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47章 第一次长沙会战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 47章 第一次长沙会战

徐国泰乔装打扮以后就打电话联络忠义会的朋友陈风云见一下面,陈风云接到徐国泰的电话吃了一惊,回过神后,和徐国泰约定在英租界的圣约翰教堂见面,现在法租界的76号眼线太多了,徐国泰同意了,半个小时后两人在教堂里面见了一面,徐国泰刚见面就对陈风云诉苦,现在76号的人到处在找他,问他有没有安全的地方让他避一避,陈风云是了解徐国泰的背景的,决定帮他一下,结果徐国泰还需要一部电台,陈风云也答应了,徐国泰感谢的握着陈风云的手,说这次就算他欠你陈风云一个人情,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只要我徐国泰办得到,一定会义不容辞。

陈风云安排好地方后就亲自开车送徐国泰到秘密地点,告诉他这段时间这个地方没有人住,一切就靠他自己了,徐国泰感谢他后,陈风云就离开了,徐国泰赶紧给戴老板发报,内容就是,最近日本人决定对湖南长沙进行攻击,让戴老板注意防守长沙的防务。发完电报,徐国泰才感觉自己有点疲劳,然后就是自己睡着了。

戴老板收到徐国泰发来的电报,赶紧检查一下电报的准确性,确定无疑后,戴老板立即吩咐备车,他要赶紧把这份情报上交给校长,以备不测。

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背景复杂且多方面。首先,从国际形势来看,纳粹德国与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日本关东军刚刚在诺门坎战役中被苏联红军击败,因此希望在中国发动大规模进攻以恢复士气。其次,国内背景也十分紧张:自南京失守后,中国首都迁至重庆,并面临日军沿长江逆流而上的威胁。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 - 1939年10月15日),又称“湘北会战”,日方称为“赣湘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日双方以长沙以北地区为主战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会战。

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因战线拉长,机动兵力不足,已停止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而将主要力量用于扫荡沦陷区内的游击部队,巩固占领区。驻武汉地区的日军第11军成为对付中国第五、第九战区部队的唯一野战机动兵团。日本政府趁欧战爆发,各列强无力顾及中国的时机,决心解决“中国事变”,发动了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8年11月25日至2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湖南衡阳召开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重新调整了各战区的编成和管辖区域,其中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由陈诚兼任,薛岳任代理司令长官。薛岳组织制订了“天炉战法”。蒋介石在应对日军进攻问题上,主张逐次抵抗,待日军消耗后再进行决战,但在守长沙问题上态度并不坚定。

广州、武汉失守后,华中战略重镇长沙成了正面战场上与日军对峙的最重要城市,屏蔽西南诸省的门户,战略地位突出。湖南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是战时中方粮食、物资和兵员供应地,是中日军队必争的战略要地。作战地区位于洞庭湖与鄱阳湖之间,东西约300公里,南北纵长约250公里,大部队行动较困难,有利于游击部队活动,且战区内交通网以长沙及南昌两个中心点向四周辐射。

日军投入的兵力为第6、第33、第106师团,第3、第13、第101师团一部,第11军军直辖部队,参战兵力有步兵约10万人,陆军航空兵团第3飞行团(支援作战飞机约100架)及海军一部。作战分为赣北、湘北、鄂南三个方向,其中湘北为主战场,赣北、鄂南属于策应性作战。

第6师团配属相关部队,于9月18日前将主力集结在新开塘附近,准备向新墙河南岸中方阵地奇袭攻击;上村支队由第3师团部分兵力组成,在临湘、城陵矶附近集结,准备在营田附近登陆,攻击中国军队背后;奈良支队由第13师团部分兵力组成,在桃林以南地区集结,准备对沙港河以南中方阵地攻击。

第106师团配属其他部分兵力,在奉新及干州街附近集结完毕,准备奇袭攻击当面中方阵地。

第33师团配属相关部队,在通城附近集结,准备奇袭攻击通城东南的中方阵地。早在1939年4月,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即确定了守卫湘北、赣北的基本方针。5月16日,军事委员会又致电第九战区,指示赣北方面的作战以游击战消耗牵制敌人,对该方面敌人予以反击。9月上旬,第9战区判断日军有进攻长沙的可能,遂遵照军事委员会指示,制订了“战区决诱敌深入于长沙附近地区,将其包围歼灭之;赣北、鄂南方面,应击破敌军,以利我主力方面之作战”的方针,加紧调整部署,严整战备,破坏一切可资日军利用的道路。第9战区可使用兵力为47个师,其中32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约24万人)以及海军布雷队一部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截至9月14日,其兵力部署是在各个集团军分别守备长江右岸及洞庭湖北岸、西岸,新墙河阵地,长安桥至麦市间阵地,湘阴以北湘江至汨罗江右岸阵地,湘、鄂、赣边幕阜山区,武宁以西蒲田桥、琵琶山一带阵地等。

- 9月14日,日军发动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先后在赣北、湘北、鄂南三个方向发动进攻,其中湘北为主战场。

- 9月18日,日军在湘北发动攻势,至9月23日,日军突破中国军队的新墙河防线,继续向汨罗江防线进攻。

- 9月27日,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调整部署,集中主力于长沙周围地区,准备与日军决战。

- 9月29日,日军一部进到距长沙约30公里的永安;同时,由鄂南通城南下的日军第33师团与前来接应的奈良支队在三眼桥会师。但日军于短时间内消灭第九战区主力的战役目标并未实现,且因不断遭到中国军队的伏击、侧击和夹击,损失较大;同时,中国军队正在集结部队准备决战;赣北方向的日军遭到中国军队的阻击和反攻,处境不利。

- 10月1日起,日军开始撤退,中国军队尾随追击,收复失地。到10月15日,双方恢复战前态势。

- 据国民党第九战区的不完全统计,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伤亡共计33480人,中国官兵伤亡、失踪共计40193人。日方后来编写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统计:中国军队阵亡约44000人,被俘约4000人,日军伤亡约3550人。

- 当代学者张宪文认为,仅就局部而言,可说是未分胜败。然而从进入相持阶段的抗战全局而言,却明显对中方有利。中国军队的战前准备较充分,战术运用较合理,将士用命,民众配合,敌军计划落空,获得一个重大的胜利。尤其是长沙得以保全,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

第一次长沙会战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增强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日战争的持久战战略做出了贡献。同时,此次会战也暴露出中国军队在装备、训练等方面的一些问题,为后续的抗战提供了经验教训。

第一次长沙会战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它表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具备击退日军的能力,从而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这场会战也展示了湖南地区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道路条件给日军后勤带来的巨大困难。

第一次长沙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还在政治和心理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徐国泰在广播里面听到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后,高兴不已,现在他一个人在上海独自作战,难免力有不逮,看来是要寻找盟友了。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