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173章 搓衣板和木澡盆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 173章 搓衣板和木澡盆

米云今天想分享的两样用具就是木澡盆和搓衣板,这个在米云的前二十年生活中都有广泛的用到和接触。搓衣板还会配上一个棒槌,就是用来沥干水分的棍棒,在电子产品没有发明之前,几千年来,人们都是用棒槌敲打衣物沥干水分,搓衣板也成了家庭的润滑剂,还有玩笑话,夫妻吵架后动不动就让跪搓衣板的。

木洗澡盆也可以叫脚盆,农村的土话都喊脚盆,还有个脸盆,这都是用了几千年的物品。小时候常用来洗澡的盆子就是木澡盆。几十年了,依然能用。除了用来洗澡外,还可以用来洗菜,洗红薯,洗衣服等。

搓衣板是90年代以前的主要洗衣工具,一块木板上开出一些槽,放在木盆里面,撒些洗衣粉在衣服上面,放在搓衣板上搓洗。然后再去井边洗,有专门用来洗衣服的井。

在这个电子时代,我们几乎无法想象没有洗衣机的生活。然而,在现代便捷之前,中国的劳动妇女们依赖着搓衣板和棒槌来洗涤衣物。这些古老工具的历史渊源深厚,而其中一块特殊的搓衣板竟然隐藏着皇室传奇,这不仅是生活方式的变革,更是家族的骄傲。

搓衣板不仅仅是一种劳动工具,它承载着中国妇女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在洗大件衣物时,搓衣板比双手揉搓更省力、更节约时间。但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搓衣板逐渐发生了变化。

搓衣板是一种传统家用工具,用来洗涤衣物。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化的洗衣机几乎取代了它的位置,但是搓衣板始终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物品。它的发明与发展富有故事性。

搓衣板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当时人们使用石头或砖块来摩擦和清洗衣物。晋朝时期的中国也有一种搓衣板,叫做“剐子”,是用来在河边或洗衣场上洗涤衣物的。

真正流传于世界各地的搓衣板,是在美国的西部拓荒时期。当时,西部的侨民需要在荒野中自给自足,包括洗衣服。但是,在没有洗衣机之前,他们怎么办呢?

据传说,1844年,一名名叫纳斯比•霍特的美国妇女,情急之下,在木板上刻出一些凸起的小凸起,这样方便她用手磨擦衣服。这就是搓衣板的最初形态,后来逐渐演化成了现在的样子。

搓衣板,这个看似普通的家用器具,却是许多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家务好帮手。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罗马时期,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木制或石制的搓衣板进行洗涤。虽然现在的洗衣机已经普及,但是在一些家庭中,搓衣板仍然是一种方便、实用的洗涤工具。

搓衣板的结构很简单,通常是一块长方形的木板,表面有凸起的条纹或点状图案。这些条纹或点状图案可以增加摩擦力,帮助洗涤时搓去衣物上的污渍和泥土。搓衣板的材质可以是木头、塑料或金属等,其中木质搓衣板最为常见。

搓衣板的使用方法也很简单。首先,将需要洗涤的衣物放在搓衣板上,用双手按住衣物并用力搓洗。搓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肥皂或洗衣粉来增强洗涤效果。如果需要清洗一些小件物品,如袜子、手帕等,可以直接将它们放在搓衣板上搓洗。

除了洗涤衣物外,搓衣板还可以用来清洗水果和蔬菜。将水果或蔬菜放在搓衣板上,用双手用力搓洗,可以去除表面的污垢和农药残留。

搓衣板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却有很多优点。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省力,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用手搓洗衣物。其次,搓衣板可以保护双手,避免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对皮肤造成伤害。此外,搓衣板还可以缩短洗涤时间,提高洗涤效率。

当然,搓衣板也有一些缺点。如果使用不当或者搓衣板质量不好,可能会导致衣物损坏或者降低洗涤效果。此外,如果使用过于频繁,搓衣板表面可能会变得粗糙不堪,影响洗涤效果和衣物质量。

