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章 困境中的三家人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13章 困境中的三家人

如今已经成长起来的,是李中华和王春梅的孩子——我就是李安。”

听完李安的回答, 王老师似乎想起往事并流露出一丝亲近的笑容: “哎呀,原来是我们小时候那个调皮蛋儿——李安!从小看着长起来的孩子。

考了个专科学校,我就一直没见到过了!人们常说女孩子的变化莫测,没想到小伙子您更是如此呢——变得越来越俊秀!如果不是自己介绍一下,恐怕我也不能认出你啊!”

听到赞美,李安显得稍有点难为情。

微笑掩盖尴尬,他随即夸奖回应:“王主管您的风采还是依旧未减。”

对于这样的恭维,无论是哪个人听了都会感到欣慰和愉快,于是带着愉悦心情继续询问李安来访的真正意图。

没有再多兜圈子,李安直言道明此次来的目标以及请求。

"如果不改变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进行重修的话,则所有的改造工作都是允许开展起来的。

引入供水管道和设置户内浴室都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问题——仅需铺设相应的上下水管系统。

只不过关于新增电力读数计数器,可能确实需要多一些流程操作处理——你在担忧由于用电情况的不确定而与院子内的其他人平均分配账单费用会有失公平?"

“倒也不是担心这个问题,我只是觉得别人和我分担电费时可能会觉得吃亏, 并可能导致不必要的争议,我打算改进后会加些照明设施使住所看起来更明亮。”李安急忙澄情解释道。

听了他的解答王主任沉吟了片刻后表态,“待到您那边全部翻新工作完成之际;我会提前通知电力局为你的住房单独安装一块电能计量装置; 但这额外的装置购置成本以及所有的改善措施经费仍需要由您这边来支付负担的。”

李安对此表示欣然接受并且一再说出感激的话语来表达敬意。

办完了正事, 似乎还想聊些什么; 主任笑着问道: “不知道我们的李安有了女朋友没有? 会不会想要让本主任给你牵个好姻缘线?”

李安一脸为难。

“王主任,我才十八岁,还未到法定年龄呢。

您工作忙碌,我就不再打扰您了。”说完,便急急忙忙离开了王主任的办公室。

看着李安离去的背影,王主任忍不住笑了:“这小子还挺腼腆。”

其实,李安的这种局促与羞涩是刻意为之,这也是一个十八岁少年应该有的正常表现。

毕竟,没有人喜欢见到一个本该稚嫩的孩子表现得成熟老练。

在离开街道办事处的路上,李安随意走进了一家国营饭馆。

尽管已经中午,但店里只稀稀落落地坐着几位食客,这时代,如果不是特别富裕,谁也不会浪费钱来饭馆消费。

李安要了一碗葱花面,付了三毛钱和两张粮票。

服务人员的脸色冰冷,仿佛欠了他债似的。

换在以后的社会里,这种服务态度早就让餐馆关门了。

李安没说什么,他知道必须习惯这里的习俗。

墙上的标语提醒道,“禁止无缘无故刁难顾客”,但这也意味着,如果是“有理由”的,一顿揍也没什么奇怪的。

吃过面条,李安踏上回家的路,他暗下决心,得赶紧找到妹妹的消息,并尽早把她接回家。

妹妹被送走的事是由贾张氏一手安排的。

回去得问她个明白,如果她不合作的话——想到这里,李安嘴角勾起一抹笑容,露出了白净的牙齿。

回到四合院时,院子里一片寂静,没有任何人影。

李安正纳闷时,突然听到从中庭传来贾张氏沙哑尖利的声音:“我说阎老抠啊,没想到你还真是够狠心,趁小 ** 不在就把他的家搬了个底朝天!就不怕他回来了找你算账?”

“我说过很多遍了,这些全是李安主动送我们的,他不给我我还舍不得呢!”阎不贵带着些自得的语气说道。

“那小兔崽子有这般大公无私吗?即便他想赠送,至少也该分一些给全院的人吧。

凭什么独独便宜了你家呢?”贾张氏一边激化旁观者的怒气,一边将一张桌子揽入怀里,四周的人们也跟着 * 动起来。

在这粮食紧张的日子里,每个人的生存都十分艰难,买件家用几乎是奢侈的梦想,因此在普通人看来,李安眼中普通物品却都是极为珍贵的存在。

“你到底还要胡闹到几时,我不是说过了么?”阎不贵上前拉住桌子的一角,双方随即开始争夺。

“嘿,挺热闹啊?你们围着我家门口做什么呢?”李安边说边走近。

听到李安的声音,贾张氏和严伯贵停止了手上的活儿。

贾张氏缩了缩肩膀,赶紧辩解:“李安,这事儿不关我的事。

是你伯父严伯贵把你的东西搬出来的。

我是来阻止他的,大家都看到了,可以作证。”

