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章 杨仪的心事你别猜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31章 杨仪的心事你别猜

杨仪是典型的文人至上思维。

这种思维有光明正大的一面,也有晦暗难言的一面。

“杀人,需要用刀吗?不,不需要!如果眼泪可以杀人,为什么要用刀?而且杀的还是蜀汉帝国军中第一人的领凉州刺史假节征西大将军南郑侯!”

“我去你大业的,要这么多头衔儿有个屁用!”

杨仪忽然发现,自己的思绪万千,却一直围绕着那个死鬼魏延打转!

我这是怎么了?

魔怔了?

走不出来了?

魏延的人头,就在自己身边卫士们的手里,被生石灰腌制过的人头,生不生熟不熟的,灰头土脸,尤其让人觉得恶心。

但这恶心人的味道,搁在杨仪这里,却美味无比。

老远,闻一口死魏延的腐败气味,都能让他连吃三大碗粟米饭,咸菜都可以不要。

汉中魏延的家属们不见踪影,据说提前回到成都侯府去了,这让杨仪很是不爽。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这个道理,杨仪很懂。

大家都懂。

其实对于斩杀魏延这个事情,杨仪也并非没有顾忌。

魏延可不仅仅是军中第一上将,征西大将军,南郑侯,更是荆州帮最后的一个大佬,是荆州帮的旗帜!

自己将魏延斩杀,势必将成为荆州帮的死敌。

而此时的蜀汉军中,依然是荆州帮的天下。

虽然吴懿等人的存在,分化走了部分势力,但总体来说,只要魏延在,荆州帮的旗帜就不会倒下。

吴懿是皇帝的舅舅,这个身份看似风光无限,但其实细究起来,却也非常尴尬,因为整个大汉朝的历史上,无论前汉还是后汉,外戚祸国殃民的戏码一再上演,所以,人们对于外戚干政十分敏感,且非常忌讳。

也因此,吴懿这个封左将军高阳乡侯的老国舅爷,在蜀汉政坛,几乎从未发声过。

“姜维,必须尽快扶持起来,让他去压制荆州帮最好不过。”

杨仪此时最感欣慰的,却是魏延的造反,是诸葛亮丞相的临终“杰作”。

而魏延的人头,是马岱狗贼的“杰作”。

荆州帮,要找茬,找诸葛丞相去吧,找马岱去吧,干我杨仪何事!

看来,得安排几个人,把这些风吹出去才好。祸水东移西移南移北移都可以,只要不沾自己身上,就是好事。

想到此,杨仪的心情好多了。

他甚至想通了,马岱接下来注定是“命运多舛”!指不定哪天出门,就被人从背后一搬砖敲在脑瓜子上也说不定。

假如马岱遭遇荆州帮的清算,自己是救他呢?还是救他呢……

“马守义啊马守义,自作孽不可活!”

想想陇西马氏的命运多舛,杨仪自己也有点感慨万千了。

后汉王朝的第一豪族陇西马氏最后的荣光,注定了,将消失在成都的这个冬天里……

可怜的……

那又如何?

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胜旧人。

让马家的崛起,也不过是占据了后汉王朝崛起之初的后发优势而已。

凭什么你马氏就可以,我杨仪就不可以?

……

急行军三日,匆匆忙忙赶回成都,杨仪来不及回到自家府上,只在公事房里匆匆忙忙洗漱一下,立即着手处理公事。

其实,这府中又哪里有什么公事需要他急急忙忙赶回来处理的?

这只不过是一种态度罢了!

态度,很重要!

甚至,有时候,态度,决定一切!

他要向所有人表明,诸葛丞相的托孤大臣——未来蜀汉政坛第一人——我——杨仪——回来啦!

迎来送往,一直折腾到晚上。

总算能歇一口气了,杨仪又匆匆忙忙回到府上,再匆匆忙忙擦把脸,换上常服,刚刚在书房坐下,还没有顾得上喝一口茶,就又开始接待一拨又一拨的客人来访……

这些人自然也没有多少所谓的正经大事情要和杨仪商议,只不过来做些攀附前的铺垫罢了。

当初,杨仪只不过是诸葛丞相府上的一个长史而已,但现在的杨仪,却完全不一样了,人家是诸葛丞相临终前的托孤大臣,更将是接下来后诸葛亮时期蜀汉政坛上一颗最耀眼最灿烂的星!

巨星!

好不容易才将这些无聊的人都打发走了,杨仪早已经疲惫不堪。猛灌了一大杯浓茶。

他哪里有时间休息!