搓衣板是一种方便、实用的家用器具,可以帮助我们更轻松地完成家务活。虽然现代洗衣机已经普及,但是在一些家庭中,搓衣板仍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家务好帮手。如果你还没有使用过搓衣板,不妨尝试一下,相信你会爱上这个简单的家用器具的。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搓衣板是人们洗衣服的主要工具。搓衣板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史料上没有明确记载。只知道,“搓”字最早出现在唐诗里,据此推测,搓衣板大概出现在唐朝之前。听说我国三国时期以后就有这个物品了,更早的历史记录就得等盗墓者和考古学家了,这里不考古。

搓衣板为长方形,长有50多厘米,宽度有20多厘米。它最初是木制的,后来是硬塑料制作而成,就是一整块木板组成,搓衣板通长的两端分别有10多厘米的平面部分,中间由20到30条的沟槽组成,较为精致的搓衣板,沟槽也分两种,一种宽槽用来搓洗粗布厚衣,一种窄槽用来搓洗单衣。

搓衣板上的那些锯齿状的沟棱,印证了妇女们搓洗衣服的全部辛苦。伴着“嚓、嚓、嚓”的搓衣声,那些脏衣服,会在妇女们一揉一搓时淌出乳白色的浆水。而那一刻,只有搓衣板在静听着妇女们轻微的喘息。

搓完衣服,搓衣板斜倚门旁一隅,享受惬意的阳光。搓衣板的颜色,渐渐地由暗褐色变成糙白。一道道细小的裂纹,从板面上弥漫开来,似乎在诉说着搓衣板那久远岁月的沧桑。

女人是水做的,自古就和柔柔的水达成默契。这种默契,被阳光晒干后,一件一件地叠好,收藏进箱底。其实,在撩人的水里,和女人的手掌耳鬓厮磨,那并不是搓衣板和女人的唯一关系。女人自从和男人结为连理,搓衣板便成为另一种历史的见证。

随着历史的行进,搓衣板最初的功能也发生了改变,由最初的妇女们用来搓衣转变为了妻子惩罚丈夫的刑具。就是妇女们常挂在嘴上的“跪搓衣板”。这里所说的“跪搓衣板”是妻子惩罚犯错误的丈夫的广义上的概念。而女人对丈夫类似的惩罚,在史料上确有记载。

据说有位姓章的状元,皇帝欣赏其年轻有才,将御妹许配给他。状元做了驸马后,不时在公主面前摆谱。公主心里郁闷,便去跟老哥反映。

皇帝就给了公主一道圣旨:“如果驸马敢无礼,你就亮出皇牌。”一天晚上,驸马谈兴正浓,公主冷不防抖出圣旨高喊:“圣旨下”,驸马吓得“咕咚”一声滚下床去,跪在地上连大气都不敢出。公主暗暗好笑,也不说“钦此”便自顾自钻进被窝睡了,可怜的驸马在床头冻了整整一夜。

驸马在床头被罚跪的消息不胫而走,“床头跪”于是成了驸马的绰号,也成了男人怕老婆的代名词。吃一堑长一智,驸马担心不知哪一天,又被公主用圣旨给“宣”下床去,就弄来个小柜子藏在床边,里面放上些方便食品、小棉袄之类以备不时之需,床头柜的雏形由此产生。

上流社会的玩意总是时尚的风向标,加上古代没有电,在黑灯瞎火的夜晚,若想吃点夜宵极不方便,床头柜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因此迅速得以推广普及,并沿袭使用至今。再后来,女人也喜爱上了床头柜,床头柜于是由一个发展到一双。

跪搓衣板,应该就是从跪床头演变而来的。以前,常听有的妇女这样说:该死的又不准时回家,等回来罚跪搓衣板,旁边的女性不忘火上浇油:叫他跪有棱的那一面!虽说没见过哪个“母老虎”真舍得让男人跪在搓衣板上面,也足见女人似乎都认为,罚丈夫下跪是天经地义的事。

21世纪到来后,搓衣板其功能基本让洗衣机取代;而罚夫刑具也由跪洗衣板逐渐被键盘等高新产品所取代,这中间的过渡是暖气片,据说杀伤力很大。

应该说,曾作为洗衣服主要工具的搓衣板,确实凝结着妇女们的勤劳与善良,在温柔的水里洗了一辈子衣服的女人,本身也像水一样,温润而任劳;而搓衣板成为妇女手中的武器时,也彰显出她们金刚怒目的一面。这一柔一刚,活生生地将妇女和搓衣板联系在一起。

