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7章 思前想后前因后果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57章 思前想后前因后果

刘浩屿怀揣着梦想与期待,踏上了未知的旅途。他穿过崇山峻岭,跨过湍急河流,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站在了保定府这座古老而繁荣的城池之前。

保定府城,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北直隶平原的怀抱之中。城墙高大坚固,历经风雨洗礼,依然屹立不倒,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辉煌与沧桑。城内街巷纵横,商铺林立,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刘浩屿望着眼前的保定府城,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与憧憬。他想象着自己从应天府一路走来,努力去实现心中的抱负。于是,他深吸一口气,迈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这座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城池。

走进保定府城,刘浩屿被这座城市的繁华与美丽深深吸引。他沿着青石铺就的街道前行,两旁的商铺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众多行人的目光。他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感受着这座城市的脉搏与节奏。

然而,随着夜幕的降临,刘浩屿意识到他需要找一个安身之处。他四处张望,寻找着合适的客栈。终于,在一条幽静的小巷尽头,他找到了一家古朴典雅的客栈。客栈门前挂着两盏红灯笼,散发着温暖的光芒,似乎在向他招手。

刘浩屿走进客栈,只见店内干净整洁,布局雅致。他向店主询问了房间的价格和条件后,选择了一间位于二楼的雅致客房。房间内布置得温馨而舒适,床铺柔软舒适,让人一躺上去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安顿下来后,刘浩屿站在窗前,眺望着保定府城的夜景。夜空中繁星点点,如同钻石般闪烁,与城池里的灯火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刘浩屿躺在床上,感觉时间过的太快了,好像只是转眼之间,自己从现代的社会穿越来到大明这个时代,已经整整10个年头了,现在是1380年大明洪武十三年,根据后世的历史记载,再过十年朱元璋就要杀他手下的大臣李善长了。

在后世的历史记载中,李善长作为朱元璋麾下的重要文臣,自1354年跟随朱元璋之后,便成为了其最信任的部下。

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过程中,李善长不仅负责后方工作,如驻守根据地和征调粮草物资等,还出谋划策,尤其在朱元璋迷茫时,为他指明了方向。

李善长曾经被朱元璋视为汉朝的萧何,足见李善长此人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之重。

也许是由于朱元璋的倚重和赐予的免死铁券,李善长开始骄纵,与朝中大臣结怨,导致大臣们对他非常不满。即使朱元璋提醒他低调行事,不要树敌太多,但李善长并未放在心上。

其实主要还是李善长与胡惟庸案的关联,胡惟庸谋反案发生在1380年,而李善长被杀则是1390年,两者相隔了10年。

主要原因也许是,因为李善长的亲人丁斌是以前胡惟庸的幕僚,李善长又亲自找朱元璋求情,这才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在严刑拷问丁斌后,他透露了李善长之弟李存义父子与胡惟庸来往密切。

朱元璋考虑到李善长作为皇亲国戚,知道胡惟庸谋逆却不举报,这被视为“朝秦暮楚”,大逆不道。

尽管虞部郎中王国用为李善长喊冤,但朱元璋仍旧怒气冲冲,决定杀掉李善长全家。

1390年,77岁的李善长在应天(今南京)被斩首示众,全家七十余人全部被杀。

总的来说,大明1390年朱元璋杀李善长是出于政治猜忌和个人恩怨的交织。虽然李善长对朱元璋有着重大的贡献和地位,但他后来的骄纵行为和与胡惟庸案的牵连,使得朱元璋决定将他处决。这一事件也反映了明朝初期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复杂性。

据传说的野史记载,在1390年,朱元璋要杀李善长的时候,李善长扑通一下跪倒在地上:“万岁,我现在都77岁了,还能干什么呢?”

朱元璋连眼皮都没有抬一下,冷声说道:“历史上司马懿七十多岁尚且有背叛主人的心思,你难道就没有吗?”

接下来,朱元璋毫不犹豫的把李善长一家七十余口人全部诛杀,在当时来说算是惨绝人寰了!

大家都知道,李善长是大明朝的开国元勋,地位还在徐达之上,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朱元璋如此高看的人物,为何在本应安享晚年幸福的时候,却死在了朱元璋明晃晃的屠刀之下呢?

