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6章 兴古事变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136章 兴古事变

南中的深秋,依然是一幅绿意盎然的美丽景色。

苍山如洗,归鸟斜飞。

但这一日的兴古郡治所兴古城上空却似乌云密布,气氛诡异。

城门紧闭,吊桥高悬,城头站满了兵卒,却多是私兵模样,没有多少蜀汉政府正规军的影子。

领头的一个中年大汉,身材魁梧,肌肉虬结,皮肤黝黑,服饰却是少有的蜀汉正规的将军装扮,手里拿着一口大号的腰刀,满脸阴鹜气色,在城头来回巡视,咬牙切齿地一遍一遍地嚷着:“都给老子听好了,守住兴古城,大家都还有一条活路。要是让蛮子打进来,咱们都得死!家里的妻儿老小,都得死!”

城头众人本已经疲惫沧桑的神情,便又再度亢奋起来。

“和这些僚蛮拼了!”

“杀死一个够本,杀死两个赚一个!”

“老子昨天已经杀了两个了,哈哈,今天,都是赚的!”

……

黑大汉“哈哈哈”一阵大笑,冲着城下的蛮兵大叫道:“弟兄们城下的蛮子可还不少呢,杀少了,对不起家里的婆娘和娃娃!”

“那是,必须再给婆娘娃娃每人杀一个,才够本!”

这人叫朱武,正是朱氏下一代的嫡长子。

朱氏家主朱孟然,已经将近七十,却依然在城内距离城墙不远处的一个遮阳棚下,给匆忙路过的兵卒民众们递送凉茶和食物。

自从听说平夷城事变后,这里的汉民们就开始风声鹤唳了。

因为兴古郡的蛮夷矛盾一直都很严重。

汉人瞧不起蛮夷,蛮夷自然也仇视汉人。

由于汉人的生活质量普遍较蛮人为好,且蜀汉政坛说到底,就是一个纯粹的汉人政权,所以,蛮夷无论如何,都是不满意的,都觉得自己受到苛待。只要没有捞到想象中的足够的好处,便会心生怨气。

再说了,兴古建郡都已经十多年了,但要说真正给蛮族带来了什么益处,那是瞎话。蛮族人什么也没有,倒是汉人们将郡守县衙的重要部门岗位占据了七七八八,蛮族人进城售卖一点野物,还需要缴纳赋税,养活这些汉人官僚吏员,蛮民们的心理落差就这样一步步加大。怨恨自然水涨船高,一旦有一丁点火星子,便是星火燎原的迹象。

此次平夷城事变,消息传来,兴古郡汉人胆战心惊,蛮人却欢呼雀跃。

连蜀汉在南中的最高领导机构庲降都督府都被人一举拿下,那平夷城召开的南中建国大会,不就是分赃大会吗?骨都大王才不屑于要你一个魏氏流亡子来承诺什么,施舍什么,老子想要什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只是,让骨都大王没有想到的是,兴古郡的朱氏林氏却提前做好了准备,早早将兴古城控制了。

前文说过了,这里的郡守缺席已经很久了,接连几任的郡守被濮蛮撩人所杀,哪里还有人敢来此上任。

好在当初,因为朱氏势大,前前任都督李恢便让兴古朱氏的朱武做了郡尉——这本不合规矩,因为这个时代郡县里的官僚本就不多,主要官员最好是外来人,本地人在本地任职,可能出现尾大不掉的现象。

但此时情况特殊,便也没有人计较此事了。想计较的人,有种你来啊,看你脑袋能留几日。

就譬如建宁李氏的李恢任庲降都督,不同样被很多人诟病的么?他当初做一个小小的郡守从事,都能背主求荣,现在做了南中第一人,再干起这样的事情来,岂非更加轻车熟路?

所以,对于当初任命兴古郡大族的朱武为郡尉,上面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人家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咱巴不得呢,还有什么话好说!

这件事情的坏处是使得朱家在兴古郡进一步坐大,更加剧了汉夷之间的矛盾;好处是有朱家在,至少保证兴古郡在没有郡守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着基本的社会秩序。

这个局面,殊为难得了。

平夷城事变后,朱武便立即将兴古城严密地控制起来,关闭城门,施行宵禁政策,将汉人全部集中起来,进行军事化的管理,城里不多的濮蛮剌人也都被严密监视。

民众被编制成队,轮流上城守城。

朱家还发动城内的汉人大家族们,都捐献出一些物质来,进行集中管理,统筹分配,一部分更是直接被当做奖励物质,以刺激激发民众守城抗蛮的热情。

其实这些汉族大姓们也都很清楚,人家蛮人来打兴古城,说白的,目标就是他们这些大族豪门,因为整个兴古郡的财富,就在他们的府库里。

骨都大王已经连续攻打兴古城好几日了,却连城头的砖都没有机会摸一下,自己的部下损失倒也不大,因为僚人根本就不擅长攻城战,远远地站在外面叫骂,稍微站得近一些的,搞不好就被城头的弓箭给咬一口。

