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62章 进攻(二)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 62章 进攻(二)

赵庆之投降后,其下属两镇官兵也打起了白旗。短短七天,东线战事就落下了帷幕。红军顺利地进入上元城。

这是一个大城市,人口五十多万。几个帝王在这里建都。

红军举行盛大入城式,在军乐队的引导下,战士们肩扛钢枪,踏着胜利的步伐走过大街。百姓们夹道欢迎。将煮鸡蛋,油糕、包子、馒头往战士们怀里塞。

人群中,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挤出来看着红军战士们。

第十一军军长刘青林跳下马,一把抱起他。先轻轻地将孩子放在马背上,然后牵着马跟上了队伍。

小男孩坐在马背上,四处张望着。他看到了上元城中繁华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充满了好奇。

刘青林带着小男孩来到了指挥所,给他找了一些食物和水。小男孩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看起来饿了很久。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怎么会一个人在这里?"刘青林轻声问道。

小男孩低头不语,似乎有些害怕。

刘青林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别害怕,我们是红军,是来保护你们的。"

小男孩抬起头,眼神中闪烁着光芒:"我叫阿宝,我的父母都死了,我一直在街上乞讨为生。"

刘青林心中一阵酸楚,他决定收留阿宝,让他成为红军的一员。

从此,阿宝跟着红军一起生活、训练。他渐渐变得坚强勇敢,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小战士。

满大街都是红军战士,他们整齐地站着或走着,纪律严明。战士们没有进入百姓的屋子,而是选择睡在街道两旁,以不打扰民众的生活。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们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秩序和组织性。

第二天一大早,当阳光洒在大地上时,红军战士们早早起床,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他们手持扫帚、铲子等工具,认真地清扫着街道。他们将垃圾清理干净,确保街道整洁有序。战士们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展现出了高度的团结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红军战士们与百姓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百姓们对红军的到来感到安心,并愿意提供一些帮助。有些百姓主动拿出自己家里的扫帚借给红军,有些则帮忙清理垃圾。这种军民鱼水情让人感动不已。

通过这次清扫行动,红军展示了他们对人民的关心和爱护。他们不仅要打败敌人,还要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这一举动赢得了百姓们的尊敬和信任,进一步加深了红军与人民之间的感情联系。

西线,红军部队也不费一枪一弹解放了隆兴这座三十万人口的大城。将李勃的十万人压缩在浔阳。

李勃登上城头,皱着眉头。“红军为何如此神速?他们不累吗?”他问罗汝辑。

罗汝辑道:“听细作说,红军都扎绑腿,每日强行军训练十里。行军可日行百余里乃家常便饭。我军远不如矣。”

李勃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如今之计,唯有死守浔阳。传令下去,加强城池防御,准备迎接红军的进攻。”

而另一边,红军指挥部内,将领们正在商议下一步的战略。“浔阳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西线集团总指挥徐绶珊指着地图说道,“我们必须制定周密的计划,才能一举攻克。”

经过一番讨论,红军决定采取围城打援的策略。他们派出部分兵力包围浔阳,同时在城外设伏,等待李勃的援军。

李勃派出的信使到了湖口。见到江阴节度使方志威,传达赵王李勃的军令:“方将军。赵王军令,即刻起湖口水陆军救援浔阳,切勿迟缓。”

“信使,我江阴重地不可轻动,江阴一失,红军便可跨江北上,到时江北难保。望赵王殿下见谅,赵王可使人前往庐阳,令庐阳总兵尚师忠派出援军。本将书信封与他,除述利害。”方志威说道。

当即写了封书信,尚师忠将军阁下:

兹有浔阳城陷于危急之中,赵王李勃殿下特命吾等求援于将军。红军之师,纪律严明,行动神速,其势不可挡。浔阳一城,关乎全局,若陷,则江南之地危矣。

江阴虽为重地,然浔阳之安危,亦非吾等所能独力承担。故此,恳请将军发兵相助,共御强敌。望将军念及天下大义,速遣精兵,以解浔阳之围。

吾等翘首以待将军之佳音,期盼与将军并肩作战,共保江山社稷。

江阴节度使方志威顿首。

信使只得带上书信乘船前往庐阳。

方志威道:“我等为秦王麾下,不必理他,红军若来,交接防务即可。”几天后,尚师忠收到了方志威的书信。他深知浔阳的重要性,但又担心自己出兵后,庐阳会遭受攻击。经过深思熟虑,尚师忠决定亲自率领一支军队前往浔阳。

