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章 三清分家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34章 三清分家

这天地间如今有六位混元圣人,至于天玄子如今成圣时机还未到。

且说三清成道之后,因为对道的理解不同,所以收徒的标准也不同。

老子教旨,乃喜清静无为,讲究无欲无求,体悟自然之道,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是故,门下所收,非大毅力者,难得其青睐,至今弟子唯有一人,名曰玄都,实为寥寥无几。

元始天尊,则极重门下弟子之资质与慧根,要求经过层层考验,乃可得其认可。

自创教以来,元始共收徒十五人,其中云中子、南极仙翁、燃灯道人俱为珍贵之材。

燃灯道人本乃紫霄宫门下,见三清势大,欲拜于其门,然其身份较为尴尬,元始乃以道义相向,收为记名弟子。

赐封阐教副教主,一併管理昆仑山阐教众人,权衡各方。

除此之外,还有:九仙山桃园洞之广成子、

太化山云霄洞之赤精子

二仙山麻姑洞之黄龙真人

夹龙山飞云洞之惧留孙

乾元山金光洞之太乙真人

崆峒山元阳洞之灵宝大法师

五龙山云霄洞之文殊广法天尊

九宫山白鹤洞之普贤真人

普陀山珞珈洞之慈航道人

玉泉山金霞洞之玉鼎真人

金庭山玉屋洞之道行天尊

青峰山紫阳洞之清虚道德真君等

皆为各仙之佼佼者,共称为十二金仙,法力高深,仙风道骨,声势颇为显赫。

然而,通天教主则另有所见,信以有教无类,向道之心者皆可得道,锡福无量,彼愿来者皆不拒绝。

是故,诸如早前被老子与元始拒绝之众,皆陆续聚道于他门下。

通天之弟子人数众多,汇聚成庞大声势。

其下更有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四大弟子,兼有金箍仙、毗芦仙、乌云仙、长耳定光仙、金牙仙、虬首仙、灵牙仙。

赵公明、云霄、碧霄、琼霄、罗宣等入室弟子,记名弟子更是不可胜数。

形成万仙齐至之景象,气势磅礴,声势一时无比。

然此网络虽庞,然闹音喧嚣,昆仑之山终究不复平静。

通天教主之弟子,多数妖怪化形,性情野性难驯,聚众相扰。

更与元始一派多有仇怨,是以引发元始之极大不满,心有所惧,深知如是,未来大势必将影响不已。

元始时常遥观昆仑,见弟子纷拥,门庭若市,诸事杂恼,道德之音迷失无所,既感愤懑,更觉无奈。

每于深夜,元始潜心思索,叹昔日之宁静,今散而无复,遂欲寻机提携其门下弟子,明确三清之意,教以道德教化。

时至今日,昆仑山间,气氛愈发紧张。

元始天尊一脸铁青,凝望着通天教主,气愤难抑,闷声道:

“师弟,收徒之事,理应重资质与慧根,然尔倒好,收了一批扁毛畜生,此等道行浅薄之辈,如何能传我门下大道法则?”

通天闻言,怒火中烧,目光暴烈,怒声回应:

“大道之下,万千生灵皆为平等,凡有九窍者,皆可成仙。即便鸿钧老师亦是有教无类,何以尔竟如此妄言?岂有此事!”

其气势汹汹,面露不平之色,正欲为自己辩白,然语气中已透出焦躁与愤慨。

老子,素以无为而闻名,虽见二弟争执,却始终无所偏袒,心中暗自叹息。

然经年教化,原本宁静之昆仑山,今已被扰得鸡飞狗跳,满山畜生纵横,纠纷频繁,纷杂之声扑耳而至,正是对浩然道理之亵渎。

老子喟然长叹,说道:

“通天师弟之弟子,确实不当,整日吵闹,竟难见半分修行名士之德行。”

言语虽无刻意想要伤人之意,然言语如刀,锋利见骨,直刺心头。

通天教主一听此言,更觉愤怒,他指着元始,面色涨红,气声道:

“你……你们……哼,即是如此,我便走了,亦不污尔等之昆仑山!”