想当年,李善长的战功赫赫,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然而,随着他地位的不断提升,他有点飘然自得了,更没有选择明哲保身 进退自如的人生轨迹,反而沉醉于大明富贵和自己手中权力之中。

后来李善长每日与一些王族贵胄相互勾连,全部都落在了朱元璋眼里,朱元璋认为李善长无疑是在发展自己的党羽。而且,李善长儿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之后,这让李善长自认为自己李家已是皇亲国戚了,后来行事就愈发肆意张扬了。

还有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曾经被指为胡惟庸的党羽,按照大明律当株连九族,可是朱元璋当时念其李善长的功劳,在1380年的时候饶过李家。但是李善长对朱元璋竟然没有感恩之意,这点也让朱元璋心生不满和芥蒂……

还有一次,朱元璋生病无法上朝理政,李善长竟然没有亲自去探望朱元璋,而是只派自己的儿子去看望朱元璋,这点被朱元璋认为李善长狂妄自大、心怀不轨,有不臣之心……

到了后来,李善长意识到朱元璋对他有敌视之心了,便找朱元璋提出告老还乡。

……但是李善长回到家中之后也没有安分过,想在老家招兵买马,壮大他李氏家族的势力。有人担心被李善长牵连,很快便把李善长在自己老家招兵买马的事情,上报到朱元璋那里。就这样朱元璋对李善长的新仇旧恨就一并爆发了。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伴君如伴虎,在大明一些权力的游戏中,李善长未能把握好时机和分寸,最终落得全家族被灭悲惨结局。

这不仅是李善长一个人的悲剧,充分反映了在古时候,封建皇权统治下的残酷与无情。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霸业,对昔日自己麾下功臣毫不留情,让后人感叹封建王朝权力斗争的无情与残酷。

然而,刘浩屿认为,大明李善长的命运并非一个时代的个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无数功臣名将在功成名就后,一般都因未能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吃老本的心态十分严重,没有恰当处理好与封建皇权主人的关系,最后还是要陷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在历史的洪流中,每一个人的命运都仿佛被无形的巨手操纵着,即使他们身处其中,也难以窥见全貌。

刘浩屿,这位深谙大明历史沧桑的现代社会人士,此刻正沉浸在对过往岁月的沉思之中。他的脑海中回荡着关于朱元璋与李善长之间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尽管这段历史将在遥远的十年后才能真正上演,但他却选择不去提醒那位即将陷入悲剧的大臣——李善长。

李善长,一个曾经在大明开国之初立下赫赫战功的杰出人物。他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深邃的智慧,为朱元璋的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中,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当大明江山终于稳固,当百姓终于迎来久违的和平之时,李善长却渐渐迷失了自我。

或许是因为长期的征战,和权谋斗争让他感到疲惫不堪,或许是因为功成名就后的,得意忘形让他变得狂妄自大。总之,李善长开始做出了一系列损害大明国家和老百姓利益的事情。

他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结党营私,将大明国家的财富和百姓的苦难,视为自己享乐和满足私欲的工具。他的所作所为不仅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强烈不满和愤慨,也让他与朱元璋之间的君臣关系,变得岌岌可危。

朱元璋,这位从草根逆袭成帝王的传奇人物,自然容不下任何人对大明国家和百姓造成损害的行为。他深知李善长曾经的功劳和付出,但更明白作为一国之君的责任和担当。他无法容忍李善长的所作所为,让其继续损害大明的根基和百姓的福祉。因此,当一切都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时,朱元璋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杀李善长。

这个决定对于朱元璋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他深知李善长对于大明王朝的重要性,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而做出决断。而李善长则在这场权力斗争的旋涡中,逐渐沉沦最终走向了毁灭的深渊。

刘浩屿深知这一切的因果和必然。他明白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逻辑,任何人都无法改变或逆转。即使他能够预知未来十年后所发生的事情,但是他也不想去改变李善长的命运。因此他选择保持沉默,不去提醒李善长即将面临的悲剧。因为他知道李善长的性格和行为是一个该杀之人……

在这个时刻刘浩屿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残酷。他明白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棋子,即使是最杰出的人物也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

然而,对于自己来说,改变大明的一些人的命运轨迹还是可以的,以前发生过的就没有办法了,要是从现在开始想改变一些人的命运,还是能够做到的,只是自己要考虑要救那些人,对于大明历史上的那些奸臣、腐败贪得无厌之人,还是让他们死在朱元璋的屠刀之下好了……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