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章 朝代秘辛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26章 朝代秘辛

此时,在石马村的一处住宅中,王家兄妹三人满怀激动地朝着主簿李文远的住处走去。白天与李辰的谈话,在他们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尤其是他关于改革朝廷、提升教育以开启民智的见解,更是让他们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深深的佩服与敬仰之情。

如今,他们想要将这些想法向主簿李文远汇报,并且希望能够拉拢李辰。三人来到门前,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吧。”屋内传来李文远的声音,带着几分倦意。原来,他刚刚安顿好百姓,正准备休息。

王文斌推开门,带着弟弟王武杰和妹妹王雅婷走了进去。只见李文远坐在一张木椅上,抬眼看向三人,随后立刻起身向三人行了一礼,说道:“不知两位公子和小姐来找老夫所为何事?”

“主簿大人,打扰您休息了。”王文斌拱手行礼,态度显得格外谦恭。

李文远笑道:“大公子,您这可真是太抬举我了,‘大人’二字可不敢当啊。”

王文斌犹豫了片刻,开口说道:“今日我们与那位救治受伤百姓的李公子交谈了一番,不知大人您是否知晓此人?”

“嗯,刚才赵大有和我说过这个事。没想到在这还能遇见这样的奇人异士,他那救治手段确实高明,我还是头一次听说这样的救治之法,正想着等明日去见见这位李公子呢。”李文远说道。

王雅婷接着说道:“是这样的,今天这位李公子救治那位受伤百姓之后,我们和他谈论了一些朝廷大事,他提出了不少颇具见地的想法。我们觉得,或许这位李公子颇具才干,所以想来向主簿大人讨教一下。我们想要拉拢此人,他不仅医术了得,才华更是令人惊叹。”

李文远听到王雅婷的话,说道:“哦?不知这位李公子都说了些什么?竟能让两位公子和小姐亲自前来,我倒想听听看。”

王文斌迫不及待地接过话头,眼中带着一丝敬佩之色,说道:“李公子说,当前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外部威胁也在逐步增加。百姓生活困苦,朝廷若不加以改革,恐怕民心会日渐离散。”

李文远眉头微微一挑,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冷笑,说道:“然后呢?他还说了些什么?”

王文斌接着说道:“他提议,要通过教育来提高百姓的认知水平,减少官场腐败,提升朝廷效率。他认为,改革是关键。但要想成功,必须有朝廷的支持和改革者的决心。否则,只会成为空谈。他还提到,军队应加强训练和纪律,并建立一套合理的晋升机制。”

王武杰也插话道:“李公子还特别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提高百姓的文化水平,才能让整个天启朝更加稳定和理性。”

听完三人的描述,李文远没有立刻回应。他的目光冷冷地扫过三人,嘴角微微扬起,透出一丝嘲弄的笑意。随后,他缓缓站起身,背着手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夜色,语气冰冷地说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而已。”

王雅婷显然不解,急忙问道:“主簿大人,您这是什么意思?李公子的言论难道不可取吗?”

李文远轻哼一声,转身看向他们,眼中闪过一丝轻蔑,说道:“这世上像他这种妄想改革天下的人,历朝历代都不在少数。他提出的那些所谓‘高见’,听起来或许美好,但根本行不通。你们可曾想过,朝廷的制度并非偶然形成?任何制度的存在,都有其根基和合理性。你们真以为,几个书生空谈一番,就能解决这些几千年来积累的问题?”

王文斌愣住了,王雅婷也一脸困惑地说道:“可他说得确实很有道理,改革会让朝廷变得更好,让百姓……”

“不!”李文远打断她,眼神冷冽,“正是因为这种空谈,才会导致更多的混乱。你们知道吗?近的不说,就说历朝历代。往前推个几千年,你们可知秦朝?那可是曾经盛极一时的强大王朝,多少帝王都想要效仿。”

王文斌说道:“请主簿大人指教。”李文远说道:“这些是我和令尊来到这清河县赴任后,我在查阅清河县县志时看到的。秦朝当时在诸国之中并非强国,在秦武帝时,担任宰相的王博也提出了与李公子相似的建议,并且改革还成功了,使得秦国国力在短短几十年里达到巅峰,横扫周围九国,最终实现统一。”