这就是僚人的悲哀。

山林之中他为王,平原城池,连朱家林家的大族私兵都可以将他们阻止在城下,徒叹无奈。

约好的零陵郡3000兵迟迟未到,盼星星盼月亮,终于还是将交趾郡河内阮氏三雄盼来了。

骨都大王的蛮兵也就5000之多,阮氏三雄此次来的是阮德福、阮德禄、阮德寿,并且也带来河内兵5000人。

骨都大王一见大喜,好好款待了阮氏三雄后,今天一早,就合兵一处,再次攻打兴古城。

一万蛮兵,个个赤脚短发,漆面涂身,张牙舞爪,奔腾跳跃,嘴里发出一阵阵“嗬嗬嗬嗬”的叫声。

阮氏三雄骑马,与骑着一匹白色大象的骨都大王一起站在城下远处,指着城头影影绰绰的人影,商议着什么。

骨都大王的言语简单粗暴,他此次的目标就是拿下兴古城,建立僚人国家,至于其他的,他一点也不想操心。

兴古郡的地理位置特殊,距离蜀汉管理核心甚远,背后又有孙吴庞大的势力支撑,所以他有足够的信心,拿下兴古城。当然,趁机将本地几家汉民豪族除去,全盘接手他们的名下产业,也是重中之重。

阮氏三雄来此的目标,可也不纯洁。

他们是交州河内郡的豪族,相当于汉地的汉姓豪门高阀。自从孙权政权将广州和交州分而治之以后,他们便看到交州土著豪强的光明未来。

其实我们作为后世人研究历史就会知道,后世的越南之所以能够独立,彻底脱离中原汉王朝的统治,孙权的“广交分治”,便是始作俑者。

而此时,交州日南郡的动乱已经开始,越人所求者,便是独立自治。而交趾河内郡这里,阮氏为雄,自然也有此意。

新来的戴良为交州刺史,陈时为交趾太守,这二人并不是有大能力之人,目前,横亘在他们面前的麻烦是,既要消除士燮家族的深远影响,其中包括文化方面的影响,又要对越人豪族的觊觎之心实现压制。

这两者,都大不易。

譬如士燮家族的影响,即便在2000年以后的越南,土人依然将士燮视为越人的文化鼻祖。

袁徽曾给荀彧写信:“交趾士府君既学问优博,又达于从政,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疆场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虽窦融保河西,曷以加之?官事小阕,辄玩习书传,春秋左氏传尤简练精微,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甚密。”

信中,将士燮与东汉初年在河西的保境安民窦融相提并论,可见推崇之至。

士燮被越南朝野尊为“士王”、“南教学祖”,后世几千年依然祭祀不绝。越南陈朝为其三次加谥为“善感嘉应灵武大王”,后黎朝史学家吴士连说“我国通诗书,习礼乐,为文献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岂特施于当时,而有以远及于后代,岂不盛矣哉!”

士燮统治时期的交州曾经一度扮演了中原各路人才的集结地和中转站的角色,本传称“中国士人往以避难者以百数”。比较著名的有刘熙、薛琮、程秉、许慈、刘巴、许靖、袁徽、牟融、康僧会等人。

戴良、陈时面对的,便是这样的局面。

想要消除士家的影响,何其艰难。

更难的,随着一个树大根深的士家的倒台,新的土著如阮氏等,如雨后春笋一般,都悄悄冒出了头来,也都或明或暗地提出了政治要求。而南边的日南郡,乱象已生。

越人豪族中,以交趾郡的阮氏为首。

戴良、陈时兴致勃勃来到交州,满以为士家已经成为历史,该是百废待兴的局面,谁知道,接收的却是一个棘手的乱摊子,眼见得不依靠阮氏,便难以在交趾立足,而依靠阮氏,便又是另外一个士家的结局,也是一筹莫展。

于是,在给吴主孙权的奏书中,颇有些为难。

孙权却是高明的政治家,回信只一句:“效士家故事。”

戴良和陈时当即了然,相视一笑。

孙权说的很简单,也很明了,你阮氏也好,硬氏也罢,想学士家,独霸南海,好呀,养猪呗,养肥了,再杀了吃肉。

当年的士家崛起,源于黄巾之乱,中原王朝自顾不暇,南海一带坐大,渐成尾大不掉之局。士家本身便是文武传家,黑白通吃,掌舵人士燮更是超级聪明的政治家,手段圆滑,一直高举刘氏王旗,每年都老远送南海土特产到中央政府,即便这个中央政府早已经不那么“中央”了,甚至有时候都已经不像个“政府”,但人家士家却依然保持着口头上的“不变色”“不变性”。

