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5 章 大臣出昏招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65 章 大臣出昏招

京城。这天的朝会上,户部尚书赵明诚向皇帝递上了辞呈。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赵明诚虽年仅二十八岁,却已是朝廷之中最年轻的高官,其才智与胆识,深得皇帝赏识。

今日,他手持辞呈,跪于丹墀之下,向皇帝奏道:"陛下,臣赵明诚,虽蒙圣上厚爱,得居高位,然自思才疏学浅,恐难当大任。加之近日深感身心俱疲,恐有负圣恩,故此恳请陛下准臣辞去户部尚书之职,以退位让贤,免误国事。"

皇帝闻言,眉头微蹙,沉吟片刻,缓缓问道:"赵爱卿,尔年轻有为,朕甚是倚重。何故突生退意?莫非朝中有奸人作祟,抑或尔心有难言之隐?"

赵明诚俯首,声色平和,回奏道:"陛下明鉴,臣并无难言之隐,亦非受奸人所惑。臣自知年轻,虽有志于国家,却恐力有不逮。且近日反思,自觉需更多历练,方能不负圣望。故此恳请陛下恩准,让臣退位,以求自省与精进。"

皇帝目光如电,审视赵明诚片刻,见其神色坚定,无有动摇,说道:"赵爱卿,尔之诚意,朕已察之。然尔年轻有为,正是国家栋梁之时,何不更进一步,以展宏图?朕愿听尔详述,或有转机。"

赵明诚再拜,语气坚决,答道:“陛下,臣之去意已决,非一时之念。臣愿以退为进,暂离朝堂,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增广见闻。待有朝一日,或能以更成熟之姿,再为国家效力。"

皇帝见赵明诚意志坚定,知不可强留,遂叹息道:"赵爱卿,尔之志向,朕心甚慰。朕准尔所请,然尔退位之后,朕仍望尔不忘国家,常怀报国之志。若有所需,朕必不吝支持。"

"陛下宽宏大量,臣铭记于心。臣虽退位,然心系国家,若有召唤,定当不遗余力,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言罢,赵明诚将辞呈高举过头,由内侍接过,呈于皇帝面前。皇帝接过辞呈,轻轻点头,示意赵明诚退下。赵明诚缓缓起身,退至班列之中,面露坚毅之色。

朝会散后,百官议论纷纷,赵明诚之辞呈,无疑为朝堂之上投下了一枚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不久之后,赵明诚的妻子张氏与他离异。他离开京城回乡去了。在大夏王朝丈夫可以休妻,妻子也可以休夫。不过,这两件事却引得人们议论纷纷。

赵明诚辞职后,各派文臣又开始争户部尚书一职。相互妥协后,由户部侍郎邹楚继任尚书。

接着,今天工部这个说要在某地修水利,那个说要修路,架桥,修补城墙。赵明诚辞职前户部本来有钱两千万贯,粮三百万石,帛一百万匹。很快就少了一大半。

嘉宁岛。李勃叹了口气,说道:“赵明诚能力突出,在朝堂上算是一股清流。可惜抵不过那帮老油条。”

李灿说道:“工部那伙人肯定又要做妖了,我担心四哥那边会有麻烦。除非,四哥能像对付门阀世家那样收拾他们。”

李勃笑道:“工部那伙人无非就是想将老四的工厂据为己有,也不怕老四发起狂来要了他们的脑袋。”

这几天,李勃和李灿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革命政府在李劫的封地内开办工厂,建发电厂,修路。培训技术人员。

很快在李勃治下的两江地区,各工厂、道路同时动工。汽车向两江地区输送了大量物资。

两江地区。各工地热火朝天地干起来,每个工人一个月六贯工钱,一日三餐。早上有馒头、肉包子、鸡蛋、油条、稀饭、豆浆。中午、晚上有肉食。还有酒。每天不重样。

此外,妇女也可以到工地上班。不过不许干重活,叫她们烧水做饭每个月工钱四贯。

每月二十五日午饭后就发工钱。然后放假休息,下月初一上班。平时,每六天休息一天。

两江地区的军民以每天百里的速度修筑起一条条公路。

公路沿线各县城大小工厂如春笋般出现,主要是纺织厂,陶瓷器厂,此外还有店铺,茶馆,饭馆,客栈。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汽车随处可见,当然,马车、牛车还没有完全淘汰。

户部见到李勃这边发展很快,估算了一下每年收入至少是三千万贯。虽然眼红,却没办法。因为两冮地区已不归朝廷管辖了。

于是将目光投到了秦王李肃的封地。新任户部尚书邹楚向皇帝呈上奏折。

“陛下,三齐之地收入已破八千万。臣斗胆建议,将秦王封地税收提高至七千万,粮食四十万石。”

“臣附议,此外,臣建议将秦王名下工厂收归工部。”工部尚书洪泰表示对邹楚支持。

皇帝皱眉道:“秦王的工厂,乃是他的私产,如何能收归工部?”

洪泰道:“陛下,秦王与民争利,其名下工厂,乃是他以权谋私,搜刮民脂民膏所建。如今国家财政困难,若能将秦王名下工厂收归工部,可为国家节省不少开支。”

皇帝听了,心中有些不悦,道:“秦王的工厂,乃是他自己的产业,如何能说是以权谋私?”