“事业尚未成功,威公仍需努力。”

他狠狠地搓揉了一番自己的脸颊,发现这些时日以来,自己瘦多了。

“国事颓废,刻不容缓呐。”

杨仪发出一声长叹。

偶尔,杨仪也会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但更多时候,杨仪是振奋的,毕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政治人物的终极梦想。而今天,这个梦想,正在向自己招手。

这,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了。

恍若阳光已经透窗,登堂入室,一切都将大白于天下,自己还有什么好感慨的呢?

这个时候,杨仪急需得到一些高人的指点,哪怕是一点点暗示,也行。

这个所谓的“高人”,其实就在杨仪的府上。

杨仪命下人将赵正请来一叙。

这赵正是杨仪军中的一个都尉,但他的另外一个身份,却鲜有人知——卜筮师。

赵正的卜筮师家学渊源。

据说,其祖上是秦时的卜筮师,专门负责为宫廷做卜筮仪式的。甚至还有说和大太监赵高好像还有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虚头巴脑千丝万缕的关系。

反正,赵氏的祖上,很是因此而风光了几代人。

秦末,山东乱成了一锅粥,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诸侯征战,年年不休,赵家的祖上怕被清算,就拖家带口地偷偷跑到蜀中定居,并且,隐瞒了自家卜筮师的家世渊源。

这就属于有先见之明了。

再有几代人下来,这赵氏的卜筮的能力也就逐渐不为外人所知了。

随着赵氏族人的逐渐增多,也就各有各的营生,等传到赵正这一代,甚至他赵氏都已经成为普通的平民阶级了。

因此,赵正不得不进入军中,成为刀头舔血的大头兵一员。

赵正在军中担任都尉一职。

秦与汉初,每郡有郡尉,秩比二千石,辅助太守主管军事。

景帝改名为都尉。

西汉有掌管人员出入京畿的关都尉,掌管边郡与田事的农都尉,管理归附各族的属国都尉,及与武事无关,掌皇帝所乘车辆的奉车都尉,掌副车之马者称驸马都尉,掌乐府的协律都尉等。

西汉时期,都尉一职的含义不断扩大。

景帝中二年,郡尉更名为都尉。

景帝中六年,主爵中尉更名都尉。又先后出现部都尉,农都尉,属国都尉,衡水都尉,奉车都尉,驸马都尉等等,逐步扩大成为一个都尉体系。

主要的官阶品秩在比二千石,而其他如部都尉,关都尉,虽没有直接的品秩记录,但参考郡属官吏的情况当在二百石,到六百石之间。

东汉时代,都尉风光不再,其地位不断下降。

中兴建武六年,内地郡国取消都尉,其职由太守兼任,只在边郡继续保持都尉及属国都尉,或出现极端情况时,临时设立,事了则罢,毫无风光可言。

朝廷甚至还取消了关都尉。

而到了三国时代,将军满地走,都尉不如狗。

都尉的地位说起来挺风光的,但也就堪堪处于第五品至第七品之间,总体地位呈现下降趋势。

而且,都尉的职务不仅弱化得厉害,甚至都已经有些虚化了。

赵正在军中任都尉,协助杨仪做些后勤辎重管理分配工作,也算是一个不错的人手吧,勤奋,聪明,很是得长官杨仪的赏识。

此次,杨仪回转成都府,特地将赵正带回府中。

在他的计划里,一旦自己被陛下任命为丞相后,就将赵正调入丞相府,做一个长史什么的。

谁都不知道的是,杨仪看中赵正的,却根本不是他工作上的能力,而是赵正的卜筮身份。

杨仪也是无意之中得知了赵正的传统的卜筮世家身份。

而这,恰恰又是儒家出身的杨仪十分相信的东西。

尽管在许多人的眼中,这些东西,纯属于子午须有。

其实二人的交往还有一段更加隐秘的事情,不能示人——那就是关于杨仪和魏延的矛盾——赵正曾经给予杨仪巨大的帮助。

说起魏杨二人矛盾不可调和,其实根本性的矛盾并没有,不过是些性格方面的不和引起的罢了。

杨仪天生有一个大的性格缺陷,就是心胸狭窄,睚眦必报。

一个有这样性格的人,一旦到了高位,就可能出现两种分化——

一种是心胸变得开阔了,不再斤斤计较了,逐渐变得大度、豁达,成为人中龙凤。

另外一种,却会变本加厉,认为所有人都该顺着自己,在自己面前低头,称自己老大。

这种人的心理,你让我不舒服,我就让你不痛快。你让我难堪一阵子,我让你难过一辈子。

很遗憾,杨仪就是向着这第二条道路狂奔而去的典型代表。

但魏延却恰恰不买他的账!