实际上,当地的士家早已经成为土皇帝一般的存在——他们出行之时,钟磬齐鸣、箫管呕哑、车骑遮道,极尽排场之能事。妻妾都坐“辎軿”,据《汉书·张敞传》所载“礼,君母出门则乘輜軿”,可知他们早已把自己视作诸侯王了。

而文化相当落后的土著居民们,哪里见过这阵势?甚至有人在道旁烧香叩拜,呼为天神。

当时,中原板荡,天下三分,南海这里,孙权虎视眈眈,士燮的门庭转换之快,无与伦比,当即一个漂亮的托马斯回旋,直接扑进孙权的怀抱。

孙权也给予士燮极高的礼遇。

为了表示忠心,夷陵之战时,士燮亲自去信,诱使益州豪族雍闿叛蜀降吴,孙权又拜其为卫将军,加封龙编侯,兄弟子侄也有恩赏。

南海共七郡,士燮兄弟子侄做了其中最重要的四郡太守,形成绝对的垄断局面。

士燮掌权期间,先后以各种形式杀掉上面派来的多个郡守太守,以至于中央政府再也派不出郡守太守来。

即便这样,又如何?

公元226年,年已90的士燮无疾而终后,就在士燮尸骨未寒之际,孙权便向士家举起了屠刀,一举将士家一个百年豪族屠杀殆尽,老少不论,男女通杀,能够逃脱在外的,寥寥可数的几人而已。

戴良、陈时得到孙权的密旨,便也不再担心阮氏坐大,“有能力,你还能比士家更牛逼?”

用陈时的话说:“你怎么不上天呢?”

天,他们阮氏是上不去的,但以私人武装的身份,北上去蜀汉的兴古郡搞搞事情,阮氏表示,这个,可以有。

阮氏家主软镇南对于派私兵北上,其实也乐见其成,因为交趾这边气候炎热,物产丰富,粮食瓜果吃也吃不完,随地都是,贵重红木更是多到数也数不清,但有一条,他们缺铁器。

整个交州的铁器,几乎都是从兴古郡过来的,这其实也是当年诸葛亮将兴古郡单独从益州郡独立出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兴古郡对于交州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打通兴古郡,掌握商路,蜀中的铁器、蜀锦便可以源源不断地进入交州,由此,阮氏绝对有机会,有能力称雄整个交州,而不是一个小小的交趾郡。

日南郡南边的临邑(占城),现在已经独立,戴良陈时自顾不暇,对于阮氏的北上,他们甚至还故意丛勇,并且暗地里提供了许多帮助。

临行前,阮镇南对三个儿子殷切叮嘱道:“此次北上,打通商道为首要,锻炼私兵为其次。”

兴古城下,骨都大王坐在高高的大象之上,显得尤其壮观。

他信心十足地对阮氏三雄高声道:“阮王今日助本王打下此城,所有物资,任由阮王取舍。朱氏嫡女,也由阮王赏玩。本王只要此城,可否?”

阮德福嘴巴一咧,豪气干云地道:“骨都王果然豪气,没说的,这就帮大王拿下兴古城就是,也不枉我兄弟三人来此一遭!”

扭头对老七阮德寿道:“老七,蛮王的话,你也听到了,把蛮王的豪气,传达给弟兄们,大哥我再加一点奖励,第一个攀上城头的,回交趾后,府里的丫鬟,随便挑二十个!”

那边的老五阮德禄一向不服阮老二,心里暗骂一句:“忒小家子气!”当即插话到:“老七,五哥这里,再加赏红木林地五千方!”

河内郡以产优质红木而闻名,汉初政府所建未央宫,高大红木便是从河内郡购买,顺海路北上,辗转抵达长安,耗资以亿计。

中原汉民,豪奢者,家中均爱收藏红木,甚至死后棺椁以交趾红木为尊,更是将交趾红木的价格推向天际。七千方山林,便是一笔巨大到想象不出的财富了。

由此可见,阮氏在河内豪奢到什么程度。

但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由此也可见,阮氏内部的争斗,何其激烈!

阮老二冷冷看了一眼阮老五,心里恨不得这阮老五死在北地才好,但此情此景之下,也不好说些什么,便大手一挥,阮老七当即打马而出,绕着5000蛮兵一顿吼叫,将蛮王和大首领二首领的话传达了出去,那5000人便纷纷嗷嗷叫着,奔向城池。

骨都大王的蛮兵,也一窝蜂嗷嗷叫着向城池蜂拥而去。

阳光惨淡,箭矢横飞,大地震颤,血肉横飞。

这一刻的兴古城,仿佛要被大水漫灌的一块巨石,很快就将被淹没在这汹涌的洪流之中。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