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章 金山银山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1章 金山银山

连日的阴雨天气终于结束了,天空开始放晴。

村里的炊烟袅袅升起,远处的大凉山山岚环绕,空气里满是清冷味道。

陈家大门吱呀一声,从里拉开,陈月背着竹篓走了出来,竹篓快赶上她半人高,随后转身关上院门,深吸一口清凉的空气,打了个哆嗦,戴上斗笠向远处大凉山走去。

没错,陈月是一位穿越人士,来自二十一世纪,一名普普通通i人社畜打工仔。她一直未想明白,她为什么能穿越?难道是因为同名同姓?

走了约两刻钟,到达大凉山山脚。大凉山靠近陈月他们村这一面地势稍平缓,往深处是不见底。

听村里老人说翻过这座山还有一座更高的,下面有个镇,不过他们村没人翻过去就是。

除了老猎户,很少有人敢往深山里走,不知道深山里有什么,未知的总是充满奇遇与冒险,只是普通老百姓也不敢去搏。

几个月来,陈月接受了穿越的既定事实,现在很感激老天,让她穿越过来能吃得饱穿得暖。

陈家是一个四口之家,大凉村多的是五口六口乃至更多的人家。

陈父陈宝山,原先家中排行老三,村里人习惯称呼其陈老三。

陈母王秀芹原是大凉村东南边五公里外王家村人,陈父去王家村帮工时,两人互看对眼后嫁到了大凉村。

弟弟陈阳,比陈月小三岁,在陈父陈母教导下是个懂事可爱的虎小子。

早年陈宝山刚成亲那会儿,两人在家中多受欺压,爹不疼娘不爱,婆媳妯娌关系也难相处,在陈月刚满一周岁时,陈宝山带着妻儿分了出来,并在族中长辈与村长见证下,以后不来往。

听阿娘说,刚分家那几年,家中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现在一家人温馨和睦,吃得饱穿得暖,陈月想这归功于陈父陈母的辛勤劳作。

陈月很知足,就是有点担心家中没有多余银子,抗风险能力较差。

大凉山植被茂密,种类繁多,天然的生态山林,这放在现代那就是金山银山。

半个月的阴雨天气,山里湿度大,陈月才走了一会儿,斗笠上面都是水汽。

在一处树干靠近根部的地方发现一簇平菇,小心地用木铲子采放进竹篓里,又在旁边树干上发现一簇木耳。

在附近寻觅采摘一番,她继续往山里走,竹子生长的地方还要往前。沿路树干草丛她都没有放过,还幸运地发现了几朵松茸,小心采摘,没有破坏原有的菌丝,抓了泥土覆盖上菌坑,希望要不了多久会重新长出松茸来。

陈月想还是刚下过雨好,这种天气这个时辰,没什么人上山,宝贝都是属于勤劳的人儿。

刚想着没什么人,就碰到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人。来人身量很高,目测有一米八,穿着蓑衣看起来像一头站立的熊,吓得陈月没敢动。

