮忙烧火洗菜。

太姥爷虽然地里的活计不能多干,但是一上午也把自己家里的开的荒地干了不少,让太姥她们省了好大的事。

饭做好后,四人坐在院子里的石头墩上吃着。忽然,隔壁的刘婶来了,她端着一盘炒鸡蛋。“他婶子,你这是干啥?”太姥问道。“这不是看你们家孩子多,给孩子们加点菜。”刘婶笑着说。

太姥连忙道谢,“谢谢他婶子,总是这么照顾我们。”“都是邻居住着,互帮互助嘛。”刘婶摆摆手说“老嫂子,你先吃饭吧,吃了饭我在找你说点事。”

“他婶子,吃饭没有,就在这里吃点吧”太姥说。

“我吃过了,今天没下地干活,吃的早,嫂子,你一会儿来我家一趟啊,我有点事给你讲。”

太姥随口应了声,“那我走了。”

刘婶子转身就出去了,这个时期一般不留饭的,都是缺吃少穿的,大家伙心里都清楚的。

太姥把盘子给刘婶送回去,顺便给刘婶带几个玉米棒子。

“他婶子在家吗?”站在门口太姥叫着刘婶。

“进来吧,嫂子。”刘婶乐呵呵的随口回答。

“嫂子,咱们也不说那么多的客套话了,美英今年也十七岁了吧,相看人家了没有?”刘婶问。

“还没呢,这不开始收秋了,想是收秋了后在说,她婶子,怎么?你有合适的人家吗?”太姥也怕耽误老姨,赶忙问道。

“就是咱们村子北边那个小村庄,梁庄,这前几天家姑来了,看到美英在地里干活是把好手,说是他们邻居有个小伙子,挺能干的,而且品性也好,父母也都是老实本分的人。我就寻思着,要是美英能找个这样的婆家,以后肯定不会受苦。”刘婶热情地说。

太姥听了,心里一动。她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艰辛,深知一个好归宿对女儿来说是多么重要。但她还是谨慎地问道:“那他家条件怎么样啊?”

刘婶笑了笑,说:“条件虽说不是大富大贵,但也过得去。有几亩地,还有一头牛。小伙子就两个姐姐,姐姐也都出嫁了,家里有五间瓦房,小伙子长的白白净净的,个子也不低,地里活都干的了,将来肯定能把日子过好。”

太姥点点头,若有所思。刘婶见状,趁热打铁地说:“要不咱找个时间,让两个孩子见见面?要是看得上眼,这事就定下来。”

太姥犹豫了一下,说:“这事儿我得跟当家的商量商量,美英要是愿意,我没意见。”

刘婶连忙说:“行,那你跟美英好好说说。我看这事儿挺靠谱的,在说你们都是从外地过来的,小伙子离咱们村子不远,有什么事或者地里活都可以帮衬咱们,嫂子,好好想想,错过了可惜。”

太姥谢过刘婶回了家。她决定等晚上吃饭的时候,跟当家的和美英谈谈。

下午时分,太阳依旧高悬天空,阳光炽热而耀眼。整个村庄仿佛被一层繁忙的气息所笼罩,人们都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着。太姥爷也毫不例外地下到地里去帮忙收割农作物。

秋收时节无疑是一年当中最为忙碌的时候,对于太姥爷一家人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全家总动员,齐心协力投入到这场丰收的战斗之中,但即便如此,人力依然显得捉襟见肘。

太姥爷和太姥负责将成熟的玉米从玉米杆子上掰下,而老姨和姥姥则迅速用编织袋将这些金黄的玉米装起来。

由于家中并没有牛车这样便捷的运输工具,所有的玉米只能依靠太姥、姥姥和老姨三人一袋子一袋子地艰难搬运出来。

当玉米终于被成功运出田地后,太姥爷紧接着开始砍伐那些高耸的玉米秆子。在这片广袤的农田里,根本不存在轻松省力的活儿。回溯到三四十年代那个时期,科技尚未发展到如今这般高度,农业生产完全依赖于传统的手工艺技术,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

收获的玉米被放置在地头的架子车上,太姥肩负起牵拉车子的重任,而老姨和姥姥则紧紧跟随着,在后方奋力推动。她们一步一个脚印,缓慢却坚定地朝着家的方向前进。就这样,经过一番艰苦努力,满载着希望与汗水的玉米最终被安全地运送回家。

一整天高强度的劳作结束后,夜幕悄然降临。太姥早已疲惫不堪,尤其是腰部传来阵阵剧痛,让她几乎无法挺直身子。

匆匆用过简单的晚餐之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夜晚难得的宁静时光。

此时此刻,院子便成为了他们休憩纳凉的好去处。与此同时,大家还会顺手剥开玉米外皮,将玉米棒子外层的叶片一一剥落下来。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动作,其实也是不轻松的,数量多呀,还要把玉米穗外面的老叶剥下来,留一点里面的嫩叶,然后在把玉米穗留下的叶子编起来。挂在墙上或者是树上面,农忙时节都是趁着晴天赶紧干活的,要不然下雨了玉米就怕淋湿了,淋湿的玉米三四天就发霉发芽了。

太姥爷和太姥还有老姨和姥姥四个人,边剥玉米皮边聊天,太姥对太姥爷说“当家的,今天隔壁她刘婶来家里了,想给美英说个人家,美英也十七岁了,咱们在这里这几年也不认识多少人,正好她刘婶说了,要不让美英见见面吧。”

“那就见见吧,美英,你的意思呢,我和你娘也听听你的意见。”太姥爷问老姨。

“我都听爹娘的。”老姨羞红了脸,低下头轻声说。

太姥爷看着老姨害羞的样子,笑了笑,“那就听你刘婶的,安排个时间见见面吧。”太姥也点点头,“美英,你要是相中了,咱家也没啥别的要求,只要人踏实肯干就行。”老姨红着脸答应了下来。

没过几天,刘婶就安排了相亲。相亲的那天,老姨精心打扮了一番,太姥和太姥爷在家里等着消息。傍晚时分,老姨回来了,脸上洋溢着笑容。太姥和太姥爷一看,就知道事情有了眉目。

果然,老姨说她对那个小伙子印象不错,小伙子也很喜欢她。太姥和太姥爷听了,心里也很高兴。就这样,两家开始商量着年前先订婚。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