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章 无耻的王霸才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6章 无耻的王霸才

刘浩屿在离开道观的时候,邱道长给他一个“牙牌”和一个本本,这是他提前到县衙花银子给刘浩屿办的,他知道刘浩屿早晚一天会离开道观,所以他就提前去了县衙一趟。

从那一刻起,刘浩屿的身份就是邱道长道观里的一个还俗的道士了:“刘施主,拿上它代表你身份的象征,要不然你今后在大明的社会上行走就太不方便了……”

“谢谢邱道长,大恩不言谢,你今日为我所为,我会铭记在心的!”

接下来邱道长又简单的给刘浩屿讲了现在大明的户籍制度……

原来在明朝初年,实行了严谨的户籍制度,其目的是为了统计人口、调配人力以及征收税收。每个家庭都必须有户籍,即户口簿,其中记录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职业等信息。

户籍的建立以家族为单位,即一个家族的所有成员共享一个户籍。这种制度不仅方便了政府对人口的管理,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

身份信息证明,在明朝时期,身份证的形式为“牙牌”。这种牙牌由象牙、兽骨、木材等制成,上面刻有持有人的姓名、职务、履历以及所属的衙门等信息。

刘浩屿听后,理解与自己原来在现代社会里的身份证相似,牙牌不再只局限于官员,而是逐渐推广到中下阶层。明朝的《菽园杂记》中也有记载:“凡在内府出入者,无论贵贱都悬牌,以避嫌疑。” 这意味着不仅是官员,普通的奴婢、百姓也可以佩戴牙牌,牙牌作为身份证的作用更加明显。

大明朝初年的居民不仅拥有户籍作为家庭身份的证明,还有类似于现代身份证的“牙牌”作为个人身份的证明。

……,看着手里的“牙牌”,刘浩屿又从自己学过的历史上,大致知道了大明建国后,朱元璋对全国的道士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管理措施,这些措施体现了朱元璋既利用又限制道教和道士的态度。

首先,朱元璋在建国初期积极寻求道教的支持,对道士进行重用和赐封。他礼请招揽道士,如张友霖、邓仲修、傅若霖、刘渊然等人,让他们入朝为官,参与国家治理。同时,他还为道士修建宫观,如朝天宫,用于国家重大祭祀典礼。这些举措反映了朱元璋在巩固统治的过程中对道教的利用。

然而,随着政权的稳固,朱元璋对道士和道教的管理逐渐加强,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整顿宗教,限制和尚、道士的数量和活动。

他规定府、州、县只留一所较大的佛寺和一所较大的道观,把和尚、道士合到一起集中管理,并严格限制他们的居住和活动范围,不允许他们与民相混。此外,他还设立了专门的宗教管理机构,如道录司、道纪司、道正司、道会司等,加强对道士的监管。

在道士的选拔和任命上,朱元璋也实行了严格的考试制度。他命令全国的和尚、道士到京城参加职业考试,不合格的不发给度牒,即官府承认的身份证书。这些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道士的数量和质量,避免了宗教势力的过度扩张。

此外,朱元璋对道士的态度也表现出清醒和明智的一面。他虽然利用道士来维护统治,但对道士的谎言和欺骗行为保持警惕。例如,当他遇到一位自称能预测命运的老道士之时,他并没有轻信其言,而是质问并下令斩杀了那位道士。这一事件反映了朱元璋对道士的清醒认识和对宗教势力的控制。

总的来说,大明建国后,朱元璋对全国的道士采取了一种既利用又限制的态度。他通过重用和赐封道士来争取他们的支持,同时通过限制和监管来防止宗教势力的过度扩张。这些措施既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和统治秩序,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宗教的和谐发展。

……,在深邃而古老的王家村,月光洒在青石板上,映照着一片宁静与祥和。然而,在这宁静之下,却暗涌着波澜。王家村的霸主,王霸才,坐在他那雕花檀木椅上,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

夜晚,王家的心腹丁宝友悄然而至,他的步伐虽然轻盈,但每一步都仿佛踏在王霸才的心弦上。他低着头,恭敬地走到王霸才的面前,轻声说道:“老爷,经过我这几日的悉心调查,关于那位名叫刘浩屿的年轻人,我们仍旧一无所知。”

王霸才微微抬起眼皮,目光如炬,他轻轻抚摸着椅子的扶手,那是由上好的紫檀木制成,光滑如玉,散发着淡淡的木香。他沉声道:“哦?一个来历不明的年轻人,竟能让你如此费心?”

丁宝友抬起头,脸上露出几分难色:“老爷,确实如此。首先,他不是我们王家村的人,也不是附近十里八乡村里的人。他就像是凭空冒出来一般,突然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并且买下了李世龙那座四合院。”

王霸才眉头一皱,手指在椅子的扶手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清脆的声响。他沉思片刻,然后冷冷地说道:“既然调查不出来他的底细,那就直接把他绑过来,我们逼问他说出自己的底细不就可以了吗?”

丁宝友闻言,心中一惊,他连忙劝道:“老爷,恐怕不妥吧。万一那个刘浩屿背后有强大的势力,我们怎么办?”

