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章 谁真,谁假,谁知道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5章 谁真,谁假,谁知道

成都。

蜀汉皇宫。

大殿内,接二连三的八百里加急信差将前方信息急速却又断断续续地传递回成都,朝堂上早已经开锅了一般,沸腾,焦躁,惊恐,狐疑,害怕,庆幸……什么样的神情和心理都有。

而前线信息想要回到成都,无论走哪一条蜀道,那都叫蜀道,后世的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蜀道难》中描绘其行道之艰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正因为如此,所以,信息传递就显得异常艰难,却又愈加珍贵。

而最近几天的信报,尤其密集,每一封信报都让人狐疑,揪心,痛心,忐忑不安。

诸葛丞相的病情是一日三报,一报严重甚于一报,李福被皇帝刘禅派到前线去,已经是十多天前的事情了,关于丞相病情的信报,全部由李福亲手发出,在信报里,甚至已经用到了“临终”字样。

最后一封关于丞相病情的信报,则说丞相已经于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夜去世。

谏议大夫杜琼精于天象,擅长谶纬之术。当诸葛亮去世的信报尚未回转之时,也就是八月二十三日夜,流星过天际,分野在关中渭河一带,杜琼就已经算定丞相不在了,只是事关诸葛亮生死大事,他只敢悄悄告诉两个人,一个是皇帝刘禅,一个是他自己的亲传弟子谯周。

后来李福杨仪等人的信报证实此事,整个成都顿时陷入一片惶恐之中。要知道,自从先帝去世后,整个蜀汉政权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诸葛丞相在转动,千万斤重担系于其一身,即便是一直和蜀汉小朝廷不怎么对付的益州土著们,也不得不承认,唯有强权如斯的诸葛亮,才是蜀汉的擎天柱压舱石一般的存在。

而现在,擎天柱倒下了,压舱石不见了……

朝廷上下一片悲恸。

惶恐,无助,甚至发生了谯周私下去问道于老师杜琼“代汉者当涂高也”具体为何解的诡异事件。

强权丞相诸葛亮去世后的蜀汉,将正式进入后诸葛亮时代,权力的再分配是必然的,几大帮派的斗争,也将呈白热化,没有了诸葛亮的压制,接下来,会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其实在诸葛亮临终之前,争夺,就已经开始了。

皇宫内悲恸的氛围才刚刚开始,许多人的眼泪刚刚流出来,就被接下来一封又一封的信报给搅和得乱七八糟。

这些信报,一封比一封诡异,一封比一封让人瞠目结舌——

杨仪信报称魏延谋反!

魏延信报称杨仪谋反!

杨仪再次信报称魏延谋反!

魏延再次信报称杨仪谋反!

杨仪再次信报称魏延谋反,言魏延带兵烧毁栈道,企图阻止自己大军归途,称自己带领大军星夜赶往汉中!

魏延再次信报称杨仪谋反,言杨仪欲引曹魏大军入境,自己已经烧毁栈道,以阻止曹魏大军,称自己带领大军星夜赶往汉中!

不管谁是谁非,谁是真正造反的那一个,很显然,他们都将汉中作为第一重要的军事目标。

也就是说,一旦他们中真正造反的那一个先拿下汉中,蜀汉帝国的咽喉,就正式被其扼住!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更麻烦的是,其中不仅真假莫辨,成都除了3万最基本的中军,就连想派出军队提前抢占汉中,都不可能!

……

信使一拨接着一拨,如此重要的信报,自然会第一时间交到皇帝本人的手上。

本来哭得一塌糊涂的皇帝刘禅,这个时候吓得连哭,已经忘记了。

刘禅颤抖着双手,那信报在他手上多次掉落。他颤颤巍巍地问道:“诸位爱卿,杨长史与征西大将军互相告发对方谋反,这,这,这可如何是好?诸位爱卿,可有说法给朕?”