那人抬起斗笠,斗笠下面部轮廓瘦削硬朗,剑眉入鬓,目光冷冽。见陈月望着自己,两只杏仁眼惊恐地干瞪着,他点头示意,转身往山里走去。

呼,此人一走,陈月憋着一口气才吐出来。她是一个标准社恐,穿越过来后,除了家里、地里、山里,基本不出家门。这人可能是他们村里的,但她不太清楚。

一路走走停停,采了大半竹篓的菌类木耳。到了挖竹笋的地方,发现地上此起彼伏地冒出好多小竹笋,看着就喜人。

竹笋个头适中,陈月挖了五六个便停下。倒出背篓里的蘑菇,将刚挖的竹笋放在背篓最下面,再将蘑菇铺上去,确定不会溢出来,寻一截竹竿,下山回家。

陈月穿来的这具身体年龄十四岁,大概一米六出点头,还可以再长一点,估计能到一米六五左右,毕竟陈父陈母都不矮。

她是标准的方圆脸,大大的杏仁眼点缀在脸上,笑起来眼睛弯弯的,特别讨喜,皮肤因常年日晒呈现健康的小麦色,乍一看不起眼,但是耐看。

装了竹笋后的背篓有点重量,陈月一路走走歇歇,哼着小曲儿,好不快乐潇洒。

下山回家的路与来时走得不是同一条,她挑了一条近路。一连半月的阴雨,小径此时已经完全被植被覆盖。

陈月边用竹竿清扫边往山下走,竹竿扫到一块石头,手被反震回来,正好就此休息片刻。

摘下斗笠,树叶上的水滴到了脸上,冰冰凉凉十分舒爽。

对面草丛里有家里常吃的野果子,有些果子被小动物咬得稀巴烂,陈月走过去摘了两个,用衣服下摆稍微擦了擦放进嘴里,透心凉又解渴。

于是她把旁边还有几颗完好的果子都摘了,带回去给阿娘他们吃,余光扫到一株叶子,看着有点眼熟。

这……天老爷啊,不会挖到宝了吧,这不会是人参吧。

小心翼翼地用木铲子一点点挖开表面的泥土,再用两只手慢慢扒开根部的土,有两根连在一起,一根有她三根手指粗,还有一根只有一指宽,跟电视上的人参一样,但她不敢确定。

陈月赶紧拿帕子包好揣在怀里,又用手把土坑仔细掩上,背起竹篓直接赶回家,中途没再停留。

“阿爹、阿娘,我回来了”,陈月推开院门朝院里喊道。

“阿姐,你回来啦,阿爹、阿娘还在地里”,陈阳朝她奔过来。

陈阳长得虎头虎脑,小时候在村里的学堂跟夫子认了两年字,嚷嚷着不想去。陈父陈母送他去学堂也没想着考学考官,能认点字就满意了。

“给你带了野果子,你去洗洗吃,给阿爹阿娘留两个。”

“谢谢阿姐”,陈阳接过果子去洗。

陈月把怀里揣着的人参放进自己房里,她暂时没打算告诉爹娘,不是不相信他们,而是不确定这是不是人参,怕空欢喜一场,她打算明早去镇上医馆问问。

陈月先去厨房将午饭煮上,糙米饭混着切块的番薯,蘑菇木耳洗干净,留出中午吃的一部分,其余预备晒干存起来。

竹笋拿出来放在厨房檐下,取了三个剖开和腊肉一起炒。

“阳仔,去地里喊阿爹他们回来吃饭”,她拿着处理好的笋子对陈阳说道,转身走进厨房,午饭准备做一道蘑菇鸡蛋汤和一道腊肉笋片。

陈阳答应后拉开大门跑出去,从家里去地里以陈阳的脚程大概需要一刻钟,来回时间够把饭菜做好。

陈月去后院摘了两颗辣椒,将处理好的笋子切片,一段两指宽的腊肉切成薄片。阿娘腌制的腊肉,不管是蒸还是炒都很香。

热锅下腊肉煸炒出油,放入焯好水的笋片,淋上少许酱油,撒一点盐,翻炒入味,加入辣椒装盘,接着快速做一锅蘑菇鸡蛋汤,撒上葱花出锅。

用饭甑子将番薯糙米饭盛出来,端到堂屋的桌上,刚把碗筷放好,他们到家了。

陈阳第一个冲进堂屋坐下,等爹娘坐上桌一家人开始吃饭。

“阿姐,这个蘑菇汤真好喝”,头都要埋进碗里了,还不忘称赞他阿姐的厨艺,爹娘微笑着点头附和,一家人乐融融。

第二天一早,陈月带上那颗大的疑似人参去了马叔家,准备搭他家骡车去镇上。

马叔是个木匠,他儿子继承了他的衣钵,在镇上开了家店。平常马叔在家里做木活,成品他儿子再用骡车拉到店里卖。

村里人有时会搭他家车去镇上,给三文钱即可,也有省钱不愿意坐,走路去镇上,大概要走近两个时辰。

“大成哥,今早搭你家骡车去镇上买点东西哈”,陈月看马叔儿子在给骡车套绳子,上前说道。

“好啊”,马大成边收紧绳子边笑着答道。

见一位婶子带着她家姑娘站在一旁等,陈月与两位点了下头,走到一边等候。

一路摇摇晃晃,听那位婶子与马大成有一搭没一搭聊着天,在陈月快要睡着的时候到了镇上。陈月下车付了钱,与马大成他们告别。

这是陈月第二次来镇上,上次是和阿爹他们一起来卖粮食,来去匆匆。

清河镇行政级别相当于现代的县,镇上原住民大概近万户。清河镇下辖几十个乡村,大凉村便是其中之一。

清河县令是个做实事的好官,勤政爱民,镇上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百姓们安居乐业,日子幸福。

陈月沿街观察了片刻,走向一家包子铺,这家老板娘看起来最为和善热心,问道:“大娘,和您打听下,城里有没有好一点的医馆。”

大娘瞧着陈月的装扮,估摸是从乡下来求医,说道:“你去城西那家安吉医馆,他家医馆开了许多年,现在的馆长黄大夫医术很了得。”