现在社会,木制的搓衣板很难看到了,都是硬塑料制品了。再也看不到木制搓衣板上慢慢扩散的裂痕,板上糙白颜色也成了远去的记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妇女们已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自然,搓衣板的劳累和当做武器的逸事,也就成了一种怀想。

搓衣板在洗衣机诞生前还是应用广泛的,尤其广大的农村,90年代以前在农村都是家家户户都有的工具,在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也是广泛使用的,只是工业现代化社会出现才被淘汰了,如今只有影视作品里还能看到其身影了。搓衣板的故事就探究到此为止,再看看木澡盆的故事。

木盆在古代农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农业社会中,人们常常使用木盆来储存和运输粮食、水果等农产品。木盆的制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他们将木材精心雕刻成各种形状的盆子,以适应不同农产品的储存和运输需要。这些木盆不仅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还可以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口感。而且由于木盆材质天然环保,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健康无害,深受人们喜爱。

小时候,在农村洗澡就用长木盆或圆木盆两种,尤其是冬天,上面挂上浴帐,热气腾腾,洗个澡能舒服一个礼拜。那种浴帐就是一个朔料胶布,挂在房梁上,和现在的一次性桌布和一次性手套一样的材质。也不知道流行了多久,米云只记得用过一两年好像就被淘汰了。

夏天带上这个长木盆或轮胎皮,手抓住边沿,在河里学游泳,农村孩子的“狗刨”基本都是从这里开始的,还可以摸一些螺蛳和河蚌放在木盆里。木澡盆在河里和池塘游泳的时候充当了小船和救生圈的角色。

秋天坐在长木盆里,飘在水面去菱角荡里翻菱角,采到嫩菱角,就剥出菱米生吃,特别甜,老菱角带回去煮熟了吃,一股浓浓的香味。还有几种水产也是,满身是刺的水和荷叶长的一样,只知道米云家乡的土话叫鸡斗八斗梗,长条可以像藕丝一样食用,果实像板栗外壳和刺猬一样,果实像石榴籽。

冬天到了,要给忙活了一年的长木盆进行“保养”,刷两遍桐油,不能放阳光下暴晒,只能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这样木盆才不会开裂。

一个小木盆,承载了一代人的童年记忆,米云家只有圆木盆,但长木盆米云经常可以看到,池塘里打鱼或采摘莲蓬和棱角都能用上,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水中特产都需要用长木盆,相当于小型船只,发挥小船的作用,甚至河里有人用鸬鹚捕鱼也用上了长木盆。

不论是大小木盆还是长圆木盆,都是木盆的代表,木盆是一种用木头制成的容器,常见于农村地区,用于洗涤衣物、洗澡或存放物品。它通常由一整块木头挖空而成,形状多样,有圆形、椭圆形等。

木盆的材质多为质地坚硬、耐用的木头,如橡木、松木等。由于木头具有保温性能好的特点,木盆在冬天使用时尤其受欢迎。就是笨重了点,才不容易被流行起来。

木盆虽然沉重,但它们经久耐用。无论是在严寒的冬天还是酷暑的夏日,木盆始终默默地与我们相伴。它们从不厌倦地承载着我们的生活,见证着我们成长的点滴。木盆的质朴和坚实,也成为了我内心坚韧和不屈的象征。米云认为木盆最大的缺点就是笨重了,放在哪里了就基本不愿意去挪动,没点力气不容易撼动木盆,小的木盆还好,大的木盆就比较费力了,需要几个人抬,杀猪佬用的大木盘就需要几个人来抬,是米云见过的规模最大的木盆了,有的时候都能当小船使用。