魏延本就是一个十分傲娇的人。

汉中太守是什么职位?

那是对曹魏的第一线总司令!

在蜀汉之初灿若群星将星如云的人选之中,魏延能独得先帝青睐,那可不是吹牛得来的汉中第一人!

整个蜀汉的北国边防军都在他手里,整个国家安危都由他一手掌控!

虽然说诸葛亮北伐开始后,自己直接接管了汉中前线总部,但魏延的威望在那里,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后封南郑侯,依然是军中第一人!

其实,关于魏杨之间那点破事儿,明眼人都知道的,魏延把对诸葛亮的一些不满,都发泄在了杨仪的身上。

二人的矛盾就是由此而来。

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任何矛盾都是累积的,一开始并没有多大不了的。

但杨仪手下的都尉赵正却在其中嗅到了别样的气息,找到了难得的晋升契机。

赵正在军中,职位也算还可以了,但要说有多少权重,其实也是假的。

他发现杨仪被诸葛亮厚爱后,就想抱一抱杨仪的大腿,但他哪里有机会呢?

世上事,就怕有心人。

还真让赵正找到了机会。

他发现杨仪的性格缺陷,以及杨魏二人的矛盾根源。

但赵正并没有从根源上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剑走偏锋——

于是,赵正就借机给杨仪出主意,让他故意激怒魏延,然后再示弱,将魏延的人品败光,再找机会整治魏延。

计划果然奏效。

魏延的人品在军中败得很彻底,大家对他基本上都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都认为你一个堂堂的大将军老侯爷欺负军中文官,忒不地道!

下作!

而魏延越是被别人“敬而远之”,就越发显得孤独、暴躁。

事情发展到最后,就连杨仪本人和赵正都没有想到的是,魏延的人品败光竟然败光到了如此程度——连诸葛亮都准备“放弃”魏延了。

诸葛亮临死前,设了一套连环计,此计将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政坛最重要的人物基本上都涉及其中——

托孤给杨仪——激怒魏延——马岱杀魏延——魏延死——杨仪马岱被荆州帮嫉恨敌视——杨仪马岱被抛弃——蒋琬费祎上台——新荆州帮掌政权得到面子——益州帮得实惠里子……

由此,荆州帮与益州帮实现无缝对接。

蜀汉再无帮派斗争。

最终,果然,魏延被他们给“折腾死了”。

由此,赵正在杨仪的心目中,彻底奠定了第一得力干将的地位。

今夜,杨仪在已经疲惫至极的情况下,依然将赵正找来,却是想让赵正给他再来一次“卜筮”。

所谓“卜筮”,是古代中国人占卜算卦的一种,用龟甲占卜叫卜,用蓍草占卜称为筮,合称卜筮。

用后世人的眼光来看,卜筮是不折不扣的封建迷信。

但在古代,却是一种非常“高大上”的行为,是上天对于人间事务看法的表达,也可能是一种示警。

而卜筮者(也有称巫师、法师),则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桥梁。

卜筮毕竟还有些工具,以及形体依据。而当时有些“望气师”则更是玄乎,就是根据气象来进行占卜算卦呢。

赵正拿来龟甲和蓍草,先布六虚之位,然后揲蓍而置六爻;再燃烧蓍草,辫其形色。

最后,赵正看着卦象默默发呆良久,眉头紧锁,一言不发。

杨仪的精神比赵正还要紧张。

他目不转睛地随着赵正的手上动作,最后,看到赵正那满脸严肃的样子,心脏蹦蹦蹦蹦地跳动,几乎要从嗓子眼儿跳出来了。

但杨仪却不敢有丝毫动作,生怕因为自己的不慎,影响到赵正,进而影响到自己的未来命运。

好久,赵正才反应过来,面对杨仪展颜一笑,道:“让长史久候了。”

杨仪一看赵正笑了,心下才安定了点,连忙问赵正:“先生,卜象如何?”

无意之中,他对赵正的称呼已经从“都尉”变成了“先生”,可见杨仪此时此刻的心神动荡之激烈。

赵正稳了稳心神,道:“恭喜长史,贺喜长史!”

杨仪终于心下大喜,也一本正经地站起来,恭恭敬敬地给赵正行了一个拱手礼,道:“本官但有寸进,必然不敢忘记先生鼎力相助之功也!”

