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章 离开道观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4章 离开道观

……,在古道观的一隅,青玄道长正悠然自得地坐在一棵参天古树下,品着香茗,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光。古树历经风霜,枝叶繁茂,仿佛一位智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道长一袭青衫,面容和煦,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与宁静,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

此时,道童小顺子带着刘浩屿归来。刘浩屿风尘仆仆,脸上却洋溢着感激与喜悦。他手中捧着一件崭新的道袍,那是他为青玄道长精心挑选的礼物。

“刘施主,你们这么快就回来了。”青玄道长放下茶杯,微笑着站起身来迎接他们,“快过来坐,一起喝杯茶吧。”

刘浩屿连忙上前,恭敬地将手中的道袍递给青玄道长:“邱道长,这是你的那件道袍,另外,我还特意为你买了一件新的道袍,请你收下吧。真是非常感谢你,如果不是你的收留和指点,我到了这个世界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了。”

青玄道长接过道袍,轻轻抚摸着那柔软的布料,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刘施主你太客气了。我观你面带善缘,与道家有缘,故而收留你在此修行。你我相遇,也许是前世的缘分,也许是今生的注定。无论如何,我都希望你能在这里找到属于你的道。”

说完,青玄道长转身为小顺子和刘浩屿各自倒上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茶香四溢,沁人心脾。三人围坐在古树下,品着香茗,聊着天南海北的趣事。

青玄道长轻抿一口茶水,缓缓开口:“刘施主,你初来乍到,对大明这个世界可能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但你要记住,道家讲究的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过于执着于名利和欲望。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地领悟道的真谛。”

刘浩屿认真地聆听着青玄道长的教诲,频频点头称是。他心中感激不尽,觉得自己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修行,真是一种莫大的福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浩屿在青玄道长的指导下,开始系统地学习道家的经典和修行方法结合自己脑子中《鸿蒙诀》他勤奋刻苦,虚心求教,很快就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同时,他也与道观里的其他修行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一起分享着修行的喜悦和成果。

在古树下喝茶的时光仿佛成了刘浩屿最珍贵的回忆。每当他回想起那段日子时,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他感激青玄道长的收留和指点之恩,也感激自己能够遇到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修行者。他知道,这段经历将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这一天,刘浩屿看到青玄道长一个人在喝茶,他又来到了他的对面坐下:“邱道长,我想让你给我介绍一下目前这个社会里的民风民俗,还有大明的一些法规等等,不然话我出去也不知道怎么样和这个社会里的人相处交往了。”

“刘施主,先喝茶,听我慢慢的和你说一说……”

接下来青玄道长就讲了起来,刘浩屿听后大体理解为:家庭在大明初期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单位,妻子在家庭中扮演着照顾孩子和家务的角色,并尊重丈夫的地位,同时丈夫也尊重妻子的贤德。

婚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大明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婚姻法律和规定,如《明刑统》,来维护婚姻的稳定和和谐。

在明代初期,有许多风俗习惯,反映了大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变化。例如,宫廷中流行“内廷剪彩”和“封荔枝”等仪式,以庆祝皇帝和妃子的生日。

节日是重要的文化象征,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是人们传承的文化传统。

在明朝初期的文学和艺术是大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四大国粹:诗、书、画和琴,在这一时期得到高度发展。

大明朝初期的诗人、书画家等艺术家众多,他们的作品展现了明代文化的繁荣。

明朝初期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餐桌上经常能看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同时也引入了马铃薯、花生等新鲜食材。

烹饪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如烹制烤鸭、炸酱面和麻辣火锅等都是大明初期的传统美食。

明朝初期的居住习俗有特点,如官员、士人一般住在四合院中,这种建筑形式体现了明代的建筑特色。

宅基的选址讲究风水学,人们追求选择一个有利于繁衍后代、事业兴旺的好地方。

大明朝的婚礼习俗独具特色,包括订婚仪式、送彩礼和嫁妆、婚礼上穿盛装等。

明朝人民热衷于各种节日的庆祝活动,尤其是春节,人们会放鞭炮、贴春联、贴对联等,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

总的来说大明洪武三年的民风民俗文化,体现了大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包括重视家庭、婚姻、节日庆祝、文学艺术、饮食文化、居住习惯以及婚礼习俗等方面。这些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大明朝初期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

……,又是一日午后,刘浩屿来到了邱道长的对面坐下,感激的看了邱道长一眼,看他的是须发皆白、仙风道骨的老者,正静静地坐在道观内的石凳上,手中把玩着一个精致的葫芦,道观外山风轻拂,竹影摇曳,似乎连时间都在这一刻变得缓慢而宁静。

刘浩屿意外穿越到大明,已经在山上度过了一个多月的时光。他初到大明,便被这山间的清幽所吸引,于是决定在邱道长的道观里暂住,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陌生的世界。

“邱道长,”刘浩屿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他走上前来,双手捧着一个沉甸甸的布包,“我已经在山上待了一个多月,每日聆听道长教诲,心中感激不尽。我想明日下山走一走,看一看这大明洪武三年的繁华与荒凉。”

邱道长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葫芦,接过刘浩屿递来的布包。他轻轻打开,只见里面闪闪发光的二十两银子映入眼帘。邱道长摇摇头,将银子推回给刘浩屿:“刘施主客气了,你年轻气盛,在山上呆不住也是常理。何况你又是初来乍到,对大明的一切都充满好奇。这银子,你且收回去吧,我收留你并非为了钱财。”

刘浩屿闻言,心中一阵感动。他坚持将银子留下:“道长,您对我的收留之恩,如同再造。这银子虽不多,却是我心中对您的感激之情。请您务必收下。”

邱道长见状,也不再推辞,只是轻叹一声:“也罢,你既执意如此,我便收下这银子。不过,你要记住,钱财乃身外之物,切勿为它所累。”

刘浩屿连连点头,心中对邱道长的敬仰之情更甚。他深知这位道长虽然身处山林,却心怀天下,对世事洞若观火。他决心要以道长为榜样,做一个有德行、有智慧的人。

第二天清晨,刘浩屿早早地起床,向邱道长辞别。他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下山的路。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刘浩屿深吸一口气,感受着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他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下走去,心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期待。他知道,大明洪武三年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机遇的时代。虽然战火已经平息,但百废待兴的局面仍然摆在人们面前。他希望自己能够亲眼见证这个时代的变迁,感受大明人民的坚韧与智慧。

一路上,刘浩屿看到了许多勤劳的农夫在田间劳作,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看到了商贾们络绎不绝地穿梭在市集之间,交易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货物;还看到了工匠们忙碌地打造着各种器具和工艺品,他们的手艺精湛、技艺高超。这一切都让刘浩屿感到震撼和钦佩。

在游历的过程中,刘浩屿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对大明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他们一起谈论着时局的变迁、国家的兴衰以及个人的命运。这些讨论让刘浩屿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大明的社会现状和人民的内心世界。

经过一段时间的游历和思考,刘浩屿深刻地认识到:大明洪武三年虽然百废待兴,但正是这样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才更需要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和奋斗。

他来到应天府,决定在这个地方买下一座院子,好为自己修行、起居之所用,并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中去。

很快刘浩屿便在应天府城乡结合部买下了一个院子,他带着一颗更加成熟和坚定的心。他感谢邱道长给予他的教诲和启迪,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以后会经常回去看望邱道长和那片曾经给予他无限回忆和启迪的山林。

从此,刘浩屿开始了自己崭新的人生旅程。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在大明洪武三年以后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独特而辉煌的篇章。

……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