大堂之上,文臣居多,大家一筹莫展,真正能打仗的,对前方有些认知的,都随军在前线。

诸葛丞相的去世,已经如天塌了一般,压得众人喘不过气来。而魏延和杨仪的相互告发,更是将大家彻底压垮了,整懵了。

因为这二人现在对于蜀汉的意义,可都是非同小可。

魏延,当初的汉中太守,后升镇北将军陈仓侯,现在征西大将军,南郑侯,在军中,可以称为不折不扣的上将第一名!其手中更是掌握着蜀汉最能打的10000军卒,论起在军中的影响力,无人能敌。

更因为,他对于蜀汉上下内外的熟悉度,堪称了如指掌。尤其北部防线,基本上是由他打造而成。

假如魏延谋反,蜀汉,将会被他捅出多少个窟窿来,谁也说不准。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而杨仪呢,虽然当初只是随军长史,负责后勤辎重的调度,但现在的杨仪,却是蜀汉北方前线第一人!诸葛丞相去世后,将所有大军全部交给他掌握着,他手里拿的,可是蜀汉丞相的印信!

假如杨仪谋反,更可怕,前线所有军队,也就除了魏延手里的那区区万人队,其余的,都可能被他一股脑地带着,拱手送给曹魏!

如果这样,就不是捅出几个窟窿的事情了,是直接给蜀汉来了一个釜底抽薪。

所以,这个时候,谁也不敢说话。

说什么都可能是错的,也都是瞎蒙的,所以,还不如不说。

但不说,显然是不行的,大家端着蜀汉的碗,吃着朝廷的饭,拿着朝廷的薪水,遇到事情了,都做了缩头乌龟,却也不符合大家的身份地位。

丞相府留府长史蒋琬硬着头皮出班奏曰:“陛下,以臣愚见:杨仪为人虽禀性过急,不能容物,然其筹度粮草,参赞军机,与丞相办事多时,今丞相临终,委以大事,决非背反之人。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下之;仪独不假借,延心怀恨;今见仪总兵,心中不服,故烧栈道,断其归路,又诬奏而图陷害。臣愿将全家良贱,保杨仪不反。实不敢保魏延。”

几天前才从前线返回来的黄门侍郎董允亦奏曰:“魏延自恃功高,常有不平之心,口出怨言。向所以不即反者,惧丞相耳。今丞相新亡,乘机为乱,势所必然。若杨仪,才干敏达,为丞相所任用,必不背反。”

其实蒋琬和董允他们说的话,也多有违心之言,都是按照自己的感官进行推理而来。杨仪是文官,一直在丞相府任职,和蒋琬算是扎扎实实的同僚,包括董允在内,都是诸葛亮提拔起来的那一拨人,说话时,自然也就向着自己人了。

另外一个,也不能全部怪他们在关键时刻,选择站队杨仪,而不是魏延,毕竟老魏这家伙平素过于强横霸道了些,将杨仪欺负得够呛,不仅没了面子,就连里子,也经常被老魏丢地上摩擦。

总而言之一句话:老魏得罪的可不仅仅是一个杨仪!

在这紧迫时刻,也只能如此表态了。其他人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干脆就不说吧。毕竟这个时代,通讯技术就是如此,全靠人马奔走,得到的也只是只言片语,谁也没有办法第一时间获得真相。

至于有没有人想替魏延说话的,答案是有。但这个时候敢于站出来的说的,却没有。谋反,可不是其他什么事情,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化于无形。搞不好,便是夷灭三族,你敢随便发言?

蒋琬董允个人猜测的话,对于刘禅来说,效果却是相当地好,刘禅也就从心底里相信了蒋琬董允二人之言,认定了魏延谋反,杨仪爱国。

于是,皇帝刘禅便问道:“若魏延果反,当用何策御之?”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选择一致:将责任推给已故丞相诸葛亮就对了。

蒋琬曰:“丞相素疑此人,必有遗计授与杨仪。若仪无恃,安能退入谷口乎?延必中计矣。陛下且宽心。”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把所有的荣光都推给一个已经死了的诸葛亮,也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了一个死了的诸葛亮身上。此事无论后续如何,就看诸葛亮他老人家的啦。

反正,没咱们什么事儿。

诸多人暗暗地冲着蒋琬竖起大拇指,心里暗赞一句:“狗日的蒋琬,果然得了丞相的真传!”

