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章 晚茵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17章 晚茵

“泉城早间新闻为您报道——近日,华人新锐女画家何晚茵的个人水油画展展《月云》在洛杉矶尚都美术馆举办,这是尚都美术馆首次系统收藏泉城本土画家的美术作品。何晚茵,1980年出生于泉城,现居纽约,职业青年画家,丈夫杨培政,现任泉城某军区副团职干部,具体职位不详,据本台记者报道,该夫妻二人分居已久……”

杨培政起身关掉了电视。

事情开始朝着他意料之中的方向发展了。

先是登上本地电视台的早间新闻,泉城晚报也有关于何晚茵画展的短篇宣传,有关他们夫妻二人的花边小料甚至登上了本地微博热搜榜,因杨培政政治身份的敏感性,引起了不少讨论和关注。

连蒋师长都知道了。

昨天杨培政去师部开会,被蒋师长叫去办公室,一进门就被丢了几份小报在他脸上,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杨培政,你堂堂一个副团级干部,不说以身作则,现在家里的艳闻轶事竟然闹得人尽皆知!”

师长震怒,杨培政只能默默垂手而立,无力辩解。

一个不认识的领导在旁边劝,“师长,您就别生气了,咱们杨团长也不容易啊。再说了,这哪算是什么艳闻轶事,顶多……是顶绿帽子嘛!”

“哈哈哈哈……。”屋内几人都笑了起来。

杨培政默默捡起地上散落的纸张,娱乐新闻的头版上,何晚茵正站在一座白色美术馆前,挽着一个高大白人男子的胳膊,笑语盈盈。

杨培政已经不觉得屈辱。

过去的400天里,那些未接的电话、退回的邮件、逾期的信用卡账单、无休无止的调查、高层之间的明争暗斗、冷嘲热讽,只要是不影响到女儿的,他全都照单全收了。

只要女儿一切都好,他又谈何屈辱。

可是他的女儿现在好吗。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八卦消息传的比火箭都快,她看到那些新闻和八卦杂志的胡乱猜测,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杨培政的心头笼罩着一层暗沉的霾。

下楼,发动车子赶往济城。

-

杨佳宁也看到了新闻。不光她,李家乐也看到了,第一时间截图给了苏昱。

苏昱不敢问。

打开聊天对话框,发了个她喜欢的表情包过去。杨佳宁没回。

苏昱感觉不太好了。

晚饭时间去找她,看到她出了校门,上了一辆黑色奥迪车,知是她的父亲闻讯来看她,苏昱转身默默回了教室。

-

杨培政开车带她去吃寿喜锅,二人面对面坐下,杨佳宁喝着一瓶桃子味的波子汽水。

杨培政在锅里捞起一片牛肉,裹上一层无菌蛋,放在她的碗里,“还好吗?”

“我很好,爸,我只是怕你受影响。”

“爸爸也怕你受影响。只要你没事,爸也会没事。”

杨培政又点了份蔬菜拼盘,让女儿多点补充维生素。此刻父女两人多年来形成的默契让他们无需多言,只是专心吃完这顿饭。

“对了,听你覃叔叔说有同学在帮你补习?”

“嗯~”杨佳宁嘴里嚼着一块豆腐,含糊不清地回答。

“是男孩子吧?怎么样。”

“长得很帅。”

杨培政无奈,瞪了女儿一眼。“最近会很忙,可能没空经常来看你了,自己记得好好吃饭。”

“我没事。爸,你一个人才要好好吃饭,看你最近都瘦了。”

杨培政欣慰到心里微酸。何晚茵投身自己的创作事业,并没有很多时间管孩子,他也体谅,所以杨佳宁小时候大部分时间是被他扛在肩头玩耍、成长,曾经那个小小公主如今已经亭亭玉立,懂他,关心他,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已没有什么遗憾。

-

杨佳宁的大脑经常在某一个瞬间闪回过去的画面。通往军区家属院有条必经之路是泉城制药厂的试验田,种了很多植物,有很多小小的蝴蝶上下纷飞。

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每周有两天推着小车来卖梅干菜扣肉。味道真的很好。

她在那里度过了十几年非常快乐的时光,突然戛然而止。她以为自己不想回去了,但其实她想。

即使被人抛弃,也会在某些人离开之后想念她们。

熄灯之后躺在床上,意料之中的无法入眠。

杨佳宁十岁生日的时候何晚茵送她一个八音盒水晶球,是那种传统的飘雪小木屋,静静躺在杨佳宁课桌抽屉里。她很喜欢,一直带在身边。

自何晚茵走后,再没有给她发过一条信息,打过一个电话,没给她留下任何只言片语。杨佳宁也没有找过她。她们这两个拥有世界上最亲密的血缘关系的人,隔着数不清的海洋和陆地,在大洋彼岸的电磁波两端默契地保持着缄默。

想到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大海,分开时也可以带着它去到别处。”杨佳宁陷入了一种很奇怪的心情。她起身下楼,走出校门,漫无目的地走着。

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有些话在日记里也不能说。所以一再隐晦,把它变成只有自己才能破解的密码。

城市的另一端,苏昱也在失眠。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