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章 粮站风云之十六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2章 粮站风云之十六

花钱买东西天经地义,对国人不仅钱重要,还用一种类似于钱的“票”,只有钱没有“票”是买不到东西的。

那个特殊的年代,市场商品供应严重不足,为保证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国家决定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即发放各种商品票证,有计划地分配商品。从一九五年第一张粮票发行开始,吾国老百姓进入了漫长的 “票证时代”,粮票、油票、布票、肉票、糖票、豆制品票、工业券……各式各样的票,成了百姓过日子的基本保障。当年所有的票证中,最重要的当属粮票。尤其经过六十年困难时期,谁不知道粮食就是命啊。

在那个年代,粮票被称为‘第二货币,粮票有时候比钱值钱多了,有钱没有粮票,什么都买不到。由于大米、白面及各类粮食都是供应粮,即使你是“下馆子”吃大米饭,都要随身带着粮票,否则出再多钱也吃不到香喷喷的大米饭。齐建明清楚得记得他家附近的小饭店里,买一个馒头要二两粮票五分钱,一个烧饼、一碗菠菜鸡蛋汤需要一角二分钱以及二两粮票。

粮票分两种,一种是全省通用的地方粮票,一种是全国通用的全国粮票。一般发放到老百姓手里的都是地方粮票。地方粮票是在六、七十年代粮食供应紧张时期,国家为避免不法之徒跨区域倒买倒卖抬物价,不得已出台的各地发行各自的粮票,老百姓按人口领取后凭票就可以买到平价的口粮。

地方粮票一般有一市两、二市两、五市两、一市斤、二市斤、五市斤、十市斤等几种,在上海还有半市两的粮票,这也能看出上海人的精细。全国粮票能够让你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用此粮票购买粮食用品,其中还包括食油。若要出差或探亲,一定要用地方粮票换上一定数量的全国粮票才能出门。全国粮票换取,需要拿单位证明到粮店用本地粮票换全国粮票。齐建明刚参加工作,出差时带上粮食局开的介绍信,来到粮店换全国粮票。

各种粮票票面规定的数额均以成品粮计算。粮票只是购粮的凭证,本身不具有价值,不属有价券,不允许在市场买卖流通。除了粮票,每家每户还需要有按户或者按人供给的购买证,也称为”居民粮油供应证”,我们称为”购粮本”。

在齐建明尚且年幼之时,粮食的供应都有着明确的数量限制。一般来说,普通居民每个月只能得到二十四斤的粮食;而中学生则可以获得三十二斤;机关干部稍少一些,为二十八斤;工人也是三十二斤;至于那些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则能够拿到四十二斤之多。不仅如此,这些定粮还需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配粗粮和细粮。其中,粗粮占据了主导地位,只会搭配少量的细粮。所谓粗粮,通常指的是小米、玉米面、高粱面以及红薯干等等;而细粮则包括了白面、大米以及标粉之类的食品。每个人所享有的定量以及粗细粮之间的比例都会清晰地记录在《购粮本》之上。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