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章 改名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1章 改名

1966年正月,年关刚过,圣人村就下起了鹅毛大雪,而且今年的温度也比以往要冷的多,平日里本该热闹的村子,见不到一个人影,就连小孩子都被大人勒令在家里猫着,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雪中。

圣人村村子不大,从村口的桥一眼望去,便能大概看个全貌,村子正中央是一个老庙,围着老庙建起了四排街道,老庙也不知道是哪年建的,看庙的建筑风格可有些年头了,听村子里的老人说,圣人村是先有的庙,后有的村。

一入村左手边第一排的第三家便是村民刘胜利的家,此时,一个穿着黑色大棉袄的中年妇女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忧心忡忡地在屋里踱着步,只见孩子小脸蜡黄,没有一点儿血色,妇女也满脸愁容。

妇女名叫李兰,是刘胜利的媳妇,怀中的小孩是她的小儿子,刚生下没有一个月,便生了这场怪病,晚上哭闹,白天也不喝奶,连续三天了,眼瞅着孩子饿的只剩下皮包骨头了。

李兰看在眼前,急在心头,这数九隆冬的天气,本来就冷,又下了这么大的雪,小孩冻的嘴唇发紫。

李兰也是没辙了,家里的煤球早在过年那几天就用完了,只得解开腰带,把孩子揣在棉裤里,让孩子贴着肚皮稍微暖和些。

这时,门外传来了吱呀吱呀地脚步声,李兰顺着窗户望去,是丈夫刘胜利带着一个白胡子老头,老头背着个药箱,应该是个大夫。

“媳妇,这是我从东鸿庄请过来的李有财李大夫,让他给巧头(小儿子乳名)看看吧!”,刘胜利边拍打着头上的积雪边说道。

李兰小心翼翼地把孩子放在了炕上。

老大夫看了看婴儿的脸,摸了摸额头,面露难色:“这么小的孩子也不敢给多用药,要不试试这个吧?”

说完从药箱里拿出了一包纸,把纸打开后,里面是一堆黄色药片,老大夫拿出三片说道:“这药是补气养神的,把这个药片分成三份,早中晚服下吧,连服三天,要是再不好,我也没办法了。”

老大夫说完摆摆手叹着气走了。

李兰拿过药片后,掰成了三份,赶紧研磨好后,给孩子喂了下去。

李兰看着刘胜利,试探着问了问:“当家的,不行带巧头去县城看看吧?”

刘胜利听完,皱着眉,扭过了脸:“媳妇,咱家里啥情况,你也知道,这一年的工分也没多少,甭说去县城看病了,这养活五个孩子都费劲!”

“可是!”

“你别说了,我有个事还得跟你说一下,省里的大坝决堤了,县里组织各村派代表去省里修坝抗洪,我抽签被抽中了,明天就走!”

李兰眼神错愕地看着刘胜利,想说什么,但嗓子里仿佛卡了根刺一般,欲言又止。

“媳妇,你也替我考虑考虑,咱家里的成分本来就不好,被定了中农,要不是他二爷当村长,非得给咱评个富农!”

“村委会的那帮人本来就对此颇有微词,这次正好也可以借这个机会,立个功,让其他人闭嘴!”

刘胜利看李兰不回话,继续说道:“这次走也不知道啥时候回来,我和老张也都交代好了,如果万一孩子有个意外,我还没回来,就让他帮着给埋了。”

“你这说的是人话吗?”,李兰说完这句话,泪水涌满了眼眶,又生生地憋回去了,扭过头不再理刘胜利。

刘胜利看着媳妇,叹了口气:“我去趟村委会,镇上的领导说要给这批去前线抗洪的人壮壮行。”说完,披着大衣出去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刘胜利就赶大早去了省城,留下李兰一人看孩子。

李兰按照老大夫的嘱咐,每天按时给巧头喂药,一刻也不敢掉以轻心,大雪足足下了七天,李兰怕孩子冻着,也把孩子足足抱了七天。

这几天,李兰一刻也没敢睡,整个人瘦了一圈,但看着孩子日渐红润的脸,自己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就这样,孩子在李兰悉心地照顾下,总算是能正常喝奶了,小脸也圆乎了起来。

等到丈夫刘胜利回来后,那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儿了。

刘胜利被大车送回村口后,来不及和一起抗洪的同志分别,提着行李就马不停蹄地往家里赶,嘴上虽然说了狠话,但刘胜利时时刻刻不在想着家里的妻儿。

到了大庙,正要拐弯上坡,就看见媳妇手里牵着老二,怀里抱着小儿子在坡上迎着。

看到妻儿的一刹那,刘胜利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了,夫妻俩相视一笑,两个人的眼圈也都泛红了。

还是李兰先开的口:“柱子,还不赶紧帮你爸拎着行李!”

老二嘿嘿一笑,赶忙去接父亲手里的行李。

回家的路上,刘胜利不解地问媳妇:“你咋知道我今天回来?”

李兰笑着说:“是二爷昨天晚上告诉我的,说镇里通知你们抗洪结束了,今天回来。”

晚上躺在床上,李兰和刘胜利很郑重地说:“当家的,我想给巧头改个名字。”

“没事儿改名干啥?”,刘胜利很疑惑地问道。

李兰说道:“这一个月我一直在想,这孩子出生没多久就生了这么大的病,这乳名不好!”

“那你想改成啥?”

“就叫有缓吧,以后有啥事都能缓过来!”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