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2章 黄鹤楼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42章 黄鹤楼

登高都讲了,怎么能厚此薄彼。毕竟这两首在我心里是并列第一七律啊。准确讲黄鹤楼不是近体七律。他是前半古体,后半近体。全诗浑然一气,纵观古今,无有能出其右。他真正让我们看到了啥叫大师,格律对仗这玩意人家随便玩,哎,古体近体结合也不见突兀。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古律,不讲平仄与对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对仗分明,格律严谨,近体律诗也称唐律)

技巧啊上文讲了登高,就不赘述了,那个东西你稍微花点时间百度一下就能看到,真不值得我专门写一次。我不是说工匠精神不好,或者说严谨的艺术态度不好。只是尽量不要沾染一身匠气。不利于艺术创作。天道丁元英不是讲的很明白了吗,穆特和海飞丝还有曼弗雷德的流浪者之歌,手到心不到,心到手不到,手到心到。穆特不就是匠人气息重落了下乘。我不是信口雌黄哈,真的反复听了这三个版本,大概和丁元英说的没有太大出入。虽然我音乐天赋差,但是听一点点门道总共不是太难。如有大师,还请批评指正。穆特匠人气息,海飞丝宫廷幽怨。曼弗雷德真正表达了吉普赛人流浪者的悲怆。我记不清丁元英原话了,大概这个意思你们自己百度,自己听,看看我说的对不对,我是懒得在一个知识点上反复浪费时间。已经确认无误的知识点,如果没有人指出错误我一般是不会重复学习的。时间很宝贵,要合理分配。权当我给自己不愿意赘述诗词技巧找的借口吧。其实真正的原因还真是那玩意不是诗的重点,技巧你再笨一个月就能看明白了。当然你自己写出来那得几十年,但是看,最多一个月。但是意没人给你讲,你还是很难感受,再者每个人感受到的都不一样,多听听别人都感受总有好处。

见景抒情,第一句就是悲叹,昔人已乘黄鹤去,这句你可以理解为古来圣贤皆死绝。李白原诗就是这样哈,寂寞是后人改的。这两句一个意思,我是说李白和崔颢,不是死绝和寂寞。驾鹤西去不难理解吧。这句大概意思就是,曾经来过黄鹤楼的文人墨客全都驾鹤西去了,也有他们的作品过时了的意思,下一句此地空余黄鹤楼,人走了,作品凉了,只剩下黄鹤楼了,然后怎么样?该我崔颢装逼了,装逼时间到。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还是和前两句意思相近。古代的文人墨客带着自己的佳作驾着黄鹤一去不复返,已经有一千年没有什么好作品和好文人问世了。估计当时也是喝假酒了,诗人啊,都狂妄的紧。似我这般谦虚者,都是菜,一装逼怕露馅。有真才实学的都狂妄。哈哈开玩笑啊,是我爱崔颢爱的深沉,才开玩笑,绝没有侮辱的意思。喝的是好酒,而且狂的恰到好处。接下来就是正题了。其实前四句像是序言。告诉大家他要装逼了。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技巧牛逼,哎,但我不讲,无非就是三美,你们自己感受。其实绘画还可以详细讲一讲,但是下次吧,今天不想讲。上次讲登高的绘画不太详细。只说了一个字一个画面,画面感强,没有说画面与诗意境的联系,还有画面色调的配合。色调这个更难讲了,哎,估计得等好久好久以后才能讲,至少我前面讲的你们得消化消化。而且每个人看到的画面色调肯定有出入,但是大多数人应该看到的差不多一个色调。美学本来就是一个大多数人类审美的学问,不符合少数人也是正常。我没读过美学哈,我就是翻了一翻,然后笼统的知道美学的概念而已,别让我讲,自己读。我之所以不读是因为暂时没有遇上必须学的机会。时间拿去做其他了。有没有美学过不去的坎的时候肯定就要细细读了。

晴川就是有生命力的川,不是死水,晴川外汉阳城一排排树,当然晴指天气也没错,你说晴朗的天气隔水相望,只见汉阳城一排排树木茂盛,也没有毛病。我是把晴和川连在一起了。每个人理解不同,互相尊重。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这是一个悠远的画面,而且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幸福感,但是你别急,反转马上就来了。有点想周星驰喜剧,搞你的心里落差,然后加深你的记忆,让你欲罢不能。功夫我特么最少看了20遍啊,过瘾啊。这黄鹤楼一百遍肯定有了,说个保守数字把,50。就我现存的手稿就至少20遍,别说以前那么多年写的手稿了。再别说网上写的了。更别提口诵了,最少一周念一遍把。10年来你就算两年,24个月,乘以4,也48遍了。说个准确区间 50到500,应该很准确。他把这个画面写的这么幸福就是为了自己接下来反转铺垫。他乡再好亦不如故乡,美人再妙亦不及山妻啊。人的情感需要时间沉淀的,在垃圾的人或物,你相处20年也不会没有情感。不然唐僧西去,李世民就不会说,宁念故乡一撮土,不恋他乡一两金啊。原文我真忘了,大概就这个意思吧。四大名著我红楼应该2遍多吧,其他的有印象的都是一遍。以前读过的那都没印象了不能算数。红楼准确也只能算一遍,第一遍迷迷瞪瞪读的不作数。后面讲四大名著。讲之前肯定得重温。其实我佛经学的最特么透彻,但我特么最不愿意讲,我怕有人误入歧途。还是得讲,不讲你们更容易误入歧途。佛学啊真的得好好学,带着脑子学,不然真的跟毒品一样。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了,我特么故乡在哪里啊,哪里是我的故乡啊?虽是疑问,但是他肯定知道,主要是表达回不去的哀愁,哀愁不准确,但是我没有更好的词,因为诗人全诗没有一点哀的意思,可能就单纯一个愁字吧。人家只是愁,可不哀哦。

“烟波江上使人愁”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前的景象:江面上的烟雾弥漫,这种景象不仅增添了诗人的愁绪,也象征着诗人与故乡之间的重重阻隔。这半句百度的,因为这半句太直白了,我不知道怎么解释,要是原话说,那就属于嚼饭没有嚼碎。既然干的是嚼饭的活,我就得嚼碎,人家会嚼饭的肯定不看我写的,不会嚼饭的来看我写的,结果我特么没嚼碎,这不欺负老实人嘛。希望大家慢慢学会自己嚼饭,别人嚼的再好,也没有原来的味道。你自己品出味道肯定和别人讲的不同。

总结一下,天黑了,我特么回不去老家。江上乌漆麻黑的烟雾让我更加忧愁。哎,对嘛,刚刚一下卡住了,用忧愁就很准确,用什么哀愁。算了不改了,有助于你们理解这两个词的区别。这里就算解读完了,但是我自己又理解到了另一层没有写的言外之意。就是烟雾不是阻碍我归乡的路嘛?我特么给烟雾干散不就完事了。这是我的意思哦,和崔颢无关,他有没有这个意思我不知道。就这样。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