王霸才冷笑一声,不屑地瞥了丁宝友一眼:“简直是笑话!一个来历不明的人,他能有什么大势力?如果有的话,你还调查不出来吗?”

丁宝友深吸一口气,他知道王霸才的脾气,一旦他决定的事情,谁也改变不了。但他还是忍不住再次提醒道:“老爷,我认为还是小心一点好。现在毕竟是大明洪武三年间,天下初定,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我们王家虽然在这王家村一手遮天,但若是惹上了不该惹的人,恐怕……”

王霸才挥了挥手,打断了丁宝友的话:“怕什么!一个区区的年轻人,他能奈我何?你派人去将他抓来府上,我要亲自审问。”

丁宝友无奈地点了点头,他知道王霸才的决定已经无法改变。他心中暗自祈祷,希望那个刘浩屿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不要给王家带来什么麻烦。

夜色渐深,王家府内灯火通明。丁宝友亲自挑选了几名精干的家丁,悄悄地离开了王家府邸。他们穿过村庄的小巷,绕过一片片良田,来到了李世龙那座四合院前。

四合院的大门紧闭着,院内一片寂静。丁宝友示意家丁们散开,他亲自上前敲门。然而,敲了许久,院内都没有任何回应。丁宝友皱了皱眉,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示意家丁们破门而入,门应声而开,一股冷风扑面而来。

院内空无一人,只有月光洒在青石板上,显得格外冷清。丁宝友四处张望了一番,没有发现刘浩屿的身影。他心中一惊,难道刘浩屿已经离开了?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丁宝友突然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传来,他猛地回头,只见一道身影在黑暗中迅速闪过。他大喝一声:“抓住他!”家丁们纷纷扑了上去,但那道身影却如同鬼魅一般,瞬间消失在黑暗中。

丁宝友心中一惊,他知道这次恐怕是惹上了大麻烦。他连忙带着家丁们回到王家府邸,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王霸才。

王霸才闻言大怒:“废物!连一个年轻人都抓不住!”他瞪了丁宝友一眼,然后沉声道:“既然他跑了,那就派人去四处搜寻他的下落。一旦发现他的踪迹,立刻向我汇报!”

丁宝友连忙点头称是,他知道这次的事情已经超出了他的掌控范围。他心中暗自祈祷,希望那个刘浩屿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不要给王家带来灭顶之灾。

……,夜色如墨,深邃而神秘,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沉浸在这无边的黑暗之中。在这寂静无声的夜色中,一道身影悄然出现在王霸才的背后,伴随着一个淡淡的、几乎要被夜色吞噬的声音:“不必如此大费周章了,我已然至此。”

王霸才心中一惊,转身望去,只见一位年轻公子立于夜色之中,他的面容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尤为清晰,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瞥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刘浩屿,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道:“你就是那位胆敢买下李世龙四合院的年轻人?”

刘浩屿微微颔首,声音平静而坚定:“正是。我购下那所宅邸,本意是在这繁华之地觅得一处清净之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不想惹是生非。我只求有一处栖息之所,过自己的日子。”

王霸才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屑,他冷笑道:“年轻人,你的想法固然美好,但现实却往往残酷。那李世龙的宅邸,早已被我王霸才视为囊中之物。你若识相,便应主动离去,将那座宅子给我留下来。”

刘浩屿听后,面色依旧平静如水,他淡淡地看了王霸才一眼,道:“王霸才,如今已是大明洪武三年,早已不是你可以为所欲为的时代了。我买下的宅子,岂能由你说让就让?”

王霸才闻言大怒,他厉声喝道:“小子,你竟敢如此无礼!你可知道,惹怒了我王霸才,会有什么后果?”

刘浩屿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着一股从容不迫的气质,他淡淡地说道:“王霸才,我刘浩屿虽非江湖中人,但也知道敬酒不吃吃罚酒的道理。你若是想以势压人,恐怕要失望了。我刘浩屿虽不才,但也不是任人欺凌之辈。”

王霸才怒目而视,似乎被刘浩屿的这番话激怒了。他怒吼道:“好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你既如此不识抬举,那就休怪我王霸才不客气了!我不仅要收回那座宅子,还要让你在这应天府之中无立足之地!”

刘浩屿闻言,面色依旧平静如水。他淡淡地看了王霸才一眼,道:“王霸才,你且听我一言。我刘浩屿虽非富贵之家出身,但也知道做人的道理。我买下那座宅子,并非为了与你争斗。若你真心想要那座宅子,我可以与你商议一个合理的价格。但若你执意要以势压人,那我也只能奉陪到底了。”

王霸才听了刘浩屿的话,心中不禁一凛。他从未见过如此从容不迫的年轻人,即便是在这应天府之中,也少有能与他相提并论的人物。他心中不禁开始重新审视起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来。

夜色依旧深沉,但在这寂静无声的夜色中,一场关于宅邸的争斗已然悄然展开。刘浩屿与王霸才之间的对话虽然简短,但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却足以让人深思。在这个繁华的应天府之中,究竟谁才是真正的胜者?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