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1 章 德国闪击欧洲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51 章 德国闪击欧洲

1940 年,德国闪击欧洲,这一军事行动震惊了世界,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德国在经过充分准备后,于 1940 年 4 月 9 日发动了对丹麦和挪威的进攻,拉开了闪击欧洲的序幕。德军迅速占领丹麦,同时在挪威与英法联军展开激烈战斗。凭借着高效的作战计划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德军逐渐在挪威占据上风。

5 月 10 日,德国开始全面进攻西欧。德军分为 A、B、C 三个集团军群。A 集团军群在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下,穿越阿登山区,向法国北部和比利时推进。阿登山区地形复杂,被认为不适合大规模装甲部队行动,但德军出其不意地选择了这条路线。德军装甲部队迅速突破了法国的防线,给英法联军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B 集团军群在博克元帅指挥下,向荷兰和比利时北部进攻。德军首先对荷兰发动了空降作战,迅速占领了荷兰的重要城市和机场。在比利时,德军与英法联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但由于 A 集团军群的突破,比利时的防线逐渐崩溃。

C 集团军群在勒布元帅指挥下,在马奇诺防线正面进行佯攻,牵制了大量法军。

英法联军在德军的突然进攻下陷入混乱,他们原本计划依靠马奇诺防线进行防御,但德军的突破使得他们的计划落空。英法联军开始向敦刻尔克撤退,在那里进行了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保存了一部分有生力量。

德国方面,在占领波兰后积极筹划进攻法国,制定了“黄色计划”(后改为以阿登山区为主要突击方向的作战计划),并进行了周密部署。投入西线作战的总兵力为136个师、2439辆坦克、3700架飞机,另有运输机600架,以A、B、C三个集团军群分别从中路、右翼和左翼发动进攻。

盟军方面,法国认为德国在占领波兰后会进攻苏联,进攻法国至少要在四、五年之后,且英国主要负责对德国实施海上封锁和战略轰炸,地面作战主要由盟国承担。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则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严守中立,就可避免卷入战争,这些国家都未进行充分准备。同盟国作战计划“D”计划直到1940年3月12日才最后确定,该计划重点是防御德军向比利时实施的主要突击,且在阿登山区和马斯河,英法联军片面地认为阿登山区是森林地带,德军装甲部队很难通过,马斯河本身是天险,因此法国没有将阿登山区进行重点防御,只留了9个师的部队驻守。

1940年5月10日德军从荷兰至法国全线发起攻击,首先出动3000余架次飞机空袭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72个主要机场,在地面上一举消灭同盟国数百架飞机。

德军B集团军群所属的空降兵在荷兰、比利时后方战略要点着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占重要桥梁、渡口、机场和防御支撑点,尤其是德军空降部队于11日攻占了被誉为欧洲最坚固的工事——埃本·埃马尔要塞,使德军主力得以迅速通过马斯河,突破列日防线。

担任助攻和吸引英法军队主力的德军B集团军群,首先以空降部队对荷兰和比利时境内的重要桥梁及要塞设施实施了袭击。C集团军群开始对马奇诺防线进行佯攻。A集团军群则向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山区实施主要突击。当天卢森堡不战而降。担任突击任务的是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轻易突破比利时军队松散的抵抗,只用了两天时间便穿越阿登山脉110公里长的峡谷深入法国境内。

月12日下午:古德里安的3个装甲师已经到达马斯河北岸,并攻下了法国著名要塞城市——色当。

5月13日上午11时,德军出动近400架轰炸机分批次对马斯河南岸的法军阵地和炮兵群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狂轰滥炸。下午4时,德军分乘数百艘橡皮艇,开始强渡马斯河。下午8时,古德里安的第1装甲师已经穿透法军阵地。此役之后,德军基本控制了战区的制空权,英法空军只在夜间小范围升空活动。

5月14日:德军B集团军群突破法军色当防线,对法军第9集团军展开扇形攻势,法军全线崩溃。英国远征军顽强战斗,顶住了德军的攻势,但由于荷兰投降,同盟国的战线出现了巨大的缺口,英军为避免被围歼,被迫后撤。

5月15日荷军总司令温克尔曼将军宣布投降。

德军肃清了英法军的抵抗,占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然后继续向西发展进攻。

月17日:德军占领比利时重要城市安特卫普。

5月18日:德军装甲部队到达索姆河上的重要城市亚眠。

5月20日:亚眠失守,索姆河入海口的重镇阿布维尔也于同日失守。德军装甲部队随即北上,从后面攻击在比利时的英法联军。

5月21日:德军主力到达英吉利海峡沿岸,英法联军约40个师被包围在法、比边境的敦刻尔克地区。

5月22日:英军2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旅在阿拉斯地区对德军进行了反击,重创了快速推进之中的德军。

5月24日:希特勒下令装甲部队停止追击。

6月3日:德国空军向法国机场和后方实施了猛烈的轰击。

6月5日拂晓:B集团军群率先在右翼发起全线进攻,当天,德军元帅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抢先渡过索姆河。

6月9日:左翼的伦斯德A集团军群也于在埃纳河发起渡河攻势。

6月10日隆美尔师切断了正向海岸撤退的法军第9军和英军第51师的退路,这些部队于6月12日被迫向隆美尔投降。

法国政府撤出巴黎,迁往图尔。同日,意大利向法国宣战。

6月13日:巴黎被宣布为不设防城市。

6月14日:法国政府再迁往波尔多时,德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巴黎。就在德军占领巴黎的当天,德军A集团军群的左翼已进至到马奇诺防线的侧面,马奇诺防线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6月17日古德里安装甲兵团进抵瑞士边境城镇潘塔里尔,切断了马奇诺防线内法军逃往瑞士的退路。自强渡埃纳河以来,古德里安装甲兵团在10天中长驱400多公里,俘虏法军25万之多。