木盆在米云家的用处就是洗衣洗菜,还有腌制咸菜和腊肉腊鱼啥的,农村的木盆功能基本如此,大部分都是黑色的木盆,尺寸不大不小,比新出的朔料洗澡盆尺寸小一点,又比传统的脸盆大一点,不知道爷爷奶奶的木盆传给谁了,只知道爷爷奶奶的土墙屋推到,带过来的家具只有她的洗脸架和梳妆镜,还有木制收纳箱,还有曾祖父的武僧棍,可惜爷爷和父亲几兄弟都没有继承任何武功,家里也没有大的家产继承下来,还是米云的爷爷厉害点,靠双脚出行,走路八百里,赚了几百亩田地和家产,后来又赌博输掉了90%的家产,建国后家庭成分只是中农,就因为解放前夕把几百亩田地输光了。

外公外婆的木盆米云倒是看到了,传给了小舅,近两年过年都看到在用,年前几天做扣肉的时候就有用到木盆和蒸锅,就是那个木盆不大,只能放五六碗扣肉,油炸的猪肉块临时存放在小木盆里。近几年大舅和小舅每年春节前都要油炸十几碗扣肉待客,所以每次都会去小舅家炸肉,小舅家有大铁锅,在离城里附近三五里路的村子里,农村各种都比较方便,烧的柴火,火大锅大,取水方便,城里很多东西摆不开,这就是城里厨房的局限,米云家也只有去年跟着一起去油炸扣肉,米云亲自去的,前面都是只出肉 ,没有人有空去。后面几年可能不油炸扣肉了,太麻烦了。

木盆不仅是一种实用的生活工具,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木盆常被视为家庭生活的象征,与家庭和睦、团圆等美好寓意联系在一起。在一些地方,新婚夫妇在婚礼上还会进行“跨木盆”的仪式,寓意着跨越困难,迎接新生活。

在某些文化中,木盆被用作风水摆件,如聚宝盆,用以聚气生财,兴旺屋宅风水。人们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聚宝盆风水摆件,在家中的特定位置放置,以期达到招财进宝的效果。

这些寓意和象征意义反映了木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重价值和作用,从家庭生活的象征到精神自由的表达,再到财富的积累,木盆作为一种常见的日常用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的美好愿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木盆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它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品和文化遗产,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视。如今,木盆更多地被用于装饰和展示,成为家居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现在农村家庭里面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具,不是塑料制品,就是不锈钢制作的居多,还有家用电器,以前农村常用的那些木质生活用具非常的少见了。在70和80年代,农村家里都是木制用品和竹制用品,而今这些用具都成了回忆。

米云在网友的基础上整理了农村70和80年代常用的10种木制用具,而且还都是米云家拥有过的东西,基本上都还闲置在米云老家的农村老房子里,还有几款木制用具,都是别人家和网上没有的,米云家都有,因为米云的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在建国几十年前就出生了,建国前几十年,建国后又活了大半个世纪,而且四人分别都活到了八十多岁的高寿,算是高寿家族,家里的老式家具就比平常人家多一点,像木踏脚板,木收纳箱,还有米云现在可能一时想不起的家具,仅拿网上介绍的十种木制家具举例。

第一种木质用具:甑子

甑子在米云家乡湖南农村叫甑子,现在农村也还能找到,主要是用来蒸酒用,还有农村办红白喜事的时候,摆酒席,吃饭的人多,就要用这种甑子来蒸饭,不够用它蒸饭一般的人还不会蒸,不是蒸不熟,就是糊了,要有一定的经验才行。

在80和90年代的时候,农村家里每天都是用它来蒸饭吃的,不过那种体型小一点,用一口大铁锅,锅内放水,甑子放锅内,这样来蒸饭吃的。

现在在湖南农村平时吃饭都不再用它了,不知道在你们的家乡平时做饭还用甑子吗?

第二种木制用具:木盘(茶盘)

一个四方的木盘子,在湖南农村叫茶盘的,家里干喜事的时候,用来装东西待客,客人走的时候,用这个茶盘装东西来打发客人等。

还有一个用途就是摆酒席的时候,用它来端菜,一次可以端两碗菜,用它端菜,可以防止汤水溅到人身上,同时也提升了效率,并且省事。木盘还能切酥糖用来定型,出锅就往方盘里放,挤压平整方块,最后切成一块块的糖酥。