“是吗,那我还得感谢你了?”李安嘴角一挑,戏谑地看着贾张氏说道。

“别谢,别谢,咱们毕竟是邻居嘛,互相帮助很正常。

在这种光天化日之下,我当然不会坐视不管。”贾张氏满脸堆笑地回应。

“今天这贾张氏是怎么了?这么乖顺。

这么多年都没见过她这么温和讲话。

以往那个撒泼胡闹的贾张氏去哪了?还真是有点不太习惯。”旁边的大婶惊讶地说。

“她说乖就乖了吗?她的儿子现在还躺在医院里!要是还跟从前一样横冲直撞,那岂不是自找麻烦?等着瞧吧,贾张氏这人只记得甜头不记得疼,过些日子准又变回去了。

这院子的热闹有得看喽。”另一位大婶接茬道。

“嘿,我家的事轮不到你管!这些都是我给三大爷送的,别瞎操闲心了,你们各自忙去吧!”李安冷冷地扫了贾张氏和其他人一眼,不屑地说道。

贾张氏想要说什么,但最终还是闭上了嘴,跟着众人一起渐渐散去。

“安子,除了你的床、被褥和炊具,剩下的我都搬出来了。

你再看看还需要留什么东西吧?”严伯贵赔着笑说。

“全都拿去吧,不是说了都送你了吗,我还赖账不成?”李安无所谓地回答。

“好的好的,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全收了。

下午我已经联系了石匠老孙过来帮你修理屋子,你在屋里等就好了。”严伯贵喜滋滋地补充了一句,转身又开始搬东西,不表了。

李安则向后院走去,来到王寡妇的家门口,敲了几下门,“谁啊?”开门的是王寡妇。

“小安?你怎么来的?快进屋啊。”她看到李安有些意外。

李安进了屋,“王阿姨,我没打扰到你们吃饭吧?”看见桌边的两个小孩捧着窝头盯着他,他这才开口问。

“哪里哪里,小安,你看你也还没吃晚饭吧?过来,我们一起吃点?就是咱们家也没什么像样的饭菜。”王寡妇王丽英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王阿姨,我已经吃过饭了。

今天来是专门给您送钱的。

上午的事情您也看到了,涉及的人很多,我当时不便直接归还给您。

可是我怎么好意思收您的钱呢?我听说这二十块钱还是您向别人借的。

赶紧拿回去还上吧!”说完,他把二十块钱放在了桌子上。

李安之所以对待王丽英态度这么友好,是因为他通过原来主人的记忆了解到:同样是寡妇的王春梅在世时和王丽英关系非常要好。

两位女性在大院内经常遭受排挤,彼此间相互慰藉虽不起显著变化但多少给了她们一些情感支持。

李安知道,这个院子里的贾家是表面上装困窘实则四处占他人便宜。

而实际上真陷入困境的家庭当中便包括王丽英家。

多年前王丽英的丈夫杨大山参战离国未再归来;因其未能追封烈士身份,故王丽英带着两个孩子独自艰难维生,依靠手工糊制火柴盒维持生活。

另外两家同她相似困苦状态的是:住在前面院子里的李友发家。

作为家中的支柱,由于自身身体条件所限仅能于街面担当清道夫;每月工资仅能领取有限收入,并不足以养活几位尚在学龄之前的孩童——大发只有七岁,二发年方四年,而老三三发仅两岁的年纪。

因此其妻赵二妮需要居家照看幼崽无法出去工作。

再有便是住在院落中段的木匠吴有才家。

他自己及其妻子唐翠英都没固定职业,他们全赖木匠工作或糊制某些手工艺品才能勉强过活。

这几户可以说是院落里面的小透明,日常总是尽量保持低调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和纷争,即便是五岁大的淘气包都能无顾忌地对他们指指点点、恶语相向。

从一开始李安就已经决定,绝不会再索要这几家的钱,并希望能尽力帮助他们。

“小安,这是王阿姨应赔偿你的款项,请务必收下!我做的事情确确实实不妥。

我亲眼看到你在逐渐长大。

记得你母亲在世时常对我家给予关照;当如今看到别人欺侮你时,我没有足够的胆识站出来支持你,实在对不起你已过世的母亲……”王丽英一脸惭愧地推拒。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