这就是蜀汉政坛的现状,和无奈。

诸葛孔明一生智慧超群,文武兼备,大权独揽,鞠躬尽瘁。整个蜀汉都被他老人家一手掌握,十多年下来,大家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局面和默契——蜀汉上下高举刘汉大旗,紧密团结在诸葛丞相的周围,向曹魏进军!

做的好,是诸葛丞相的英明伟大;做的不好,是诸葛丞相的失算瑕疵。

现在,诸葛丞相意外去世,而且是在北伐前线突然去世的,朝廷之上,可以说,所有人,包括皇帝刘禅在内,大家都还没有做好准备应付后诸葛亮时代的准备。

诸葛丞相生前有多么伟大,他离世后的蜀汉就有多么窘迫!

正在众人一筹莫展间,魏延又表至,告称杨仪背反。正览表之间,杨仪又表到,奏称魏延背反。二人接连具表,各陈是非。

经历如此波折,众人自然又是一番惶恐,难以言表。刚才明明已经认定的事实,仿佛瞬间又成了泡影。

忽报费祎到。

众人这才算是舒了一口长气,因为费祎是从前线回来的,而且他本就是诸葛丞相身边的长史,自然会带回来一个确切的信息。

随着费祎匆忙上堂的脚步声逼近,众人的心,却又不由得紧张起来。

因为,费祎说出来的话,无论是哪一个谋反,都将是蜀汉帝国一次难以承受的无妄之灾。

在众人的心里,未尝不希望这一切都是误会,希望这都是魏延和杨仪二人私人之间的义气之争,无关朝廷军政大局。

如果是这样,就好办了,大不了各打五十大板,再给些甜枣吃就是了,政治嘛,不就是如此?左手一个巴掌,右手一个甜枣。再不就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这才是政治斗争的常态,更是政治斗争的真谛。别动不动就说些造反的话好不好?

一向沉稳的费祎,此时也已是脸色煞白,身体更是孱弱得厉害,摇摇晃晃地来到殿上,跪倒行叩拜之礼。

不等费祎行礼完毕,皇帝刘禅就急匆匆地问:“费爱卿,快快免礼,前方实情如何,快快道来!”

费祎张了张口,欲言又止的样子,把刘禅急的心慌,他不顾帝王威严,再次催促道:“爱卿,你莫不是要急死朕么?”

蒋琬也催促道:“文伟,快些说来,莫让陛下心焦。”

费祎这才道:“陛下,征西大将军南郑侯魏延谋反!”

大殿之上,原本嗡嗡之声如同水沸,此时顿时一片鸦雀无声,仿若所有人一瞬间就连呼吸也都停止了。

当真相被证实的这一刻,所有人的心里,都像压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再也难以喘息,仿佛呼吸,都是一种奢望了。

——魏延,终究还是反了……

魏延,蜀汉帝国的缔造者之一,蜀汉除了传说中的五虎上将之外的第一上将军,入川之战的开路先锋,守涪城,围成都,魏延都是当之无愧的正印前部先锋。

汉中之战,魏延更是屡立奇功,军中都说,汉中之战第一人为黄忠,而其实魏延一直和黄忠不相上下,直到黄忠定军山下斩杀曹操西部第一大将军夏侯渊,魏延才不得不屈居黄忠下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于沔阳自称汉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于是当留大将以镇汉中,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张飞应当担任汉中太守,张飞也觉得这个位置非自己莫属,但是刘备却意外的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全军上下听闻此事一片震惊。

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道:"君当此任,该当如何?"

魏延回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掉他。"

刘备听后感到十分满意,亲自为魏延满酒三杯,群臣也为魏延这番话而称赞其雄豪谋略,文武兼资。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魏延进封为镇北将军。

魏延镇守汉中十余年,无任何一点瑕疵纰漏,没有给曹魏一点机会!事实胜于雄辩,魏延用半生的功绩证明了先帝看人的眼光,是多么的正确!

