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章 古代婚俗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15章 古代婚俗

其实,刘卓也考虑过这个婚嫁问题,找个门当户对的吧,有几家女子缠足。找个不缠足的平民百姓吧,父母亲不允许。

自己好歹也是个举人,就算是商贾出身也不能如此草率,便耽搁至此。刘卓对社会上现有的缠足陋习十分厌恶,达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

只能从自己做起,抵制缠足。

现今,明朝底层的平民百姓家基本不缠足,缠足以后不方便走路,也不方便做农活。缠足,有人说始于隋唐时期,有人说始于五代,北宋时期苏轼专门写诗记载女子缠足。

结合相关记载,刘卓猜测缠足应该自五代十国开始有的。

为什么是自五代十国开始的呢?原因也很简单,唐朝时期没有缠足。

随之而来的五代十国这个时期的变态太多了,一个比一个变态。这一时期的君王、将领,有些人打仗就不准备粮草,军队走到哪里,吃人吃到哪里。

有些将领喜欢吃幼童;有的喜欢吃女人;有人专门成立宰杀务,把老百姓杀了腌制当做军粮来卖;有人专门吃活人的肝胆,先后吃了400多人的肝胆。

这个时期,平民百姓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变态君王、变态将领统治下的社会,缠足被变态的某些变态发明出来应该也就不足为奇了。

到了宋代,缠足逐渐传开,缠足上升为妇女美德的一种标志。其实主要也是一些变态男人的要求,毕竟在古代,夫为妻纲,女人也无法反抗。

社会上层也流传着以小脚为美,大脚为耻的不良风气。

元朝时期,蒙古人不仅不禁止缠足,反而被汉人影响开始缠足,缠足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群体是不缠足的,如常年耕作的普通百姓、明朝的皇室群体、后来的清朝皇室群体、旗人。

清朝皇帝虽然禁止缠足,但是该禁令不但没有禁止,反而愈演愈烈,后来只要求旗人不得缠足。

缠足是怎么发展起来的?缠足源于部分士族阶层变态的心理控制欲、畸形而又病态的审美。

女子缠足以后走路多少会有些不便,那些变态的男人就认为,不方便走路就别走路了,更方便了这些人控制女性。

变相导致依附男人群体下的女孩缠足,进而使得这一行为被广泛流传,给女性群体造成了身体与心理上的痛苦折磨。

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因为人们的无知,导致不缠足的部分女性嫁不出去,受尽社会冷眼。综合来看,缠足应是五代十国时期留下的恶习,被后来的变态群体所发展,又被盲从、麻木无知的人们效仿。

婚嫁迎娶。

古代的婚嫁迎娶制度源于西周时期制定的“六礼”(六礼即六道程序: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西周的“六礼”影响了后世每个朝代的婚姻形式。

《礼记》中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大意是婚礼是一种将要结合两姓之好,对上关系祭祀宗庙,对下关系到传宗接代的礼仪,所以君子很重视。

刘卓虽然在前世没有结婚,但是还是参加参观了不少人婚姻流程。两相比较,西式婚礼缺少了中国古典婚礼独特的文化底蕴。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结婚穿着西式婚服,稍微有些不太合适。

或许有人会说,时代在进步,思想在变化,婚姻嫁娶随之而变没有什么不可以。况且,法律也没有规定婚嫁迎娶必须要采用古代嫁娶制度。

古代婚姻嫁娶,是延续三千多年、深入人心的习俗。老祖宗沿用了上千年的东西,你说变就变,你说进步就进步。

前世,西方国家的男女结婚并没有彩礼的说法,你怎么不一并学了去,反而保留彩礼、三金等习俗呢?

倘若有人说国家的某项制度不好,你是不是也跟随着说制度不好了?那西式婚礼的进步性在哪,你给讲讲?