第三种木制用品:圆形木盆

这种木盆一般家里都有好几个,有大的有小的,有用来洗脸的洗脸盆,洗脚的洗脚盆,洗澡的洗澡盆。

都是用杉木请箍桶匠来家里制作的。城里基本上没人用,都是用的朔料盆或者铁盆。就是在农村,现在也很少人用了。

第四种木制用具:洗脸架

木制洗脸架你家还有吗?在以前湖南农村家家也不是都有的,至少米云没有看到,现在也难找见了,米云家外婆家没有,只有爷爷奶奶家有,后来带到了米云家,米云外婆晚年跟米云在一起住差不多也有十年以上。

上面还可以挂毛巾,洗完脸就顺手把毛巾挂在上面。

第五种木制用具:糍粑棰

农村快过年时,都要准备一些年货,打糍粑就是其中一种。

就要用到糍粑棰了,现在都很少有人打糍粑了。

第六种木制用具:香火桌子

在湖南农村,家家大堂里面都要摆放着这样的一张香火桌子,也叫方桌或八仙桌,只有少数家里可以用专用的香火桌台,米云外婆刚好就有一个,还供奉了一座菩萨,差不多供奉超过半个世纪了,听说是比较灵性的物品了,外公外婆都是80多高寿过世,还是解放前出生几十年的人,算比较长寿的了,生育八个子女全部养活成人,爷爷奶奶家就没那么幸运,生育十一个子女,存活率只有一半不到,养大成人只有五个,过年每次去扫墓,都会去给供奉的土里爷爷磕几个头,外公的八个子女已经习惯了,都差不多超过七十年的习惯了,外婆过世前有交待,后人继续打理土地公爷爷,只有回去有空烧香敬佛,磕几个头。

现在也有用于拜神时放置香炉、灯盏用的。不过现在都是一些新式的楼房家里摆放的香火桌子,不再是木制的了,都是用不锈钢的。

第七种木制用具:墨斗

这是农村木匠必用工具之一。

干过木匠的都懂,用来弹墨线用的,那时候的墨汁用途比较广泛,很多人都会写毛笔字,只不过现在很少有人再写毛笔字了。

第八种木制用具:钻子

这也是木匠用的工具,用来钻孔用的。

木匠都有,墨斗与钻子都有,米云见过木匠使用过,农村家里打木制家具,木匠的一套工具都能见到,还有小时候弹棉花的棉花匠工具,像弓箭一样印象深刻。

第九种木制用具:木犁

犁是农民非常重要的工具了,吃饭就得靠它。

农村家家必备的,有的家里甚至有好几架犁,用来替换。现在农村也有了微耕机了,这种木制的犁都淘汰了。

第十种木制用具:铡刀

农村家里都会养牛,猪,羊什么的,养大卖钱贴补家用,到了冬天,没有青草给它们吃了,要喂干草了,比如花生苗,红薯苗什么的,就要用铡刀来铡断再喂。

这样牲口吃起来方便一些,现在农村好多家里都不养猪牛羊了,这种铡刀都长满了锈了吧。

上面上提到的10种木制用具,农村70和80年代常用的,用过的人都老了,满满的回忆,农村的朋友们,现在你家还有在用的吗?在你的家乡,还有哪些老物件在使用的,估计大部分都闲置和停用了,米云家刚好都有用过,就连上面没有统计到的都有,像木制梳妆镜,木制收纳箱,米云的外婆和奶奶都是旧社会出生,经历了建国前后80多年,都是80多岁高寿才过世,米云外婆有八个子女,都成功养大成人,米云奶奶有十一个子女,只养活了一半,米云也是今年才知道,以前还不知道有一半叔伯姑姑都没有养活过来。

只能说以前的东西质量太好,生产出来的物件没有保质期和有效期,可以用上几百年或上千年都可以,不像近几十年的规矩,所有的物品都只有十年左右的寿命,就要强制报废和更新换代了,甚至生产出来的商品只有三五年的有效期,甚至更短只有一两年的有效期和保质期,或者只有几个月的寿命和几天的寿命,就是传说中的假货伪劣产品,基本上一用就坏,便于市场流通,刺激消费。时代变了,人们观念不同了,都喜欢喜新厌旧,不爱老物件了,用上一两年的东西都希望换新的。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