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1章 困境中挣扎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61章 困境中挣扎

张伟再次召集罗斯教授和研发团队来到会议室,众人的神情中既有期待又有一丝紧张。

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庄重而又紧迫的氛围。

张伟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各位,我们现在面临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接下来我们要明确分工,全力以赴攻克这个难题。”

他首先看向罗斯教授:“教授,材料优化这一块就由您来牵头。

首先,对于选择更稳定的电极材料,您带领一部分研究员去寻找具有更高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的电极材料。

可以多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

同时,通过对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和掺杂等方式提高其稳定性,这个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每一种尝试的参数和结果,确保我们能找到最佳的方案。

目标是将枝晶形成的概率降低到最低限度,比如控制在 0.5% 以内。

对于改进隔膜材料,您要和材料供应商紧密合作,研发高强度、高耐热性的隔膜,优化孔隙结构,提高离子传导性,争取让离子传导率至少提高 30%,并且确保隔膜的耐热温度达到 220 摄氏度以上。”

罗斯教授郑重地点头回应道:“张总,您放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我们会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材料优化,争取早日达成目标。”

接着,张伟对质量控制团队负责人说道:“生产工艺改进方面就靠你们了。

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建立更加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每一批原材料的检测标准要进一步提高,比如电极材料的纯度必须稳定在 99.5% 以上,任何低于这个标准的材料都不能进入生产线。

在生产环节,确保电极涂层的均匀性偏差控制在 ±1.5% 以内,采用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将产品的可靠性提高到 97% 以上。

同时,对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监控,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调整。”

质量控制团队负责人坚定地说道:“张总,我们明白任务的艰巨性。我们会加强原材料检测,严格把控生产过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努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面向检测与筛选团队,张伟强调:“你们要不断优化无损检测技术。

X 射线检测和超声波检测设备要确保能够在 30 秒内准确检测完一个电池成品,检测准确率要达到 99% 以上。

一旦发现问题产品,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剔除和分析,为生产工艺的调整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检测与筛选团队代表发言道:“张总,我们会不断改进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率,为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有力保障。”

最后,张伟对工程师团队说道:“安全防护设计方面,你们要精心设计多种安全保护装置。

过充保护、过放保护和过热保护等功能必须稳定可靠,当电池出现异常情况时,要确保能在 0.05 秒内迅速切断电路。

在结构优化上,采用多层封装结构,加强电池外壳的强度,使其抗冲击能力能够承受至少 1000 牛顿的冲击力,抗震性也要进一步提高。”

工程师团队成员齐声说道:“张总,我们会努力设计出安全可靠的保护装置,优化电池结构,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罗斯教授和团队成员们认真地听着张伟的分工安排,纷纷点头表示明白自己的任务。

......

在明确分工之后,整个团队犹如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有条不紊地朝着攻克安全难题的目标迈进。

质量控制团队如严谨的卫士般,紧紧守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他们对每一批原材料进行严格检测,确保电极材料的纯度稳定在 99.5% 以上。

一旦发现原材料不达标,立即与供应商沟通协调,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检测与筛选团队也在不断努力,他们对 X 射线检测和超声波检测设备进行反复调试和改进,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准确的检测结果。

工程师团队在安全防护设计方面充分发挥创造力。

他们精心设计多种安全保护装置,过充保护、过放保护和过热保护等功能经过反复测试,变得更加稳定可靠。

当电池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在 0.04 秒内迅速切断电路,为用户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在结构优化上,采用多层封装结构,不断改进电池外壳的材料和设计,使其抗冲击能力成功承受了 1100 牛顿的冲击力,抗震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

在质量控制团队、检测与筛选团队以及工程师团队都在稳步推进工作的时候,罗斯教授带领的材料研究小组却陷入了困境。

罗斯教授看着实验室里摆放的各种材料和仪器,眉头紧锁。“大家都说说,目前我们到底卡在了哪里?”

一位研究员无奈地说道:“教授,我们已经尝试了无数种材料组合和表面处理方式,但枝晶形成的概率始终无法稳定在 0.5% 以内。目前最好的情况也只是达到了 1% 左右,而且还不稳定。”

另一位研究员接着说:“是啊,教授。我们和材料供应商合作研发的隔膜,耐热温度虽然能达到 220 摄氏度,可离子传导率仅仅提高了 25%,离目标的 30% 还有差距。”

罗斯教授沉思片刻后说:“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每一次实验的数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在电极材料的掺杂比例上可能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大家把最近十次实验的数据调出来,我们对比分析一下。”

研究员们迅速行动起来,大屏幕上显示出了详细的数据表格。

“教授,您看,这几次实验中,当掺杂元素 A 的比例在 3% 的时候,枝晶形成概率有明显下降,但电子传导性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从每小时传输 150 库仑降低到了 130 库仑。”

“还有这里,当我们调整隔膜的孔隙结构参数为 X 时,离子传导率提高了一些,但耐热温度又有所下降。”

罗斯教授认真地看着数据,缓缓说道:“我们不能只追求单一指标的提升,必须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大家再想想,有没有其他的材料可以尝试掺杂,或者调整一下表面处理的温度和时间?”

讨论持续了很久,大家提出了各种方案,但又一一被推翻。

“教授,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我们的时间越来越紧张了。” 一位年轻的研究员有些焦急地说道。

罗斯教授坚定地说:“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越不能放弃。我们要继续尝试,我相信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大家再把之前成功的案例拿出来分析分析,看看能不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日子一天天过去,材料研究小组依然在困境中挣扎。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