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章 落寞之城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17章 落寞之城

洛阳,在青竹心中洛阳一直都是巍峨高大,不可直视的存在。整个大唐一朝长安洛阳天下两大京都,长安太远,青竹暂时还没有去长安云水参拜的冲动,但是洛阳城,离开封府也就三四百里的路程,可以去见识一下天下雄城。

据凌云子师伯所言,那位马度支员外郎似乎对道观中的某位道士颇为看重,有意邀请其出面主持一场乔迁安宅的科仪。不仅如此,这位员外郎还许诺将承担所有相关费用,包括食宿等方面,更有一笔颇为可观的酬金作为酬劳。如此优渥条件,着实令人心向往之。

青竹听到这话,自己都感觉眼睛比平常更亮了一些。莫非黄白之物有助于提升修行?且不管这么多,赶紧应下了差事,定下了行程。话说已经四月中了,青竹心想是不是加紧赶路还能凑上洛阳一年一度的牡丹会。

此时的洛阳城,已非汉魏时期那座古韵悠长的城池。想当年,汉魏洛阳城在秦相吕不韦改建的洛阳城基础上发展而来,规模不大,周长不到 30 里,东西南北共设有十二座城门。然而,时过境迁,这座古城历经沧桑,先是在董卓的祝融之火中付之一炬。虽经魏文帝曹丕精心修筑,却终究难以抵御南北朝的风云变幻。卡在东西魏边境的洛阳古城,犹如风雨中飘摇的孤舟,在西魏宇文泰、东魏高欢的双重夹击下,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令人扼腕叹息。

青竹要去帮忙搬家的洛阳城,那可是赫赫有名的隋唐洛阳城。在东魏与西魏的河桥之战后,旧洛阳城几乎被夷为平地。于是,隋炀帝在汉魏洛阳城的西南方向,精心设计并兴建了一座新都——洛阳城。这座新洛阳城大体上仿照了隋大兴城(长安)的旧例,先后建起了宫城、皇城和郭城。在郭城的南面设置了五坊,东北方向开辟了三坊。而且,它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还做了一些改变,将宫城和皇城建在了城市最高区域的西北边,并设立了重城和东城,以增强防卫能力。此时的洛阳城平面呈近似方形,周长五十余里,南边和东面各开三门,北面建有二门,而西墙没有门,这大概是因为西边正好紧贴着西周时期的成周城吧。

说起洛阳牡丹花会,青竹小时候最喜欢缠着师父说传奇故事,依稀记得:传说武则天曾在严冬酒醉,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当时百花仙子正与麻姑弈棋,不在洞府,所辖众花神不敢违背武则天旨意,先后绽放,惟牡丹没有绽放,武则天盛怒之下便把牡丹贬植洛阳。不想此后洛阳牡丹,天下最盛。

四月中至五月中,正值洛阳牡丹花期。青竹心里暗自盘算着,此时已至四月末,跟随马乐长一同前行,四百里路约莫十天左右便能抵达,正好能赶上牡丹花会的尾巴。如此甚好,不仅无需自己花费银两,还能顺带观赏这牡丹花会,真是一举两得,一鱼两吃。

次日清晨,按照凌云子师伯的指示,青竹早早起了身,打点好随身包裹,正了正衣冠道袍,背上从驱虎庵带来的一支桃木剑。出了观门,此时城门未开,他向南绕过宋门,保康门,经过朱雀门,沿着城墙一路疾行,赶在城门开放时,正好来在开封城正西的梁门门口。不一时见着了咱们大晋朝度支司位低权重的员外郎马乐长马老爷。

马乐长领着二十护卫,骑着马,不疾不徐,从城门洞里走了出来,守城的兵丁见护卫头子出示的腰牌,问也不问,赶紧放开了关防。

马乐长眼尖,瞅见青竹背着包裹,立于道左,催动坐骑赶了两步到近前,翻身下了鞍。青竹心道:这色老头看来身体底子可以,五十来岁的人,下马可是利索的很,八成年轻的时候也跟人学过几招把式。

马乐长拍拍青竹的肩膀,笑道:“刘道长真是信人,有劳久候。此次马某动迁之事还要劳烦刘道长费心了。来人,给道长牵匹马来。”

护卫牵了一匹鞍辔齐备的青骢马,这匹马看着甚是神骏,头至尾将近一丈,蹄至背五尺七八寸,毛色青白相杂,四五岁口的公马,正是性子暴烈的时候,护卫一路牵过来,又是跳腾又是嘶鸣,一付很不友好的状态。

护卫略带歉意拱拱手朝着青竹,道:“道长,这青骢是匹好马,就是性子烈了些,要不给您换匹性子温顺点的母马?”