军中传言,汉中有一魏,成都可酣睡。

建兴元年(223年)四月,先帝刘备去世,五月,太子刘禅登基,魏延被封为都亭侯。这时候的魏延在蜀汉的地位,已经与当初的汉寿亭侯关羽西乡侯张飞等人的爵位相当了。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为预备北伐,进驻汉中,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此时诸葛亮所倚仗的,军事方面,魏延是第一人,无人可以替代。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率领大军出祁山,诸将认为可以用魏延、吴懿为先锋,魏延也极力争取做先锋官,但诸葛亮没有听从,选择让马谡统大众在前,结果导致了街亭之败。此事是魏延对诸葛丞相不满的导火索。

其二便是子午谷奇谋被诸葛亮选择性放弃。

建兴八年(230年),曹魏三路大军进攻蜀汉汉中地区,其中两路因大雨退还,此时的魏延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采取的是围魏救赵之策,希望在曹魏的背后来一枪,以迫使曹魏退兵。

魏延率领军队行至陇西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的大军,两军会战,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凯旋而归,胜利完成战略目标和战术任务。

魏延以一只偏师,逼迫曹魏退军,保住蜀汉稳固不失,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为南郑侯。此时魏延的爵位,已经远远超过当初关张赵马黄的爵位,成为军中不折不扣的第一人。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司马懿使张郃攻王平于南围,自己亲率主力与诸葛亮正面决战。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获甲首三千级,司马懿还保营。

……

这就是征西大将军南郑侯魏延一生军事生涯的真实写照。

当刘禅终于确认了魏延谋反的事实后,却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在他的心里,是不认可这个事实的,因为魏延对于先主昭烈皇帝可以说是绝对的死忠。从襄阳到长沙,从荆州到益州,自从跟随先主后,魏延忠心耿耿每战争先,他和关羽张飞黄忠赵云一样,都是蜀汉的压舱石之一,从军事上来说,五虎上将的马超对于蜀汉的直接贡献,其实根本没法和魏延相提并论。只不过人家姓马,是陇西马氏,妥妥的东汉王朝第一等贵戚,与帝王家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那种,所以,当马超来降,先帝立即奉若上宾。

马超的政治地位过于显赫,但在军中,魏延的地位要远远超过马超。

蜀汉的军事建制经历了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分前后左右中军五部分,五部分的将领也就是所谓的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很显然的,有点因人设岗的意味儿在内。

所以,当蜀汉政权建立后,便立即摒弃了之前的建制,正式建立四大都督部——北方汉中都督部,东方永安都督部,南方庲降都督部,中间巴州都督部,责任不一。

北方汉中都督部,治所南郑,辖汉中郡武都郡,为对曹魏第一线。过去一直由魏延镇守,北伐的大本营就在此地。自从诸葛亮北伐战争开始之后,汉中都督府的第一长官,实际上就由诸葛亮兼任了。

东线,原本该是荆州都督部,对孙吴第一线。后来关云长大意失荆州及夷陵之战后,防线收缩至夔州白帝城一带,便改称巴东都督部,也可以叫永安都督部,先帝托孤大臣之一的李严在此镇守十多年。李严出事后,护军将军陈到升任永安都督至今。

南方为南中都督部,时称庲降都督部,邓方,李恢,张翼,马忠先后在此驻守。这个都督府的具体治所不一,先后换了几个地方。

中部的巴州都督府,其功能却是作为永安都督府的第二防线,是成都平原的东部屏障依靠,同时,还能对庲降都督府所辖广袤的南中区域行预防监督。

其实,在四大都督府之外的阆中,刘备专门为张飞设置了一个特殊的军营所在,不属于任何一个都督府管辖,直属于皇帝刘备本人指挥,称阆中营,亦称阆中军。

很遗憾的是,蜀汉建国之初,便发生了夷陵之战,在此一战中,蜀汉元戎损失惨重,张飞意外逝世,接着是先帝去世,蜀汉政权进入最艰难的重建期,南中平乱,举国北伐……一系列事件下来,一件接着一件,当初最为特殊的阆中营,也就悄然而再无声息了。

还有一个相当于后世的卫戍区都督部,号为中军,也就是成都军分区的意思,一直是赵云驻守负责统领,赵云之后,将军向宠坐镇中军领军将军之职,直至今日。

现在,老的一批战将先后陨灭,唯一还健在的,就是魏延。

但现在,魏延谋反,已经被坐实了。

大殿上一阵缄默。

八月的成都,酷热。

人在其中,倍觉煎熬。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