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95章 码头建好了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495章 码头建好了

县令好笑,“你都要眼红?你是不是忘了,那里面还有你的两成分红呢。”

说着啪的一声,将手里的账簿一合,站起身就往书房走。

“哎,你干什么去,这么晚了,不睡觉了?”

县令头也不回,挥了挥手道:“我得快点将码头建起来,这丫头的手脚太快了,在这东西传出去的时候,

我得将往外运输的通道给打开,不然不是白瞎了这么好的机会,你早点睡吧,不用等我了。”

府城的铺子成功开上之后,刘立夏就没怎么管了。

今年村里跟隔壁村也种了甜杆,由于都是第一次种,虽然不多,但是也怕这么好的东西他们自己给种糟蹋了。

刘立夏也怕,她当初可是跟人拍着胸膛打好招呼的,后续的种植她都会跟进。

现在正是追肥刮叶的关键期,她得去各家看看去。

就这么忙活了两三个月,皇天不负有心人,今年的甜杆大丰收,各家各户的收成都很可观。

刘立夏也像当初承诺的那样,地里的甜杆一应全收。

村里的作坊又热热闹闹的开了起来。

这年刘立夏十六岁,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五年了,定亲了两年,还没急着出嫁。

十七岁这年,对于她,对于刘家,对于平江县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凡响的一年。

这一年,平江县连接南北东西的码头终于建起来了。

名字也很简单,就叫平江码头。

码头一建,平江县肉眼可见的不一样了。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还没有那么多船只靠岸,随着时间的过去,带着平江的特产、货物出去的船只越来越多,加上县令费尽心思找来的客商......

渐渐的,平江县的大名就这么传出去了。

随着一同传出去的,还有平江县的糖,红糖,白糖,各种熏鸡,烤鸡,生鸡,比别处的鸡味道鲜嫩少了腥味,还有平江县独特的调味料,辣椒,冰粉......

越来越多的船只靠岸,还有那商船专门来进货。

每日里船只进进出出,原先建的码头就不够用了,不得不往外扩,这人一多,城区也得往外扩,街道也得扩,每日人来人往的,不大的街道日日被挤得水泄不通。

刘立夏这个时候手里已经有了五千亩地,大大小小十几个庄子,都散落在各地。

在这之前,她已经把手里的甜杆跟辣椒都交出去了,平江县下的每一户人家都可以种。

手里留着的冰粉也被有心人慢慢发现,但是因为还不知道怎么用,到头来还是卖给了她。

船只每日不停歇的来,大家伙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秦怀远看着今年收上来的税,嘴巴都咧到耳后根了。

谁能想到,光就今年收的税,能抵他过去这么多年在这地收的税总和。

这都能跟一个中等县比了,假以时日,等着县城一扩大,码头也扩大,税收比着上等县指日可待。

夫人道:“满打满算,你来这儿都六年了,京里前年就催你回去了,如今这平江县也变了个模样,你还想着在这里待多久?

再不回去,上面得撕了你吧,这台阶都给你了,你还不下?”

秦怀远漫不经心的道:“我可没跟他们赌气,我在这儿这么多年,能让这里的一方百姓过上吃饱穿暖的好日子,我就没白来。

不过,你说的对,是得回去了,等这里的事慢慢步上正轨了,我们就走,在这之前,得好好巡逻巡逻接我班的人。”

秋日过后,地里的甜杆长成,能开始熬糖了。

刘立夏现在在村里建了两个作坊,因为附近的甜杆都往她这里来,原先那个作坊就不够用了。

作坊扩了又扩,人也加了又加,她家里现在各地加起来,每年养着三四百人。

更别说到了农忙的时候,有时候人多起来,能到六七百。

现在这十里八乡只要是家里日子难过的,每年到他们家打短工的日子都有好几个月,养家糊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再也没听说有哪家人吃不饱饭饿肚子了。

十里八村感念他们家的恩德,干活也卖力的很。

这一年,朝廷最大税收来源还是盐税和茶税,但在大家看不见的地方,糖这种货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在大江南北传播开来,并得到了大家热烈的追捧。

然而此时,这种货物还只在平江县种植,还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

刘立夏此时正进作坊巡视,工人们正有条不紊的忙着自己的手里的活。

作坊那十八口大锅,正热气腾腾的冒着热气。

“大娘子好!!”

刚进去,还没说,震耳欲聋的叫好声就在四面响起。

刘立夏淡定的微笑点头,示意大家忙自己的。

刚开始的时候她也吓了一跳,这经历的多了,自然就习惯了。

一路向前看去,待看到最后的成品,刘立夏拿起来看了看闻了闻,又掰开尝了尝,不由的点头,这品质比他们自己熬得还要好。

县令大人可能要走了。

刘立夏明显的感觉到码头上近来来往的客商更多了。

都是来买糖跟辣椒粉的,顺便还带点别的东西,好似要一下子把他们这里的东西都给买走带出去似的。

这样的异常让刘立夏一下子就想到了在平江县已经坐镇了六年的秦县令,肯定是要走了,才会有这样的动作。

刘大柱几人一听就有些伤感,“秦县令可真是好官,平易近人一点官架子都没有,还能跟我们有说有笑的。

这一走不知道接下来的县令是什么德行,千万要来一个的好的才好啊,哎,要是秦县令能一直不走就好了。”

刘青河难得的道:“爹,秦县令这么大能耐的官,不应该局限在我们这样的小县城,他应该往上走,

这样能得到照护的就不止我们这个县的人了,还会有更多的人能得到他的好。”

刘大柱连连点头,“我也就是那么一说,如今我们这县这样好了,家家户户吃饱穿暖没有问题,秦县令的功劳最大,就让他再去别处当县令吧,别的县还需要他呢。”

刘青河一噎。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