通天怒气冲天,甩袖而去,气焰万丈,霎时风声呼啸,似乎连空气都为之震动。

老子与元始两人皆为震惊,未曾料想通天一怒之下,竟敢弃宗而去。

心中各自有意相留,却都不肯示弱,惶恐之间,其关系却愈发微妙。

通天已然走出不少步伐,似无反顾之意,眼睁睁任其愤慨离去,不知转头是何景象。

末了,老子终于忍不住,叹气一声,沉声道:

“罢了,罢了,既是如此,我也去另寻他处,寂静独修,可少入此纷争。”

话落,便径直离去,不留一言半语,目光如虹,似有些伤感,然而决意已定。

自通天离开昆仑山后,带领众弟子,游至东海之畔,得金鳌岛,乃筑碧游宫,朝夕开坛,讲解上清大道。

气势恢宏,声势如虹,令洪荒之地风起云涌,无数生灵纷至沓来,求索道理,礼拜师尊。

彼时,东海之水,如波涛涌动,真道之音,回荡不绝,举世震动,蔚为壮观。

通天教主,端坐于青石之上,神清气爽,自然灵动,口中吐出道理诸般,诸弟子环坐而听,神情专注如醉。

道法无边,诲人不倦,时而运转天机,显化诸妙,时而讲述洪荒之事,引众谈笑风生,教化颇多。弟子们争相求教,气氛热烈,心中向道之志,愈发坚定。

与此同时,老子于首阳山间,寻得一处幽静宝地,八景宫巍然屹立,云雾缥缈,似与天接壤,风景如画。

他携玄都大法师,共同讲道论道,融道理于简单之中。

时常闲暇之际,炼丹炼器,搜集天地灵药,通达自然之法,韵味悠然。

不提三清分家。

且说,时至洪荒,四方游荡,苍生苦苦,冤魂孤鬼于天地之间,终不得所归。

此时不周山脚下,后土走出巫族部落,眉头紧缩,心中愁苦满怀,踏遍荒野,游历于洪荒之地,欲寻解之法。

后土者,巫族中的异类,性情温和,不爱争强斗胜,常以仁德为怀。

一路所见,四处游荡之冤魂,皆面容憔悴,神情黯然,随风而散,似乍然显现,亦似朦胧失影,令后土感怀不已,心中悲痛,难以自抑。

道:“此等孤魂,终无依托,往者已逝,今者无存,未免可怜!”

思绪渐远,后土沉浸于此。

然不觉已行至血海边,望那滔天血浪,心中感慨万千,愈发愁绪难解,独自伫立,思及往事,困惑难言。

天玄子见了,显出身形问道:“后土道友,何以至此,沉吟不语?”

后土稍惊,回视其人,恭敬施礼,答曰:

“天玄道友,贫道此来,乃见洪荒之中,四处孤魂野鬼,欲为他们寻个安身之处,然不知何以为之,心生困惑,故而独思于此,难以自拔。”

天玄子听此,面露沉思之色,心中略有主意,随即言道:

“若欲解决此困,何不建立轮回?以为冤魂寻安,善恶皆能各有归处,则众生有道,何不为之?”

后土闻言,惊喜欲绝,心中明悟,犹如黑夜中见晨曦。

然复道:“然此轮回之法,所需法力、因缘,及诸多因果,贫道之能微薄,何以堪之?”

天玄子安慰曰:“无妨,后土道友乃是巫族后裔,浑然天成,若能设立轮回,必能承载阴阳之气。

只需依照道理,凝聚诸多冤魂,以道化之,化作轮回之根基,便能引发轮回之轮,助众生归处。”

后土闻之,暗自思量,心中渐生决意,仙缘所引,行至此,方知所欲之道,非徒以法力之强,更需要善念、常心。

于是,定下心志:“请道友教我,如何建立轮回之法,以冤魂归处,我愿倾尽心力。”

天玄子微微一笑,回说道:“建立轮回,需集天地灵气,浓聚五行,镇压冤魂之气,方可成立。然兄台有善念在心,必能成事。”

后土应允,心中千感万绪,遂道:“我当不负所托,愿尽力以行之。”

后土凝视血海,心中豪情激荡,气宇轩昂,遂显巫祖真身,人参蛇尾,挺立而立,背后七手空间不可测量,双手握腾蛇,犹如托举苍穹。

此刻,后土的眉宇之间,神采奕奕,尚望向那冤魂众多,心中坚定,遂高声言道:

“我欲舍身,化作六道轮回,引无边弱水,复兴众生。愿为此道,虽死无惧!”

每一句话,气势如虹,震动八方。

后土的声音如战鼓,从山间传至四方,久久不息。

“我愿舍身,承受无尽之苦,除却万灵怨念,使诸生安宁。愿清此苦海,心有所安。”

“我愿舍身,行轮回生死之责,造福域内,化生无数。”

“我愿舍身,化身六道轮回,以全天数;六道轮回,立!”

