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章 农忙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18章 农忙

以往农闲时,村里人一天只吃两顿饭,从收荔枝开始,不少人家已经开始一日三餐,不然体力撑不住。

林家也不例外,一连十来天的割麦,再次让林月感觉到自己小小的身板要碎了。但许是得知了后面会获得一大笔钱财,心里有底气的人,做起事情的时候心态松弛很多,一家人精神状态都很不错。

割稻的辛苦是在摘荔枝之上的,林月是这么觉得。

林家的稻田数量不算村里最多的那一批,人口却属于少的,林父林母正是壮年,男耕女织的配合下来,能攒下的家底也只有一年两季收的30亩水稻田,10亩荔枝林,剩余几十亩的山林由于开垦种植难度太大,几乎是荒废状态,勤快的林母在山脚下开了几片菜地,又借着桑林便捷搭建蚕房,养蚕织布。

这时候农家的赋税徭役情况林月还没有搞清楚,按照林父林母所说,除每年上交稻米4石,绢半匹棉三两外,最大的负担应是为免服徭役而代纳的绢帛,以及每年指定上缴的岁贡。

关于服徭役,按照当朝律法,家中成年男丁每年需服徭役20日起,徭役的内容主要是配合官府建造公共设施,或者军事防御设施等。像林家这种人口比较少的家庭,如果林父出去服徭役,那家中的农务就会因缺乏劳动力难以维持,多年来林家都是以缴纳绢帛的方式代替服徭役。

说起这个林月就感觉奇怪,因为不管是前阵子缴纳荔枝的数量,还是林父林母说的抵扣徭役所需的绢布数量,都大大超过了正常的税赋尺度,按照林月观察的这个时代的农业生产能力推算,除非每个村庄都和这里差不多,不然一般家庭根本无法应付。

劳作间林月默默在心里计算,这几日收割的几亩稻田,敲下来的稻米脱壳后重量有多有少,平均算是每亩120余斤,林家30亩稻田最后收成约在4600斤上下,抛掉后期每亩地预留15斤稻米作为稻种,以及需要缴纳给官府的4石稻米,理论上可以留作自家口粮的稻米有3670斤左右。

按林家四口人每月吃掉粮食约200斤算,在口粮这部分,林家是有很多结余的,日子虽然辛劳不断,但过得属实不算辛苦。

一年两季稻,下一茬稻米秋天成熟后,村民家家户户存粮充足,若都留作自家吃食,是吃不完的,久了就会变成陈米,味道变差不说,保存久了还容易生虫变质,秋收后,可以选择和籴的方式处理家中余粮。

所谓和籴,即政府从农民手里买入粮食,用作国家粮食储备,风调雨顺的时候和籴是农民自愿原则,但听闻战乱时也有强制征收的情况的,现在县州都设有专门的地点方便农民把家中多余的粮食出售。

对于专注耕种,不了解外面世界的农民来说,粮食卖不卖,卖多少留多少,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林家为了走桑黄,收粮后是必然要去卖一些粮食的,至于卖多少,林月决定听有经验的林父林母的,自己不要擅作主张,毕竟自己对这个时代的熟悉程度不足,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十来天的收割,人都要埋头在没有遮阳的地里,为了避开烈日,很多人夜晚两三点就下地了。林父林母是割稻子的主力,每日半夜下地割稻,天微亮林月林佑起床喂完鸡就去地里帮忙打谷。

这时候用的打谷工具有两种,一种是掼桶,四方形的大木桶,三面围着竹席,割下来的稻束在桶边捶打,稻谷就可脱落到桶中。一种是连枷,一根长竹竿上绑着一块竹扁,挥动拍打铺在草席上的稻秆,让稻谷落下。

林家用的是掼桶,姐弟俩不够高,还要踩在一个木台阶上才能操作,要是用连枷,则根本无法挥动。

摔打稻秆扬起的草灰粘在皮肤上的感觉很不好,又痒又刺,混合汗液堆积在领口边让人十分难受。

好不容易收好了地里的稻谷,还要拉回家附近铺开竹席翻晒,晒好后用石碾脱壳。

一套操作完,食用的大米才算收好了。

林家的米仓就在茅屋进门左手边,林父自己打的方形大木桶,严丝合缝的嵌在墙体里。林月估算了下,大约有四五立方米,能盛大米七八千斤,顶部可揭开灌入新米,底部有个阀门,稍稍打开些,米粒便可从阀门处泻出,流入门下的一个木斗,取米时将容器放在斗下接米即可。

还有些陈米在米仓底部,林母用木铲全部铲出,挪到米缸,才将新米倒入。

这些天林母做饭的饭量比平日明显多,劳动后大家的食量增加,顿顿光盘。林月发现自己好像比刚来的时候长高了一点,衣服袖子原来是半盖手背的,现在已经往手腕处收了一指。

林家在入秋时会酌情给一家人做秋冬的新衣,收完稻米后面有十来天的育苗,不算很忙,林父一人就可以完成,林母则是抓紧时间缫丝织布,林月跟着打下手。

预处理过的蚕茧浸入热水当中,让丝胶融合,再将稻草芯攒成一簇,放入蚕茧水中按压轻搅,勾出丝线,把取好丝头的蚕茧放入水缸中,以手将多股丝捻成一根,穿过缫丝机,卷绕于丝筐上,通过摇动丝筐,可以拉直蚕丝,期间还要人工控制丝线绕筐,使其均匀成捆。晾干后即可纺线织布。

林月想起自己以前看过别人做手工蚕丝扇,便抓了一把蚕茧,让林父给自己扎了个木扇筐,按照记忆里手工视频的步骤旋转扇面,让丝线缠绕到扇筐上。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成品惨不忍睹。

丝线很难缠绕均匀,头尾透,中间厚,丝线还松松垮垮的。

林母间见林月做扇失败,抓耳挠腮不知如何补救 ,索性拆了丝线,重新绕丝,只见林母一手控丝,一手转扇,丝线缠绕的角度是绕扇面心点放射状分布的,比起林月一直横着绕线的方式,得出的成品漂亮多了,在光线下看,莹白的蚕丝扇非常高级。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