古人婚礼讲究三书六礼、明媒正娶,那么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三书是结婚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文书,为古代是聘书、礼书、迎书,六礼是从求婚至完婚的整个过程。只有经过这些程序迎娶,才是明媒正娶,才是正妻。

聘书:就是订亲之文书,在纳吉(双方订立婚约)时,男方交予女方的书柬。

礼书: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与数量。

迎书:即迎娶新娘的文书。是亲迎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六礼即:

纳采:当儿女婚嫁时,由男方家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方家提亲。男方家在纳采时,需将大约达三十种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方家;女方家亦在此时向媒人打听男方家的情况。

问名:即在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女方家将女儿的年庚八字带返男方家,以使男女门当户对和后卜吉凶。

纳吉:当接收庚帖后,便会将庚帖置于神前或祖先案上请示吉凶,以肯定双方年庚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当得知双方并没有相冲相克之征象后,婚事已初步议定。

纳征:即男方家把聘书和礼书送到女方家。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男方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方家中;此时,女方家需回礼。

请期:即男方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方家的同意。

亲迎: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礼,之后才用花轿将新娘接到男方家。

在男方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洞房。

与前世的婚嫁习俗相比,婚姻嫁娶中的彩礼是现代多数人关注的焦点。

人们讨论最多的是这家彩礼多少?这家陪嫁有没有?这家男方娶亲摆的流水席够不够排场?众人大都沉迷于物质,进而忽视了古代结婚时那蕴含美好愿景的朴素之物。

在明朝及明代以前,彩礼因各个朝代习俗、规定不一而不同。

首先明确一点,男方家给予多少彩礼,女方家回礼时基本上男方彩礼的两倍以上(这一部分是女方个人财产,男方不能动),甚至更多。

古代那些穷苦人家出不起嫁妆的女儿只能当妾,妾的地位十分低下,丈夫与正妻可以随意买卖,有时候还会被安排陪客人过夜。

在一些朝代,甚至有不少历史上的名人为了女儿的陪嫁嫁妆丰厚一些,转而卖掉家中良田。

相较于现代的部分婚礼习俗,那些没有陪嫁与嫁妆反而索取大量彩礼的行为与古人将女儿卖为妾室的做法有何差别?

此外,如若是女方家陪嫁的嫁妆较少,也会被旁人称作是“卖女儿”。

有人天天挂在嘴上说学习学习,不知道学了什么?总有一些人被西方文化带偏而不自知,自以为聪明。

前世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重金娶亲,娶的是完璧之身;八抬大轿,抬的是大家闺秀;明媒正娶,娶的是贤良淑德;三媒六聘,聘的是知书达理。

敢问?你家姑娘占哪样?

大半的女人怕是一样都占不了。

古代的一些文化习俗确实是不太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这部分应当被放置一边。但是,那些博大精深的文化与著作,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学习呢?

前世,我国的邻居韩国、日本、越南多次将我国的古文化、中医、部分历史直接抄袭、盗用,宣称是其本国的历史。而我国一部分国人则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国人那麻木、无知、愚昧、毫无信仰的神情与清朝末期统治下的顺民有何差别?

在物欲横流、金钱遍地的社会,人们被身边的亲戚、被同事、被网络影响着、改变着。

刘卓也是被影响、被改变的一员,被房、车、彩礼、资本的大手牢牢围了起来。

经过不断的相亲再相亲,刘卓依旧是孤身一人。后来刘卓实在是不想再与相亲的对象聊天,每次、每天都得为了那渺茫的希望不停地讨好,刘卓疲惫不堪。

一时愤怒之下,刘卓将那些相亲对象全部删除。当刘卓不再执着于结婚后,刘卓才从被困的围城逃离。

有人说婚姻是一座围城,进去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结婚的人、没有结婚的人都身处两座不一样的围城,这座围城的人羡慕另一座围城的人婚姻美满、事业有成;另一座围城的人羡慕那座围城中的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人从生下来开始,从幼儿园学习,小学学习五年,再到初中学习三年;然后到高中三年;最后到大学学习。每一次的升级就如从一个围城跳至另一座围城。

人们从毕业到步入社会,其实也是步入社会这座围城的开始。匆匆忙忙、懵懵懂懂,日复一日重复着熟悉的事情,在熟知的规则中按部就班。

前世,刘卓多次在某一刻想要去当个和尚、道士的冲动。但是刘卓父母还在,刘卓无法狠心做到去出家。

刘卓所处的明朝,儒家思想主导了社会的思想,刘卓丝毫不敢表露出当和尚的想法,否则刘卓会被随之而来的口水淹死。

在这个时期的女性与后世时期相差巨大,女子嫁人后就是男方家的人,要以丈夫的要求为准则,遵从三从四德。男子基本上是一家之主,有条件的男子还可以娶妾。

对于许多的现代男子来说,应该算的上是福音了。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