“长史即将迎来辉煌时刻,某但能追随先生左右,此生,也就心满意足了。”

二人再无多的交谈。

一则,二人俱是疲惫至极。

二则,“天机不可泄露”,有些事情,你只能从对方的话里话外去揣摩就是了。

大家都是成年人,且都是人精,再多说,就显得自己有点……那个了。

一夜无话。

第二日一早,杨仪就精神抖擞地起床,在下人的帮助下,匆匆忙忙地洗漱,吃了点夫人早已经准备好的早餐,穿上朝服,准备上朝。

今天本非大朝日,但因为诸葛丞相去世,留下了巨大的政治真空,有心的人们自然就显得尤为忙碌。

忙碌者众。

在这群忙碌者中间,有一个人显得尤其特别突兀——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刘禅。

诸葛亮之后,受益者数不胜数,但真正掰着指头算计的话,蜀汉的皇帝刘禅,是后诸葛亮时代蜀汉的第一受益人。

诸葛亮留下的全力真空,十之七八,都落在了他的手里。

皇权的“至高无上”,也只有到得此时,才真正体现了出来。

遍观朝中大臣,再无一个诸葛亮式的人物,再无其智谋能力,也再无其托孤身份。

因此,对于皇帝刘禅来说,也就再无桎梏枷锁。

今天,大朝。

所谓大朝,即十日一次的朝会,在京的五品以上的所有官员均要参加。

小朝,则是平日里的朝会,由被皇帝专门指定的官员参加,用来处理某些专项事务。

先帝刘备时代,与现在的朝会大有不同。

皆因刘备本身就是打拼一辈子的人,对于国家大事,基本上事事过问,从无懈怠。

臣子们也是如此,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说起这个来,还发生过一件事情,却与蒋琬有关,就是蒋琬醉酒废弛公事。

在刘备时代,大小朝会,刘备没有落下一次。

而那个时代的臣子们,一个个也都是冲战阵之战厮杀过来的,哪一个不精明强干厉害得一批?

接着,蜀汉帝国就正式进入了诸葛亮时代。

诸葛亮时代,一切大小政务军务,全部集中在丞相府处理。

他施行的是“宫府一体”的政治制度,其实说白了,就是和曹操的那一套完全雷同——彻底弱化皇权,夯实相权。

诸葛亮和曹操们,将皇权只是视为一种象征,而国家大事,咸决于相府。

因此,丞相府的官吏们,才是这个帝国实权最为彪炳的人。

而代表皇权威严的大小朝会,便逐渐沦为“聋子的耳朵——纯粹是一个摆设”了。

但皇权毕竟还在,还代表着民心民意,还不能不得到尊重。

哪怕是表面的尊重。

逐渐地,皇帝刘禅也就只有大朝而无小朝了。

因为小朝会实在没有什么意义,不管什么事情,都已经在丞相府那边进行最终的决断,何必他这个皇帝二傻子一般地插上一脚?

而大朝会有一项最有价值的功能,是其他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替代的——臣子们借此和皇帝本人见上一面,彼此说不定就混上一个脸熟。

无论你诸葛亮如何超凡入圣,这个功能——皇帝与臣子见面表达情感——你是代替不了的!

大朝会基本上都是由诸葛丞相将需要汇报给皇帝陛下的事情,奏报上去,或者是让皇帝知道有那么一回事儿,或者是请皇帝批复即可。

这些,都是给别人看的,表明咱蜀汉帝国其实还是有大老板的,瞧瞧,什么事情都会申报给老板,而且都是经过老板拍板了的哦。

而普通的事务,则都在丞相府上就已经解决了。

所有蜀汉臣子们也都习惯了蜀汉帝国朝堂上的这个潜规则。

如果以后世人的眼光来看的话,其实蜀汉帝国在诸葛亮时代施行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虚君实相制度”,类似后世德国、英国、日本的君相制度。

但在三国这个时代,诸葛亮的做法把自己累得半死,风评看似也是很高,但在某些人的心里,则诸葛亮和曹操一样,就是不折不扣的“权臣”。

二者所不同的是,曹操把汉献帝当做真正的“傀儡”,而诸葛亮将刘禅当做真正的“甩手掌柜”。

所以,“傀儡”很郁闷,也很苦逼。内心里,傀儡无一不在心里祈祷着上苍,早点打雷把权臣劈死算了。

而“掌柜”的,无论“甩手”还是“亲自上手”,毕竟还是掌柜的。

只是,掌柜的刘禅本人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每日里,是在祈祷,还是在巴望着什么,不知道。

而今日之早朝,其实就是刘禅政治思想路线的总体宣布时刻,是后诸葛亮时代蜀汉政治权利的一次“瓜分朝会”。

皇宫内,皇帝刘禅正在轻轻地念叨着一句话。

这句话,他已经在心里预言了许多遍,都不敢说出口——

“相父,谢谢……你的……死……”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