“按照县志的记载,当时秦朝的工商业繁荣无比,鲁班派更是和道门、佛门平起平坐,鲁班派的机关术更是创新地制造出一种叫火器的东西,百步内可轻松射杀身穿重甲的精兵。可就是这样一场成功的改革,却让秦朝盛极而衰,在短短不到几个月的时间里,整个国家就分崩离析。秦朝太子在分裂的几十个国家中想要重复前人的改革,虽然改革成功了,国力也是周边诸国中最强的,甚至还把鲁班派的机关术——火器给弄了出来,但也是奇怪,同样在短时间内土崩瓦解,鲁班派的机关术也就从此失传。”

“在后世的几个朝代中,不是没有人想要像秦朝一样进行改革,但是统统都失败了,没有一个朝代改革成功过。唐朝你们知道吧,传承了三百八十年,离我们现在八百多年。原本朝廷内外还算稳定,可就是最后一任皇帝——李厚帝,想要效仿秦朝进行改革。刚开始的时候非常成功,听说还把失传的鲁班派机关术给找到了。但同样也是因为种种原因,搞得朝廷内外交困,各个党派之间不和,相互倾轧,传承三百八十年的唐朝一朝崩溃。”

“历朝历代都有不少像李公子这样的人。就说当朝太祖陛下当政之初,也曾有一位传奇宰相,他也想要效仿秦朝的‘改革’。他主张削弱地方势力,重用贤臣,振兴朝廷经济,推行百姓教育政策。”

王文斌闻言,顿时意识到李文远说的是何人,说道:“您是说……第一位宰相?”

李文远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冷嘲热讽,说道:“没错,这位宰相当时风头正劲,太祖陛下也一度十分倚重他,认为他能挽救朝廷。但他推行的那些改革,才不过几年,便因触动了地方豪强和朝中旧势力的利益,引发了严重的党争。最后,这位宰相被人诬陷入狱,惨死天牢。这就是所谓的‘改革’。”

王武杰不由得吸了一口冷气,说道:“竟然如此……”

王雅婷惊讶地说道:“这怎么可能,如此强盛的秦朝,怎么说没就没了,就算是有造反的,也不可能这么快啊。”

李文远轻轻摇头,语气渐渐变得沉重,说道:“这就不得而知了。刚才说的这些,哪怕是一般的王宫贵族、世家豪强也没多少人知道。我说的这些在清河县县志当中也不过寥寥几笔而已。”

“改革从来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成功的。就说百姓的教育,连饭都吃不饱,又何谈教育?每年给夫子的束脩就不是一般人家能给得起的。它涉及的利益太广,任何触动旧势力利益的行为,都必然遭到强烈的反弹。而李辰这样一个外人,他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做到这些?他的想法,听起来固然理想,却毫无现实可行性。要是这个李辰有看过历朝历代的史集,那就说得通了。不过这样的秘辛也不是普通人能够接触到的。如果是他自己的想法,那么这个李辰倒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怕他有什么特殊身份。”

王文斌、王雅婷和王武杰三人深深皱起了眉头,之前对李辰的钦佩此刻渐渐消退。他们原本觉得李辰的见解新颖独到,但经过李文远的分析,顿时意识到自己或许过于天真了。

“所以,李公子的这些言论……真的只空空谈吗?”王雅婷喃喃道,语气中透出失望。

李文远走回桌边,轻轻敲了敲桌面,说道:“不仅是空谈,更是毫无根据的幻想。不要被他表面上看似深刻的言辞所迷惑。几千年来,纸上谈兵之人,历来只是给世人徒增笑料罢了。又有几个人是秦朝时的王博呢?大公子、二公子还有小姐,现如今朝局不稳,令尊也是因此被贬到清河县。这个李辰,我看他不像是普通百姓,你们还是和他保持距离为好。”

王家兄妹三人默默点头,心中对李辰的崇拜已然消散了大半。此刻,他们才意识到,或许李辰并不像他们想象中那样高明,也许他的那些想法,终究不过是无根的空中楼阁。

李文远又说道:“公子、小姐,你们要是对这些感兴趣,等回到县衙可以去看看清河县的县志。这县志保存完好,是如今为数不多的记录历朝历代的典籍,估计连皇宫大内也找不出几本。”

“主簿大人教诲的是。”王文斌等人恭敬地说道,眼中多了一分清醒。

李文远最后又道:“虽然不知道这个李辰到底是什么人,但是就以他的医术来说,全天下也找不出几个。能够交好,我们还是和他交好。”

此刻的李辰,打死他都不会想到,因为吹牛皮装逼过头,好不容易才多出来的三个小迷弟就这样没了。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