“多谢”,陈月向老板娘道谢,“大娘,劳您给我拿一个肉包子”。

“好勒,收你三文”。

古代的肉包子真香,陈月在现代没有吃过外面卖的肉包,时有新闻报道肉包子的肉有这样那样问题,她可不敢吃。

大约走了一刻钟,看见那家安吉医馆,出入医馆的大都是平常老百姓,医馆里的学徒看着面容友善,待人客客气气,处事也有条理。

“小哥,劳驾问下医馆收药材吗”,陈月向一位学徒询问。

“收的”,学徒小哥瞧着陈月的装扮虽有补丁,但衣服干净补丁齐整,“你跟我来”。

“有劳”,陈月随着学徒小哥进医馆里间,见到包子铺老板娘说的那位黄大夫,此人正捋着胡须写药方,端是一副和蔼可亲的面容,相由心生,黄大夫为人应该不错。

“这位是我们黄大夫,你与他说便可”,小哥引荐道。

“多谢”,陈月向他道谢。

“姑娘,你有何事”,黄大夫持笔抬头问道。

“黄大夫安好,劳驾问问你们这里可收药材?”

黄大夫放下笔,“自然是收,你所要卖的药材是何?”

陈月从背篓里取出帕子包着的疑似人参,交由黄大夫评看。

黄大夫仔细查看帕中药材,药材上还残留一丝丝泥土,显然是挖到时间不长,捋着胡须说道:“你从何处得到此物?”

“机缘巧合,在山里挖到的”,陈月如实回答。

“这颗人参品质一般,大体是二等品类,可以给到六十两。”

陈月略思索说道:“刚来的路上,听闻镇上百姓对您、对安吉医馆口口称赞,进了医馆后,学徒小哥也是有礼和善,所以我相信黄大夫给的价格一定是公道的,就依您所言”。

“姑娘是个爽快人”,黄大夫大笑着道。

陈月领了五个十两的银子,请黄大夫将余下十两兑换成五两一个的银子,以及五贯铜钱。

陈月准备离开医馆,黄大夫喊住她,“姑娘,我们这里还收其他药草,有的话也可以送来。”

“好的,有劳黄大夫”,陈月再次道谢,随后走出医馆。

走在路上,脚步变得轻快许多,想着要给家里买的东西。家里的油要补充,先去粮油铺子打了二斤油,花了两百文,又花八十文买了一斤盐。

家里红砖糖还有,这次不买了。之前她将家里剩余的半块红砖糖磨成粉,这样耐用也方便。

这么一通逛下来,陈月发现这个时代香料又贵而且种类又少,估计有的还需要去医馆买。

想着给阿爹打壶酒,再给阿娘买份糕点,给阳仔买点糖果子。看了下日头,她赶去菜市花了二十文买了一斤猪肉,见排骨、猪下水很便宜,买了几根排骨和一块猪肝。

临在出镇的口子带了四个葱香烧饼,主要是太香了,边等牛车边吃了一个。出镇时大半贯钱没了,感叹银子真不经花。

到家已是申时,阿娘他们还在地里,陈月让陈阳给他们送去烧饼和水,自己将买回来的东西收拾妥当。

她准备给阿娘三十两银子,余下二十五两就不说了,自己存着。

陈月将排骨冬瓜汤炖上,猪肝不能久放,切成薄片用清水和面粉泡洗着,从泡菜坛子里取了点泡萝卜泡辣椒,预备和猪肝一起炒。

昨日蒸好的馒头已经焖上了,她去后院摘一把青菜,掐着阿爹他们回来的时间点,把饭菜做好。

现在地里事不多,萝卜白菜已经种下了,等着冬月里收获。

“小月,你今天去镇上都好吧”,阿娘问道。

“都好,还挣了些银钱,阿娘,这里是三十两银子,给你收起来家里用”,陈月说着将银袋子递给阿娘。

“这么多银子......哪里来的”,阿爹连忙问道,阿娘跟着紧张起来。

“阿爹、阿娘不要慌,我昨日在山上挖到一些不常见的药材,今日卖给镇上医馆得来的。昨日不确定,就没给你们说,怕白高兴一场,我今日给阿爹买了酒”,说着起身倒了一小碗酒,“阿爹喝一点。”

“阿娘,这是给你买的糕点,饭后尝尝,看看镇上的点心可好吃”,将糕点推给阿娘。

“好,好,我们家小月也挣大钱了”,阿爹抿着一口酒高兴地说道。

“小月,山里危险,千万别往深山里去”,阿娘叮嘱。

“晓得的,阿娘。”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