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64章 展望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 64章 展望

这几天,李灿带二哥一家参观了各工厂,医院和学校,农场。

李勃看到基本上实行了工业化的嘉宁岛后说道:“未曾想过这里几乎人人能识字,若是全天下人皆识字,何愁国家不兴?七十二行,行行都是一门学问。劳动本无贵贱之分。”

李灿深有同感地点点头,“所以在嘉宁岛,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学习相应的知识。就像农民,也要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工人,得了解机械原理。就是做菜,也要懂得如何掌握火候、刀工,各种调味料、食材的搭配。高级厨师还得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就是断案,还得有一定的生活常识,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李勃感叹道:“若世间之人都如嘉宁岛民一般,那国家必繁荣昌盛。”

李灿目光坚定地说:“我们当努力推行教育,让更多人受益。”

于是,李勃决定将这种教育理念带回去,大力兴建学校。

李灿点头道:“二哥说的对,而且我觉得,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

李勃疑惑道:“五弟,你的意思是?”

李灿笑道:“二哥,你想啊,若是只看功名,难免会遗漏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比如那些在民间有特殊技艺的人,或者是对农事、商业有独特见解的人,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机会,让他们为国家效力。”

李勃思索了片刻,点头道:“五弟,你说得对。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的功名,而应该更注重一个人的才能和品德。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选拔出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李灿欣慰地说道:“二哥,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一定会让更多的人才得到重用,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李勃感慨道:“五弟,我们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理想。”

兄弟二人相视一笑,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秦王李肃在他的封地内兴修水利,建工厂,学校,分土地,这一系列新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天,李肃召集了他的顾问和地方官员,举行了一次会议,讨论进一步的发展计划。

李肃站在会议厅的中央,满怀信心地说道:“诸位,自从我们开始效仿嘉宁岛的模式,封地内的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收入已经达到了六千万贯,百姓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如今李肃的封地内说话都带不少新词汇,与嘉宁岛几乎没有什么差异了。

一位地方官员站起来,面带微笑地回应道:“秦王殿下,这一切都归功于您的英明领导和嘉宁岛的先进理念。我们的农业采用了科学的种植方法,工业也实现了现代化,教育普及使得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另一位顾问补充道:“是的,秦王殿下。而且,我们还特别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不仅仅看他们的出身和背景,更看重他们的才能和贡献。”

李肃点头表示赞同:“说得好。我们不能让出身限制了人才的发展。就像李勃和李灿兄弟所提倡的,我们应该给予每个人公平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这时,一位年轻的官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秦王殿下,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特别是职业技能教育。这样不仅能提高百姓的技能水平,也能为封地的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李肃赞许地看着这位年轻官员:“你的想法很有远见。职业技能教育确实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我们的人民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需求。”

会议结束后,李肃决定亲自去视察一下封地内的学校和工厂,了解实际情况。在一所学校里,他看到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心中感到十分欣慰。

在一家工厂,李肃与工人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工人们纷纷表示,自从实施了新的工作制度和培训计划后,他们的技能有了很大提升,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李肃鼓励他们:“你们是发展的基石,只有你们的技能提高了,我们的工业才能更强大。继续努力,我们的家园会更加繁荣。”

李肃身着简朴的工作服,头戴安全帽,走进了正在建设中的第二个发电厂的工地。工地上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李肃的到来并没有事先通知,他希望能够亲眼看到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状态。

李肃走到一位正在操作重型机械的工人旁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师傅,这里的工作条件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工人转过头,看到是秦王,有些惊讶,但很快恢复了平静,回答道:“秦王殿下,这里的工作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安全措施做得很到位,我们工作起来也放心。”

李肃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那工人们的休息和饮食安排得如何?我听说工地上的饮食很重要,不能马虎。”

另一位工人接过话茬,笑着说:“殿下,我们的食堂饭菜可好了,营养搭配合理,味道也不错。而且,工间休息时间也安排得很合理,大家都很满意。”

李肃听后,满意地笑了:“那就好,我一会儿也要去尝尝食堂的饭菜,看看是不是真的像你们说的那么好。”

工人们听到秦王要和他们一起吃饭,都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午餐时间到了,李肃真的走进了工地食堂,和工人们一起排队打饭。

工人们听到秦王要和他们一起吃饭,都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午餐时间到了,李肃真的走进了工地食堂,和工人们一起排队打饭。

李肃端着餐盘,坐在了工人们中间,一边吃饭一边和大家聊天。

“大家辛苦了,我今天来,就是想和你们一起体验一下工地的生活。”李肃边吃边说。

工人们纷纷回应:“秦王殿下,您太客气了。能和您一起吃饭,我们感到非常荣幸。”

李肃笑着摇摇头:“不,是我应该感谢你们。没有你们的辛勤劳动,就没有我们三齐之地的发展。你们是真正的英雄。”

一位年纪稍大的工人感慨地说:“殿下,您这样平易近人,真是我们的福气。我们会更加努力工作,不辜负您的期望。”

李肃点头:“我相信你们。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发电厂建成后,将会推动三齐之地的工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午餐结束后,李肃站起身,向工人们挥手告别:“谢谢大家,我还会再来的。大家继续加油,注意安全。”

工人们热烈地鼓掌,目送李肃离开。

李肃和孙峻坐在马车上。“礼运大同,我们可说是基本实现了。”孙峻说道。

李肃笑道:“相比礼运大同,我更喜欢魏武曹孟德之《对酒》。”

孙峻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感慨地说:“是啊,我们的封地现在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这正是我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

李肃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自豪:“确实,我们通过努力,让这片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但礼运大同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要继续前进。”

李肃坐在颠簸的马车上,目光透过车窗,凝视着远方的田野和村庄,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的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开始背诵曹操《对酒》中的片段: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孙峻聆听着李肃的背诵,也被这理想化的景象所打动,他感慨地说:“殿下,曹操的这番话,真是道出了治国的根本。只有当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李肃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确实,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我们要像诗中所言,爱护百姓,让他们种一年粮食,能够收获九年之用。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强盛不衰。”

李肃微笑着,信心满满:“孙峻,你我同心协力,定能将这理想变为现实。我们要让百姓感受到我们的关怀,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两人唱起了曹操所作的《对酒》"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孙峻唱出对百姓的关怀: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班白不负戴。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李肃接着唱道:“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最后两人齐声唱道:“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两人的歌声充满了力量和希望,表达了他们对百姓的关爱和对理想社会的执着追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李肃和孙峻齐声唱出最后一句,声音中充满了坚定和信念。

歌声落下,马车内一片寂静。两人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知道,只要坚持这份信念,不断努力,就能够带领封地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