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章 好大一笔钱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17章 好大一笔钱

林母招呼林月一起,三人在蚕房门口拉了小椅坐下。

“这都还得感谢刘长史和秦书兄弟,这一路跟着他们的马车去到州府,官家的活儿做了半晌就放我走了,这哪是去干活,分明就是借着干活的由头带我和阿佑一趟。”

林父眼底充满感激之色,继续说:“秦书兄弟熟路,带着我们快快的找了几位先生,有刘长史的亲笔名录,几位先生无一不让进门的,考问过阿佑的情况,都说正是启蒙的好时候,又学过些字,交给阿佑读的几本书大多字都认得,都表示愿意收阿佑当学生呢。”

听到这里,林母问:“几位先生都愿意收阿佑做学生?那最后是拜了哪位?”

“这个,我本来想让阿佑拜入一位前朝就中了进士的老先生门下,老先生教过的学生不少,现在在朝为官的就有五六位,可林佑不愿意,他自己选了一位年轻些的先生。”

“什么?”林母声音突然拔高,神情很不好:“你怎么让阿佑自己选先生,他这个年纪能想得多少?”

林父见自己娘子要发威,赶忙安抚:“你别急,听我慢慢说。那位老先生确实学识渊博,教育有方,我们拜见过后很满意,最后问了下束修,老先生每年收肉十五条,绢2匹,这已是不少,后来跟街坊打听,私塾学生还会在开学时筹资5000文‘茶钱’私下给老先生呢。”

“这么多?”林母听完,似是明白了为什么林父没有坚持选这位先生,不再纠缠,转而问:“那另一位先生又如何?”

“另一位先生是州府里有名的青年才俊,祖上颇有家资,不到二十便通过了府试,得了举人,这位先生不仅学识了得,武功也很不错,据说有不少世家门庭都想招为幕僚,教的学生文武双全,君子六艺一个不差。”

“这样的人还当教书先生?”林月忍不住问。

“可不是嘛,这位年轻的先生颇有才情,性子却高傲,做事全凭心意,我怕林佑过去和先生相处不来,想另寻良师,林佑却很坚持,说自己就喜欢这样的师傅,有趣,肯定能学到好东西。”林父话说一半,思量了下才接上:“其实我猜,林佑是因为这位先生收的束脩最少,每年肉两条,绢半匹,若家贫,可来年再补。”

还有这样教书育人不为钱财的好先生呢?祖上颇有家资,到底是多少家资能让这人活得那么随意?

林母和林月想到了一起。

忽然林母记起什么,一拍手,问道:“哎,我们光顾着说话了,林佑呢?”

“你看我,光顾着说话了把其他事都忘记了,林佑在家里看着工匠坊的人卸货呢,前些日子在县里定的石灰和砖石到了。”

林父拍了拍自己脑阔。

忙起来林月也没记着这事,这次出门,林父确实赶巧极了,从州府回来的时候没有蹭马车的便利了,好在到了县里,林父想着顺路去问问工匠坊之前订货的事情,那边刚好说第二天大早可以送,喊父子俩将就住上一晚,第二天可跟着送货的车马回家。

想到这,林月赶忙再问起另一件事:“阿爹,这次带去州府的桑黄问了吗?可有药铺愿意收?”

“说到桑黄,阿月,你给家里做了件大事了!这次拿去的桑黄不多,问完了拜师的事情,我同秦书兄弟打听起药铺,问了州里两家老字号,见到我带去的桑黄都愿意收,给的价钱你们猜是多少?”

林母推了一把林父:“快些说,都什么时候了还卖关子!”

呜呜呜,夫人好像越来越爱对自己动手了,林父心里又些苦,不敢再绕弯子:“药铺说这东西按年份收,十年内的一律200文一斤,二十年的480文一斤,若是三十年以上的,千文一斤也给得。我这次带去的,是二十年的,称完四斤一两,得铜文一千九百五十。”

林月心里默算,这个时代一斤是16两,480除以16等于30,加上480乘以4得得1920,是1950没错。

“天爷,那咱们放在蚕室里的那些,得有多少啊?”

林母激动了。

带着林父激动了。

带着林月也激动了。

林月心里的默算已经得出答案了,起码15万铜文。

人遇喜事精神爽,林父林母热情招待了来送货的伙计,林月也大方的拿出一只鸡宰了,林佑赶忙又给老祖宗的牌位拜了拜。

村里少有外来人,除了官吏收税会出现,任何陌生人出现在村里都会引起关注,这天来送砖石石灰的车马进来,同样引起了同村人的好奇心,傍晚就有好几波人来家里做客闲聊问起林家这是要修什么东西。

虽然大家都是客客气气的问,但林月却很警觉,在这个村里,谁家突然花了大钱,总是容易引起关注的,上次建造鸡舍都是用天然材料,花不上几个钱就算了,这次买了那么多砖石石灰,想起来是有些露富的可能的。

林父说了个之前就想好的理由:“前些天去州府做力工的时候遇到了以前的师兄弟,他们提到一种沤肥用的石砖窖,我觉得很有用,就借了些钱买材料回来试试。”

借钱砌砖窖沤肥?不是很能理解,但老林你都借钱了,那就祝你成功吧。

应付完村里来闲话的,林月拿出这几天收的优质稻谷种子,跟林父林母商量试验田的事情。

林月大致讲了下稻谷优化的思路。

“总之,需要找一处远离稻田,光照和土地肥力充足,灌溉方便的田地,分割为几块,分区域种植稻种,这样方便后期留种采收。”

林父林母是熟练的老农人了,大致能理解林月的想法,判断这个做法确实能改善稻种质量,只是比较诧异,林月怎么突然那么懂农耕的事情,他们从前也没有教过呀。

林月只有一个解释:可能自己有点天赋吧,无师自通,天选农民。

这时候的人对自己没见过的事情,只要对方能给出一个解释,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反复质疑的。

林月总结他们会这样的关键原因是知识储备不足带来的逻辑不足。就比如说:学过绘画的人,会知道黄色调和蓝色,可以得到绿色。但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事情,有人告诉他,黄色和蓝色混合会得到红色,他脑子里大概是不会马上怀疑的。

希望善良的林父林母以后不要被有心之人欺骗了去。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