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章 汪郎君上门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43章 汪郎君上门

宋大丫不知道她病了还能给她爹赚钱。

反正她这一病,把全家都吓到了。

梅氏把宋大郎赶出去,把周遭几个村子的庙都拜了个遍。

就连寻常不出门的伍老娘,都备了香烛,挎着篮子把后山上宋家的祖宗都拜了一遍。

再把宋老爹骂了一通。

“你个老头子,死都死了,连个孙女都护不住,白瞎了你吃的香火!

俺跟你说,要是大丫有个三长两短,俺就不活了!

俺就是去到地底下,也跟你没完!”

也不知道是不是宋老爹发威,打走了牛鬼蛇神。总之,宋大丫迷糊了两天,到第三天早上。人终于清醒了。

“娘,好饿……”

听到女儿主动喊饿,梅氏欢喜不已,赶紧把灶上熬着的肉粥拿过来喂女儿喝。

“大丫,感觉怎么样?”宋大郎坐在床边问。

宋大丫惊讶地发现,她爹长胡茬了!

“爹,你长胡子了……”

宋大丫软软的一句话,宋大郎险些当场掉下泪来。

他的乖女儿哟,居然一眼就发现他憔悴了!

“婆婆,大黄和小乖呢?”

伍老娘赶紧把两条狗牵到房门口,给宋大丫看。

宋大丫喝了粥,检查了一遍家里,发现没少了谁,心里就安定了。

梅氏看到女儿瘦下去的脸颊,心里别提多心疼了。

又过了一天,宋大丫明显大好了,精神也充足起来,又能坐在门口撵鸡了。

宋大郎和梅氏、伍老娘都老欣慰了,一家人打起精神,里里外外忙活着。

巳时中,村里来了辆骡车。

“敢问老丈,这里是宋家台吗?”来人客气地问。

“是咧!”被问到的人也客气地答。

“那请问老丈,宋长河家是哪户啊?”

“哦,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到村子中间,你看哪家竹子最多,就是宋长河家了。”

“多谢老丈!”

来人边走边看,见宋家台到处都是荷塘。微风吹来,荷香阵阵,驱走了暑气,心里不由得先对这个小村子有了好感。

等到村子中部,果然看到一座掩映在竹林中的茅草土屋,猜就是宋长河家了。

来人停下骡车,下来敲响柴门。

“有人在吗?请问这里可是宋长河家?”

宋大郎在屋里听到声音,出来一看,竟然是在县里见过的汪郎君。

“汪郎君!”宋大郎惊讶地迎上去,“您怎么……”

汪郎君笑笑,道:“我在县里等了你两天,没看到你,猜你是不是被什么事绊住了,就跟人打听了你。”

能干走商这行的,都是精明人。

汪郎君使了点钱,跟县衙的人一打听,就知道了宋长河的名字。

“于是我就自己找过来了。”汪郎君拱手道,“希望宋郎君不要见怪才好。”

人家都自己从县里找上门来了,宋大郎自然也没有把人赶走的道理,忙把人迎进去。

“家中简陋,还望汪郎君不要嫌弃!”

说句真话,汪郎君因为到处收货,也串家走户走了许多地方,茅坑边的草棚子也不是没见过。

宋大郎家一看就是很普通的村户,但因为天井里多了条石子路,就多了几分雅致。

再加上天井里收拾得非常干净,就知道这家人是个勤劳整洁的。

于是又对宋大郎增加了点好感。

伍老娘见来了生人,不好意思,就躲去了里屋。

梅氏是见过汪郎君的,倒也不拘束,出来帮着丈夫端茶待客。

“小女这几天生了病,俺和娘子都在家里照顾着,所以没能去县里继续卖竹偶人。”宋大郎解释了原因。

“哦,那令爱好些没?”汪郎君关切地问。

“感谢汪郎君关心,今天已经是好多了。”宋大郎道。

看到宋大郎比前几天见时消瘦了许多,便猜他女儿这场病恐怕不轻。

再一想宋大丫那个乖巧伶俐的小丫头,要是真有什么事,汪郎君也觉得挺可惜的。

“没事了就好!”汪郎君由衷感叹道。

他也是有儿有女的人,且不拘儿子还是女儿,都是一样的养。

“宋郎君,你是不知道啊,你没去县里的这两天,县里想找你买竹偶人的人,都快找疯了!”

汪郎君与宋大郎递了县里的情况。

现在澧阳县街头巷尾的树荫下,时常能看到一窝小孩儿聚在一起,大声玩着竹偶人。

“看我的常胜将军!”

“飞将军,上!”

“黑将军不要客气,砍他!”

“哎呀,我的虎将军败了!”

第一天买到了竹偶人的小孩俨然成了老大,走到哪儿都有一帮小屁孩跟着,就跟真的将军似的。

“将军您要去哪儿?”

“将军,杏花巷那边向我们挑战了!”

“将军……”

那些没买到竹偶人的小孩儿就在家里撒泼打滚。

“嗷呜,我也要竹偶人!”

“就要就要我就要!”

一时间,各家打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

有些家有余力的,还是会带着孩子到街上去寻宋大郎。

可惜宋大郎连着两天都没去。

等到今天早上,街上已经有另一个卖竹偶人的了。

汪郎君也去看过,发现对方做的竹偶人跟宋大郎做的竹偶人,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首先,宋大郎做的竹偶人,关节处都有打磨,不会刮手划手。

可那个人做的吧,明显什么处理都没有,切下来就完事儿。

第二,宋大郎做的竹偶人,全都杀过青。

经常用竹制品的人都知道,杀过青的竹制品才用得久。

可那个人做的吧,都是青竹,玩不了两三天就会干枯。

第三,宋大郎做的竹偶人,每个都雕刻了眉眼。虽然只有几,但也是栩栩如生,非常传神。

可那个人做的吧,脸上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

明显是为了赶宋大郎的热潮,才急急忙忙仿制出来的粗糙品。

这人倒是有自知之明,只仿了双人的,卖得也比宋大郎便宜几文钱。

有些不明所以的人,买回去也就买回去了。

但汪郎君瞧着,过不了两三天,这边麻烦就会出来。

像汪郎君这样的走商,路线和模式差不多已经固定下来了:从江陵县采的货物在澧阳县卖,从澧阳县采的货物在江陵县卖,最是看中口碑了。

所以,汪郎君直接歇了跟仿制这人收货的心,找来了宋大郎这里。

“宋郎君,你觉得我上次出的价钱如何?”汪郎君诚心问道,“要是你觉得行,你也不用把货送去澧阳县,我愿意直接来宋家台收。”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