C集团军进至马恩—莱茵运河上,A集团军群占领了凡尔登,法军50万被包围在阿尔萨斯和格林南部,除少数逃往瑞士外其余全部被歼。

6月18日: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

从1940年5月10日德军发起进攻,到6月18日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仅用了约40天时间,德国就占领了法国大部分领土,法国战败。之后,德国成立了维希政府来管理法国的部分地区。

6 月 14 日,德军占领巴黎。法国政府垮台,法国宣布投降。德国闪击欧洲的行动取得了巨大成功,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占领了西欧大部分国家。

德国的闪击战战术在这次行动中充分展现了其威力。德军通过集中使用装甲部队、空中支援和快速推进,迅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使敌人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这一战术的成功不仅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德国胜利的原因主要就是创新的闪电战以速度快、攻势猛、各兵种协同性强为特点。集中使用坦克、飞机、装甲车和摩托车等机械化部队,充分发挥其快捷优势,快速突破敌军防线,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例如在进攻波兰、法国等战役中,德军的装甲部队迅速突进,打得对手措手不及。

出色的战术指挥使德军拥有一批优秀的将领,如古德里安、曼斯坦因等,他们对闪电战战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出色的指挥能力,能够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战术,充分发挥德军的优势。

做为一战的老兵,元首认为先进的武器装备是战争的关键,德国在二战前大力发展军事工业,拥有大量先进的坦克、飞机、火炮等武器装备。例如德军的坦克在性能上优于当时很多国家的坦克,其装甲厚度、火力强度和机动性都较为出色;作战飞机的性能也很突出,如 BF-109 战斗机等。

高素质的兵员在成为德军士兵之前,都要在战前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军事素质较高,具备较强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同时,德国在战前还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各种先进武器装备。

德国在战争前进行了精心的战略规划,针对不同的作战对象制定了相应的作战计划。例如在进攻西欧时,制定了详细的“曼斯坦因计划”,巧妙地利用了阿登山区的地形,成功突破了法军防线。

德国在战争前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动员和物资储备,确保了战争初期能够迅速投入大量的兵力和物资。同时,德国还通过情报收集等手段,对对手的军事部署和战略意图有了较为准确的了解。

而反观英法两国军事思想落后,当时很多国家的军事思想还停留在一战时期的堑壕战和消耗战模式,对于德军的闪电战战术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例如法国虽然拥有强大的陆军,但在战略战术上过于保守,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一些国家在战前的战备工作不充分,军队的训练水平、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例如波兰在战争爆发前,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滞后,武器装备老化,难以与德军抗衡。

在战争初期,一些国家的指挥系统出现混乱,无法及时有效地组织起防御和反击。例如在德军进攻比利时和荷兰时,两国的军队在指挥和协同方面出现了问题,导致防线迅速崩溃。

1940年德国闪击欧洲的成功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德国在短时间内席卷北欧和西欧,取得巨大胜利并掠夺了大量财富,这让日本看到了通过武力扩张获取利益的“榜样”,刺激了其对外侵略、扩大战争的欲望。日本国内主张扩大侵略范围的声音愈发高涨,原本存在的“南下”派(即主张向东南亚等地区扩张)更加积极地推动南进战略,企图夺取东南亚地区丰富的资源,如石油等,以满足其战争需求和后续称霸世界的野心。

坚定南进战略:在德国闪击欧洲之前,日本内部对于战略方向存在“北上”(进攻苏联)与“南下”的分歧。德国的胜利让日本意识到苏联并不好对付,且此时苏联将更多精力放在欧洲战场,无暇东顾远东地区。因此,日本放弃“北上”战略,坚定了“南下”的决心,加速了向东南亚扩张的步伐。例如,日本在1940年出兵东南亚,攻占了英法荷在东南亚的殖民地。

日本原本对美国有所忌惮,因美国实力强大且在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力。但德国的胜利使日本认为美国可能会被欧洲战场牵制,无暇全力应对亚太地区局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美国的反应和决心。这使得日本在对美政策上更加强硬,例如日本决定对美实施石油禁运等措施,以逼迫美国在亚太地区做出让步。

德国的军事成功让日本更加重视与德意的三国同盟关系。1940年9月,德意日缔结三国同盟条约,互相承认在各自入侵地区的统治权,并约定一旦其中一国受到攻击,另外两国必须给予援助。日本希望借助德意的力量,在国际上获得更多支持,同时也为自己的侵略扩张行为寻找“盟友”。

对英美等国的外交策略变化,日本趁英法两国忙于欧洲战场、无暇东顾之机,对其施加压力。例如,迫使英国关闭滇缅公路,禁止从香港向中国输入军械和汽油等作战物资,这给中国的抗战带来了更大困难。同时,日本与美国的谈判也变得更具欺骗性和策略性,试图利用谈判争取时间、迷惑美国,为自己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抬头,主张对外扩张、武力征服的声音占据主导。政府内阁的决策更加倾向于军事扩张,例如1940年7月,在联合德国和进军东南亚方面表现出消极态度的米内光政内阁因陆军施压而解散,随即成立的第二次近卫文麿内阁积极推动日本的侵略扩张政策,国内政治逐渐被军国主义所掌控,各党派开始解散并投入新体制运动,日本多党执政制度被取消,学校也开始实行军国主义教育,日本彻底沦为被军队绑架的法西斯国家。

已经是最后一话了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