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1章 姥姥的姐弟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 1章 姥姥的姐弟

在中国广阔的大地上,历史的长河中,逃荒是一个沉重而又无法回避的话题。

我姥姥就亲身经历过这样一段艰难的岁月。

姥姥出生于1919年的初夏,正是不冷不热的时候。姥姥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本来是两个弟弟,一个出生后就没养活)然而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安稳的生活就是一种奢望。

听姥姥说太姥姥只是记得是阴历的四月份,具体哪一天都不知道。

那是一个天寒地冻的冬天,鲁省遭遇了罕见的自然灾害,连续的旱灾让庄稼颗粒无收,饥荒像幽灵一样笼罩在每一个家庭上空,为了活命,不得不踏上了逃荒之路。

姥姥的老家是鲁省的,在姥姥四五岁岁的时候,也就是1924年的时候,家里实在是没东西吃了,我太姥姥带着她们姐弟五个一路逃荒到了晋省,到了晋省,就在野外小树林里搭个小棚子住了下来,太姥爷带着几个孩子去讨饭,也是没办法,1920年华北五省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晋省也是经历了四十多了没遇到的大旱灾,庄稼颗粒无收,还好晋省离山区近,靠上吃山,还可以混点吃的。

逃荒的路上,艰难和困苦如影随形,食物贫乏,饥饿难耐,姥姥他们不得不靠沿途的施舍和乞讨为生,有时候讨不到吃的,就吃野草和树皮,更令人心痛的是面对生存的压迫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讨饭时候有一户人家说“你们这么多孩子也养活不了,不如给我们两个吧。”以前养不起的孩子,就都是口头上说说就行了,也不用出领养手续的。太姥姥也是为了给几个老姨老舅他们找个活路,互相又留了联系方式,以前哪有电话手机呀,一封信都有可能收不到的,只有地址信息,然后把两个老姨留在了晋省,送给当地的人家,的一个小城市。

姥姥的两个姐姐就这样留在晋省,换取一点粮食和活命的机会。当时姥姥虽然年幼无知,但是她清楚的记得姐姐们离开时的泪水和紧握的双手,分别那一刻仿佛时间都凝固了,空中弥漫着生离死别的哀伤。

一路又往南边走,反正是听说哪边有个活路就往哪边走,一路上漫无目的的走。

这一路来,遇到的行人皆是为了口吃的而奔波。在逃荒之前,他们都需要路引,但姥姥他们没有。于是,他们只能选择走小道,避开大路。小道上行人稀少,路边还有些野菜可以采摘食用。虽然不能保证饱腹,但至少能够延续生命,不至于饿死。

随着接近安市,逃荒的人数开始增多。沿途到处都有人居住,可以看到别人家的房檐下、地里的麦秸的人数逐渐增多。一路上,无论在哪里都有地方可住,比如别人家的房檐下、地里的麦秸垛等等。这些地方成为了大家临时的栖息之所。

太姥姥太姥爷带着姥姥姐弟五个在安市的棚户区住了下来,又捡了破油毡搭个小棚子,算是马马虎虎的的有个安身之处。

太姥爷也不敢多休息,带着老舅去找活干,那个时候哪有那么多活呀,在仓库里扛大包也没多少,一天到晚累的像条狗一样,也只是勉勉强强的混个半饱。太姥姥带着姥姥和老姨留在棚户区,还好邻居都是这样过来的人,有缝缝补补洗洗涮涮的活也会给太姥姥她们介绍。

就这样又过了两年,太姥姥和太姥爷听说豫省那边现在有个活路,然后商量几天决定去豫省。

说走就走,太姥爷让太姥赶紧收拾行李,其实哪有那么多行李,只有两床破破烂烂的被褥,还是别人不要的,太姥捡回来了,几件补丁摞补丁的衣服,破锅烂碗,就这些破烂,也要收拾好带走的。

太姥爷推着独轮车,(那个时间还没架子车,就是一个轮子的都称呼叫独轮车)把行李放上去,又把老舅和姥姥抱上坐着了。

路上走了八九天才到豫省边界,一路上走哪讨饭讨到哪,还好路上没有下雨,让不然更遭罪啊!

就这样到了豫省的一个小村子里,村里民风淳朴,在那个缺吃少喝的年代,很少人会收留逃荒的人。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