后土大喝,声震云霄,言罢,磅礴之气在四野之间涌动,呼唤天道,聚集灵气,似乎映照出一片亮光,随即冲霄而起。

此乃造福洪荒之举,后土生而为巫祖,其志心千古,魔道虽多,然后土执念坚定,唯愿万灵有处,一场盛大之承诺正在展开。

天道感应,浑然震动,似有灵异之音自冥冥传来,降下无量功德。

那功德分为两部分,其中较大的那部分被后土吸收,化作平心娘娘。

另有半成飞向天玄子。

所降之物,光华璀璨,粒粒如星,瞬间纷飞,将其凝聚于后土周身,犹如九天之上的彩云,绽放万丈光芒。

刹那间,金轮大作,璀璨夺目,辉煌照耀四方,其内有至高之意涵,于是形成一个硕大的功德金轮,自其身后浮现而出。

后土的身影在这轮回之光之中,渐渐隐没。

那金轮大放异彩,化为一道流光,似乎把她的宏愿传递至天际,直抵道域之巅。

万道朝宗,众生共鸣,所有冤魂念头齐聚,纷纷朝后土跪拜,似乎感激之情遽然涌现。

光芒渐渐散去,意念如潮水般涌出,待这一切复归虚无之时,轮回地狱的影子渐现于洪荒,仿佛将万古苍生之命运缠绕,注入其中。

此轮回地狱乃后土亲手所创造,以因果力为源,以冤魂流为体,集万道之力,共同成就。

后土最终被光华吞没,化为轮回之河的守护者,其伟大意志彷如星辰。

骤然之间,一片经文朗诵声凭空响起,似从天穹降下,句句名言传递而来,犹如晨钟暮鼓,教化众生:

“尘归尘,土归土,灵魂归于后土。”声声入耳,荡涤心灵,犹如甘露滋润万物。

众生听闻,皆心有所感,随之膜拜,纷纷合掌念诵,宛如阵阵波浪,声声相应,渐成潮流。

各族众生不论人妖,皆尽诚心,向后土娘娘祈祷,语调恳切,言辞恭敬。

念力汇聚,宛如滔滔江水,向六道转轮投射而去。

后土则静静站立,容颜庄重,面庞映衬着光华,似乎从她身上流淌出一种无形的力量。

只见那转轮在众生念力的庇佑下,越转越快,忽然辐射出璀璨的光辉,周围的孤魂野鬼见此,不再徘徊,纷纷被吸入其中,迅速涌向轮回之门。

轰然一声,巨轮炸开,如雷霆贯空,震动大地,一股浩荡之气从中涌出,掀起狂潮,向四面八方扩散。

倏忽之间,光影交错,璀璨之光自巨轮裂开处散发而出,有如星河倾泻,宛如一幅场景万千,波澜壮阔,目不暇接。

而后,随着光华溢散,天地似乎被重新铸造,正在生成一个新世界。

彼时,只见一泓清水从天而降,潺潺流动,于是那黄泉水便在这新世界中流淌而成,渗透大地,千流万汇。

此水澄澈而又温柔,仿佛携带着万古怨念,净化着一切。

而在水流之上,渐渐有一座桥梁显现,跨越黄泉水域,名曰奈何桥。

此桥之上,浑然如虹,晶莹剔透,似有七彩长虹相护,乃替众生界定生死之路,安放孤魂之位。

桥头有引渡灵魂之神,慈眉善目,手握金尺,面带笑意,恭迎前来之亡灵。

随着时间推移,各式景象在黄泉水中显现,岸边草木葱茏,宛若安宁之地。

在此地,一个个微光点点流转,皆为各类亡灵归位之象,万般风情尽显于此,然其间无一烦恼,无一孤寂。

轮回之道逐渐成型,众生皆可得道,众魂归位。

后土见状,心中满是欣慰,眼中泛起泪光,面带微笑。

此乃她拼尽一生之力所成,心底满盈的平静、安详,也成就了无数生灵的宿命。

此时,六道轮回渐现法则,自此之后,众生将不再游荡于天地之间,皆有归处,无论善恶,皆可入道,因而流落于此的孤魂,皆可得安身之所。

在这浩荡的生死交替之中,往生之者,源于因果,归于后土。

天道在此时机,旋即感应,岁月如梭,君临四方,冥冥之中,余音袅袅传入时空。

伴随这片过往,天道之思愈发清晰,便以无形之力参予洪荒,记载下后土之盛举,亦刻印于天。

天玄子得了一份功德,朝着地府微微鞠躬言道。

“娘娘慈悲!”

此时无论是首阳山的老子,昆仑山的元始,金鳌岛的通天以及住在三十三天外娲皇宫的女娲娘娘具是朝那地府方向缓缓鞠了一躬。

叹了口气,漠然无语!

西方须弥山,接引、准提也是默默望望向地府,微微一礼。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