与此同时,红军已经做好了攻城的准备。他们在城外挖掘战壕,设置障碍物,准备给敌军致命一击。当尚师忠的军队到达浔阳附近时,他们遭遇了红军的阻击。

尚师忠也确有名将之姿。将全军重炮集中使用,轰击红军阵地。只可惜用的是实心弹,对红军战壕无用。

轰击过后,他率两千马军突击,两侧为步军。结果遇到了红军密集火力打击。两千马军伤亡惨重。到最后只剩二十余骑,而他自己也被震晕了,摔进一个弹坑里。

两万兵马大败而逃,跳至江边,就遇到另一支红军部队。无奈之下,只好投降了。

收缴武器,甲胄后,红军医护人员立即对伤者进行救治。给俘虏提供水和食物。

看到食物中有香喷喷的红烧肉,很多俘虏兵不由得大哭起来。他们一年到头吃不到几回肉食,被红军俘虏,不打不骂,不搜腰包。还给治伤,吃这么好。还是红军好。

尚师忠觉得红军的饭特别香,连干了三大碗才满意。连他自己也说不出来为何有如此感觉。

他有单独的帐篷,没有捆绑。还可以在帐蓬百步以内走动。

他对红军的一切都很好奇。看到红军上下没有官兵之分,对百姓,对俘虏兵都很友善。有些不大理解。

尚师忠在观察中发现,红军的指挥官们经常与士兵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这种平等的氛围让他深受触动。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尚师忠找到了一位红军指挥员,表达了自己对红军的敬佩之情,并表示愿意加入红军。

红军指挥员对尚师忠的转变感到欣喜,他向尚师忠介绍了红军的理念和目标。尚师忠听得津津有味,越发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不久后,尚师忠带领部下正式加入了红军,浔阳解放。他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和经验,为红军出谋划策,在战斗中屡立战功。

在浔阳城内,紧张的气氛弥漫着。赵王李勃站在城墙上,目光坚定,但内心却是波涛汹涌。底层军官和士兵们聚集在城楼下,他们的情绪激动,要求赵王改变策略,停止与红军的对抗。

一个士兵大声呼喊:“赵王殿下,我们不能再打下去了!红军仁义之师,深得人心,我们为何要与他们为敌?”

赵王李勃皱眉,语气沉重:“你们这是要背叛我,背叛朝廷吗?”

军官乙上前一步,语气坚定:“殿下,我们不是背叛,我们是求生存,求改变!百姓已经受够了战乱,我们不能再让无辜的血流成河。”

此时,赵王妃缓步走到城墙下,她的声音温和却充满力量:“王爷,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红军的所作所为,已深得人心。我们若继续顽抗,只会引起更大的灾难。”

赵王李勃转头看向赵王妃,眼中闪过一丝迷茫:“王妃,我忠于父皇,忠于朝廷,怎能轻易改变?”

赵王妃道:“当初五弟与王爷一样忠于父皇,忠于朝廷。却因与权臣不合,便遭到迫害。大臣为一己私利,挑唆五弟与父皇父子成仇,兄弟骨肉相残,如此朝廷,不要也罢!”

王爷,忠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顺应天意,顺应民心。百姓渴望和平,渴望改变。我们若能与红军和解,岂不是能为百姓带来福祉?”

赵王李勃沉默了,他的内心在挣扎。他知道赵王妃的话有道理,但他的忠诚和信念让他难以轻易做出决定。

“赵王,我们不能再犹豫了!红军的攻势越来越猛,我们若不早做决断,浔阳城将不保!”军官士兵们焦急地喊道。

“赵王殿下!我们愿意跟随您,但请为我们的家人和百姓考虑。我们不能让他们再受战火之苦。”

赵王李勃深吸一口气,他的目光在士兵们的脸上一一扫过,看到了他们眼中的期盼和恐惧。他知道,他必须做出选择了。

赵王李勃终于下定决心,语气坚定):“好吧我我明白了。为了浔阳的百姓,为了我们的未来,我愿意与红军和解。但此事重大,我们需要谨慎行事。”

赵王妃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赵王英明,我相信这是最正确的选择。”

士兵们欢呼起来,他们知道,这一决定将改变他们的命运,也将为浔阳带来和平的曙光。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