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章 三清分家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22章 三清分家

话说昆仑山,三清各自成道之后,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与道德天尊,三人缘道之不同,遂各走其途。

老子道德天尊清净无为,默默修行。

不与元始、通天争论,却于每次论道时,三人各抒己见,折射道之深妙。

元始天尊,崇尚顺天顺势之法,讲究天人合一、因势利导,故其收徒亦讲究命数,对于其弟子之出生尤为看重。

在他看来,天道高深,顺应者方能获大成,且应以道德立世。

通天教主则主张“破而后立”,如鸿均讲道一般,有教无类,所欲者皆可得道,只要心中有向道之志,皆可寻得彼岸。

他态度高傲,不拘小节,视众生皆为道之有缘。

故在道坛上,每每与元始争执不休。

三清各自宗旨虽异,然同为大道所领,心中皆有各自的坚持。

论道之日,往往环聚于昆仑之巅,山风乍起,三位尊者立于云端,望天而叹,面谈道义。

此次论道时,老子独坐一方,微微闭目,似是感应道理,预示事物之变化。

而元始与通天则在另一边,争得不可开交,语声高扬。

“通天师弟,汝所言未免太过大言不惭!”

元始面色渐冷,言辞峻厉,“若无命数,何以能识道?我看出生,乃识道之根本,若无天意之引导,安能承载其道!”

通天闻此,面露不屑,冷笑回应道:

“元始道友,尔言不独高见,反而伤于无趣。

天命何以为重?

若无向道之心,纵使生于千古良缘,又有何只可承道之理?尔需明了,真正之道,在于破而后立。”

此番言辞,瞬即引得元始心中怒火,复要争辩。

然而老子原本不欲插话,然见二人激烈争论,终忍不住,缓缓道:

“二位道友,各有见解,皆可为道,何必激闹得如此?”

元始与通天皆停下,齐望向老子,然心中各有不同理解。

于是老子继续道:“诸生虽有不同,却皆因道而存在。

道之深奥,非言语可尽,然较之在意,实为缘法。你们而今争执,岂不徒然?”

如此总算平息了纷争,不过这一日。

元始天尊寻至通天教主之处,脸色凝重,直言道:

“师弟,道不可轻传。”

其声中夹杂着忧虑与告诫,似乎对通天的行为颇有微词。

通天见之,心中大为不满,斥道:

“大道三千,条条可证道。天圆地方,凡有九窍者皆可成仙,我所招收之徒,关你何事?尔却来此编排与我,未免太过张狂!”

元始一听,心中更气,眉头紧锁,质问道:

“汝之弟子尽是披毛挂角、湿生卵化之辈,在外俱言为我三清之徒。

如此一来,如何不损我之颜面?”

见二人争执难平,通天怒声回道:

“元始,你骂我之弟子为畜生,那你又是何物?”

言辞尖锐,气氛愈发紧张。

在这危机迫在眉睫之时,老子道德天尊见二人争吵,心知若继续此般争执,定无好果。

于是急忙上前调解:

“我等三教分立,各人对天道领悟不同,二位师弟切莫动怒,皆为同道中人,何必如此争执?”

听老子之言,通天心有所动,然然仍显不悦,态度稍冷,回道:

“既然如此,那我便带门下另寻安身,亦不占昆仑山之地。”

言语间,已下决心。

对他而言,师兄之言更如风中浮云,无任何意义。

老子见状,神色一缓,心知此事若再无止境,必然伤和气,于是长叹一声,出声道:

“如此,我也离此地,再寻一处,开一道场。”

说罢,便收拾了东西,背负法器,径自离去。

通天对此,未曾多言,心中怅然,同时也决定具体行动,今后自成一番事业。

随后,通天来到东海金鳌岛,建立碧游宫。

此地景色幽雅,碧波荡漾,涟漪轻泛,似与他心境相合,便定下心来,意欲在此开创属于他的新道。

而老子则前往首阳山,选定八景宫为道场。

首阳山四季如春,云雾缭绕,灵气逼人,适合修道。老子心中暗自决定,要在此安身立命,将道理传于世人。

自从三清分道,各自开场,洪荒天地间,灵动之气愈发流转,各种生灵也借此机会聚集于此,期冀能得道成仙。

三教之中,群英荟萃,相继流传起各自的教义,传扬开来。

通天教主在碧游宫内,招收弟子无数,皆愿修行,问道于他。

其道义乃是“有教无类”,不论出身,大道在心,只要有一颗向道之心,皆可授业。

不久,碧游宫逐渐隆盛起来,灵气汇聚,弟子遍地。

可谓“万仙来朝。”

其中有多宝道人,其中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金箍仙、毗芦仙、乌云仙、长耳定光仙、

金牙仙、虬首仙、灵牙仙、赵公明、云霄、碧霄、琼箫、罗宣等,记名弟子一大堆。

每日在大殿之上讲解大道,声势一时无两。

而老子在八景宫中,修清净无为之道,所以还未有弟子。

通天和老子离开后,元始于昆仑之巅,设下关卡,布下重重考验,以考察志向,辨慧根者。

四方寻道之士,闻此消息,纷纷向昆仑而来,欲得元始真传。

元始发令,曰:“欲入我门者,须经过三关,通者为弟子,不通者,速去。”

首关,名曰“清念”。

考验弟子之心境,若有杂念,则不可入关。

待众人闭目静心,心无旁骛,唯有清明之念,始得入得此关。

次关,名曰“智慧”。

考验弟子之才思,设有诸多难题,若不能解者,亦不克过关。

众弟子奋力思索,竭尽聪明才智,方有南极、云中子等人智勇双全,勇夺高分而入。

终关,名曰“信念”。

考验弟子之坚持,发九道雷鸣,雷霆万钧,唯有信念坚定者,方能不惧雷霆,直面风暴。

而诸弟子中,元阳洞灵宝大法师、飞云洞惧留孙等人,勇气可嘉,皆脱颖而出。

经过三关之后,元始天尊欢喜,遂收徒十四人,声震湛蓝,曰:

“尔等今后为我门下,传承道理,共图大道之路。”

由是,十二人共归于元始之名,成为修道之士。

分别是:

九仙山桃园洞广成子

太华山云霄洞赤精子

二仙山麻姑洞黄龙真人

夹龙山飞云洞惧留孙

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

崆峒山元阳洞灵宝大法师

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

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

普陀山珞珈洞慈航道人

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

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

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

也就是日后的十二金仙。

自此,三清彻底分家,各持其道,志趣迥异,势难再合。

准提见此变局,心中暗喜,暗忖道:“他日机缘,必可得所。”

红云见状,心生疑虑,默念道:

“此事将为未来之灾劫埋下祸根。”

群中大能,各有异态,喜忧参半,或高兴而歌,或皱眉沉思,各自心中皆有所思,情形百态,纷呈不一。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