洪泰道:“陛下,秦王乃是皇室宗亲,本应以身作则,为百姓谋福利。如今他却与民争利,实在是有损皇室威严。若陛下不加以惩处,只怕会有更多的皇室宗亲效仿,到那时,陛下又该如何?”

皇帝听了,心中虽然有些不悦,但也觉得洪泰所言有些道理。于是他道:“此事容后再议,朕需要再考虑考虑。”

洪泰见皇帝并未立刻应允,便继续进言道:“陛下,如今国家财政紧张,而秦王却坐拥巨额财富。不如先派人查抄秦王的工厂,将其财产充公,以解燃眉之急。”

皇帝心中一惊,他深知秦王的势力庞大,如果贸然查抄秦王的工厂,势必引起秦王的不满和反抗。但眼下国家财政确实吃紧,他也不得不考虑洪泰的提议。

皇帝沉思片刻后,决定先派钦差大臣前往三齐调查秦王的工厂。与此同时,他也暗中叮嘱钦差大臣,行事务必小心谨慎,以免激怒秦王。几日之后,钦差大臣抵达三齐。

他们展开了秘密调查,收集了关于秦王工厂的大量证据。然而,就在钦差大臣准备回京复命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发生了......

李肃与工人、学生、商人、农民、将领、各界名流代表会面:“诸位同志,工部欲收我工厂,此事关乎我们共同的命运。我意已决,工厂若归工部,我们便全体离职,以示抗议。”

“王爷,我们跟您多年,工厂如同我们的家。若工部真来,我们定不让他们得逞,全体离职,让他们空手而归!”

“好,有诸位的支持,我李肃定能护住我们的家园。记住,我们此举不仅是为了工厂,更为了正义与尊严。”

“王爷,听闻朝廷欲对您的工厂不公,我学子愿递交请愿书表达我们的立场,支持王爷!”

“年轻人,你们的热血让我看到了希望。这是你们的权利,但务必保持秩序,不要给朝廷以借口。”

“王爷,我等虽是一介商人,但也知是非。愿随王爷!”

“朝中有奸臣,今天陷害王爷。明天他们定会横征暴敛,我三齐百姓必将再次沦为鱼肉。我等饱读圣贤书,应舍身取义,决不与奸臣同流!”

钦差拿着圣旨得意洋洋:“秦王殿下,本官奉旨查抄工厂,请您配合。”

李肃笑道:“您请。现在,工厂是你们的了。但愿你,这位工部的王大人能开动机器。同志们,我们喝酒去!”钦差一脸愕然,他没想到李肃会如此轻易地放弃抵抗。他原本以为会遇到激烈的对抗,但现在看来,李肃似乎另有打算。

与此同时,李肃与众人在酒桌上谈笑风生。他告诉大家不要担心,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事实上,他早已料到工部的举动,并且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王大人坐在文房里,也不看账目报表,悠闲地喝茶。当然,他也看不懂统计图,不知什么意思。

“大人,大人,事情有些大对劲。”一个手下报告。

“何事惊慌?”王大人有些不满。

“工人们都走了,仓库也是空无一物。”手下说道。

“啊?”王大人目瞪口呆。

就在这时,一个人慌慌张张地跑来,气喘吁吁地说道:“大人,不好了!发电厂的工人全部都离职了!”听到这个消息,他脸色一变,猛地站了起来,眼中闪过一丝惊慌和愤怒。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又有一名手下匆匆跑了进来,焦急地喊道:“大人,不好了!城里所有的酒楼都不再对外营业,他们说要给伙计们放个长假!”

王大人反应过来,立即将情况写了奏折:

臣王守本叩首

陛下,三齐之地突发变故,秦王李肃暗中操纵,工厂停产,发电厂无人,酒楼闭门,百姓受其蛊惑,形势危急,请陛下速做决断。

然后,他带着手下走到大街上。正是晌午,可是家家户户都关了门。原本繁华热闹的街上不见了人影。

此时,王守一大人腹中饥肠辘辘,想找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

他到衙门去找地方官,只见大门紧锁。连个守门的都没有。只有几条野狗在附近转悠。

到了晚上,到处漆黑一片。又没有蜡烛,油灯。现在是初冬,王大人才发现睡觉的地方也没有。

一行人又冷又饿地缩成一团。第二天清晨,王守本和他的手下被冻得瑟瑟发抖。他们决定返回京城,将这里的情况如实禀告皇上。

一路上,他们看到村庄空荡荡的,百姓们都躲在家中,不敢出门。

当他们历经艰辛回到京城时,皇帝大为震惊。他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立即召见群臣商议对策。

在会议上,有的大臣建议采取强硬手段,有的则主张和平解决。最终,皇帝决定派遣使者前往三齐,与李肃进行谈判。

使者到达三齐后,受到了李肃的热情款待。李肃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并强调他这么做只是为了维护百姓的利益。

经过一番商讨,双方达成了共识。皇帝同意减轻三齐的赋税,同时保证不会强行没收李肃的工厂。而李肃也承诺会恢复工厂的生产,让社会秩序回归正常。

这场风波终于平息下来,三齐之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而李肃的名声也因此更加响亮,成为了百姓心中的英雄。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