青竹轻轻挥了挥手,示意不必,背负双手,闲庭信步般走到青骢马面前。说来也怪,那青骢马的鼻子猛然抽动了两下,如受惊的兔子般,畏惧地往后退了两步,耳朵也无力地耷拉下来,尾巴也不再欢快地甩动,而是紧紧夹住,低垂着头,吭哧吭哧地喘着粗气,不敢抬头看青竹一眼。

马乐长心中无比震惊,暗自思忖道:自家马厩里的这匹青骢马可是出了名的性子暴烈,已经伤了两三个马夫。此次将它从洛阳牵到开封,再从开封溜回去,就是想好好磨一磨它的性子。可如今,它在青竹面前竟然如此温顺驯服,简直像一匹驽马一般,真是咄咄怪事!那日在相国寺中也是这般情形,百兽见到青竹,皆纷纷低头避让,不知其中究竟有何缘由。

青竹不觉有异,只当是马乐长要自己小心烈马脾气,顺手接过缰绳,拍了拍青骢马的大脑袋,说道:“你是匹青骢马,取了名没有?我叫青竹,初次见面,咱们有缘,以后就管你叫大青吧。”青竹自顾自说着,青骢马倒也通灵,不住的眨着眼睛,点着头,一副听懂了,我以后就叫“大青”的乖巧模样。

青竹于崂山上潜心修道,虽从未骑过马,但正所谓“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凭借他灵巧的身法和不凡的轻功,根本无需护卫帮忙递上马的墩子。只见他紧紧勒住马鞍带,左脚前掌精准地踏住马镫,右脚如蜻蜓点水般轻触地面,随后猛地发力,身形如飞燕般轻盈,纵身跃上了马背。

青竹跃上马背的姿势如行云流水般干净利索,就连马乐长身边的护卫也不禁失声叫好,赞道:“道长好身手!这青骢与您可真是缘分匪浅,往日它桀骜不驯,旁人骑乘时它从未如此温顺过。”

青竹在马背上拱拱手称谢,随后对马乐长说道:“马居士,小道从未骑过马,先放马出去试试脚力,如何?”

马乐长应了一声:“道长千万小心,别催马过急。”话还没说完,青竹一拎缰绳,脚后跟磕了磕马肚子,那青骢马仰天嘶鸣一声,闪电般前窜出去,一骑绝尘。

马乐长看着青竹远去的身姿,点点头,面露欣慰之色,长笑一声,招呼随从,一行人全体上马,向洛阳行去。

马乐长与青竹,一行二十余人,昼行夜宿,虽众人皆有坐骑,但考虑到马乐长毕竟年过五旬,此番也无甚急事,因而速度并不很快,行行走走,日行不过五六十里地,七八日后才从汴梁来到了洛阳城下。

隋朝文帝时期,一座名为何阳仓的庞然大物在崭新的洛阳城畔拔地而起。每逢关中大旱、饥馑肆虐之际,皇帝便会率领随从们如候鸟般迁徙至洛阳,以求果腹。大运河的贯通,更是让洛阳成为了天下的中心,南北物资如百川归海,汇聚于此。于是,武则天在此登上帝位,将其命名为神都。此后,尽管李唐复兴,但玄宗李隆基称帝后,依然对洛阳城情有独钟,长居于此。唐室气运衰竭,接踵而至的朱梁、后唐皆定都洛阳。即便是当今石晋的石官家,在夺取天下后,也将洛阳定为都城。然而,今年,石官家下旨迁都开封城,洛阳的辉煌似乎暂时落下了帷幕。

一路上青竹除了赶路便是和马乐长聊天闲谈,闲谈中问及为何石官家要放着好好的洛阳不要,迁都到了开封。马乐长身在公门中,所知详细便总结了几点,首先,洛阳本是块形胜的宝地,是四面环山的谷地,水系众多却无黄河之患,但交通实在不如汴梁方便,物资钱粮不如开封厚实,如果长期占据,需要大量的供养,花费上不划算。

其次,汴梁身为大运河中枢,唐末藩镇割据,遏制住了汴梁就等于卡住了唐王室的脖子,硬生生压得东南物资运不到洛阳和长安,几代君王徒唤奈何,有鉴于此与其设置节度使镇守,不若官家直接建都,亲自坐镇汴河与大运河中枢,免得各藩镇觊觎。

再者,历经黄巢、朱温、李存勖等人的征讨,包括石敬瑭本人的攻伐,洛阳城已今非昔比,较盛唐时期残破不堪。修补这座城池,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与其如此,倒不如迁都汴梁,省心省力,也免得面对这座破败的城池,心烦意乱。

青竹一个初出茅庐的小道士,哪里懂得那么多军国大事,马乐长怎么说,他就这么一听,懵懵懂懂点头应是,看着高大的洛阳城头,再看看斑驳的城墙,心中暗道:此城高有四丈,看这城门洞,地基也有两丈有余,如此高墙深尺,以自己的身手,想要悄无声息的翻墙而入,怕是也力有不逮,平常军士以人力攻城,那时节,真不知是个怎样的场景。想想几十年间,洛阳城几度易手,每每都是兵戎相见,血光冲天,硝烟四起,再看眼前城墙,青竹的道心不由升起悲天悯人之意,手里掐着道诀,坐于马上口中默念师父传授的往生咒诀,如是三遍,长出了一口闷气。

马乐长见青竹念咒,竟盘坐于马鞍桥上,手既不持缰,也不控马,身形宛如与马背粘连,周身青气缭绕,散发清凉之意,令人啧啧称奇。三遍咒语念罢,马乐长和众护卫皆感身边气息祥和宁静,原本胸口的紧闷感荡然无存。就连那已奔波数日的骏马,也如脱胎换骨般,一扫疲态,轻快地朝着洛阳城门疾驰而去。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