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节
率领的倭军不得不聚拢在朝鲜王京附近,商议抵抗明军的事宜。
但明军此时的情况也并不好,由于未能剿灭位于咸镜道的加藤清正军,明军面向平安道、淮海道的侧翼随时都有可能被袭击。如若可以乘胜一鼓作气拿下王京,咸镜道的加藤清正部则就被彻底孤立;否则便得退守平壤,以防被倭军前后夹击。
而此时深入朝鲜腹地的明军距离辽东已经有数百里远,补给线拉得越来越长,而朝鲜当地的补给跟不上,且这些朝鲜人还在跟明军耍心思,赵子央联合众将领多次催促朝鲜当地官员将仓储集中囤积,但朝鲜人不知道是能力不足还是根本就不想这么做,仓储非常分散,每一个仓储点的屯粮都很有限。这就使得明军的部队很难大规模地集中在一起,不得不将部队分割成零零散散的各部,按批行动。
平壤倭军俘虏报称王京倭军兵十万,而朝鲜君臣为尽快收复本国失地,在明知倭军主力云集王京的情况下,连连督促明朝军队立刻进军。朝鲜重臣柳成龙不惜以两班贵族之身,行吏员贱民之事,放弃缩在后方的安全与温暖,亲临一线,在临津江面督促架设浮桥,以便明军炮车、军械尽快渡江,并向明军通报“倭贼之在城(王京)中者,多不过万余”。柳成龙和倭军俘虏向明军报告的王京倭军兵力相差过于悬殊,倭军兵力如朝鲜所说不过万余,以明军现有兵力自然可堪一战;如审讯俘虏而言十万之众,明军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退保平壤,以待援军。在大胜之后,却无敌方确切情报的情况下,李如松一面命高策、梁心率三千人抢修平壤城防,一面亲率三千人先头部队前渡临津江探查敌情。
时间在连绵的战事之中逐渐流逝,不知不觉已翻过年头来,入了万历二十一年的正月末。战争无情,这个新年所有战士都是在战地冰寒之中度过的,连饭食都吃不饱,更不提过年能有什么嘉奖了。最多不过打几只野味,围在篝火边烧烤,解解馋。
正月廿六,李如松率三千人部抵达坡州。而三日前,罗洵所率的锦衣卫侦查营就已经驻扎于此,并连续三日进行对王京周边的侦查。李如松抵达后,第一时间召集罗洵、郭大友和孟旷等锦衣卫主事人与他手下所有的明、朝将领一起商讨接下来的侦察事宜。
罗洵在会上表示,锦衣卫初步勘察,王京附近的倭军兵力在五万左右,既不是柳成龙所说的万余人,也不是倭寇俘虏所说的十万人。
“加藤清正长途跋涉,绕过我们的触角地带,从东面自咸镜道南下,昨日刚刚抵达王京汇合,这个五万人的数字,是加藤清正最后汇合后的数字,当然并不确切,只是我们判断出来的约数。目前朝鲜的双王子顺和君、临海君仍然控制在加藤军的手里,如今也在王京之中。此外……詹宇同样陷落于王京,因为无法入城,我们暂时不知他的情况。”
罗洵的话让李如松的面色沉凝了下来。加藤清正从咸镜道南下是好事,这意味着明军不用担心自己被后方夹击了。可眼下的局势仍然并非对明军完全有利,李如松需要做出慎重的判断。
此时,罗洵在舆图之上用手点了一个位置。这个位置位于王京以北约十五里处,是一处沟壑纵横的山林地带,这里有一处驿馆,名唤“碧蹄馆”。
“我的人报告,说是在这个碧蹄馆附近观察到了有倭军驻扎,但因为这里的地势很复杂,我的人只是在山脚下看到了山顶上有倭军的旗帜,并不敢再靠近,也未能摸清其详实。”
李如松沉吟道:“嗯……值得再派人去摸一摸情况。这样吧,查大受,明日你与朝鲜的高彦伯高将军一道,并罗千户的锦衣卫,带上五百侦察骑兵,去这个地方探一探虚实。”
“是!”与会的查大受立刻明亮回应道。
高彦伯经由翻译,也领了任务,与查大受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
会议结束后,罗洵领着郭大友、孟旷单独留下。罗洵要与李如松商讨更重要的事——诱捕张允修。
“你的意思是,你认为碧蹄馆的倭军,是张允修设下的圈套?”李如松挑眉问道。
“对,他们有可能设一小队残兵,诱我们去打,他们逃,我们必会乘胜追击。他们尤其会想方设法引导提督您亲自帅军追击。一旦您带兵追击,他们将我们引导到碧蹄馆附近的峡谷之中,那里如若有倭军主力埋伏,我们必将危矣。”罗洵道。
“荒谬!我怎么会如此轻率行事?而且张允修是什么人,一个叛徒,他居然能左右倭军的部署?”李如松不以为意。
罗洵却道:“眼下王京中的倭军总指挥,据我推测应当是宇喜多秀家,此人乃是丰臣秀吉的养子,颇受丰臣氏信赖。张允修如若能说服他,便能掌控倭军的部署。我认为他说服宇喜多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张允修对辽东军的了解本身就是非常值得利用的事。提督,您此次渡江只带了三千人,您是否也觉得倭军残兵不足为惧,三千人足以剿灭?”
李如松不答,面色有些阴沉,似是被戳中了痛处。片刻后他转开话题道:
“你们抓到了汪道明,到现在也不开始诱捕张允修。前些日子,我看过查大受队伍里那个孟子修呈上来的计划,可行倒是可行,但计划还是说得云里雾里,到底最佳时机在什么时候?”
郭大友接过话头道:“提督,如今就是最佳的时机。碧蹄馆是张允修设下的陷阱,他必有诱捕李穗儿的意图在其中。我们只需将计就计,便可抓住此子。”
“我不明白,难道你们傻到要带李穗儿上战场去?若她在大后方不出去,张允修又该如何诱捕?”李如松问。
郭大友立刻答道:“提督,如今我们的据点在这坡州小小的地方,不过三千人,李穗儿就在据点内毋庸置疑。后方主力大部队还在临津江的北面。如若当真中计,三千人也不够用的,据点必会倾全兵力而出,后勤部队跟不上前线作战部队,就会拖在后面,届时张允修只需带小股部队袭杀后勤部队,抓走穗儿又有何难?”
李如松很是不悦:“我说了,我不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
“咱们不若假意上当,可以先让汪道明写亲笔书干扰和迷惑张允修,使张允修察觉不到我们已识破他的计策,如此咱们这个将计就计的计划可成。”郭大友也不管李如松的情绪,顾自说道。
李如松想了想,道:
“这个事儿我会考虑,你们先出去吧,容我再想想。”
罗洵、郭大友和孟旷彼此相视一眼,都觉得不对劲。郭大友还待开口再说什么,却被罗洵阻拦,三人很快退出了李如松的大帐,往属于他们的帐篷行去。
“李大这什么意思?不听我们的话,他还要不要抓张允修了?”郭大友很是不忿。
罗洵叹气,缓缓道:“他与我们的立场不完全一致。如若让我们拿下了张允修,收回万兽百卉图,那女真必然要遭到朝廷打击,辽东李氏的把柄也就至此彻底捏在了朝廷手里,他对此很是忌惮。我猜,他这是要自己抓张允修,撇开我们。”
“撇开我们,他是抓不到张允修的,不仅抓不到,而且还会损兵折将。”孟旷在旁轻声道。彼时他们已经行到了属于他们的帐篷口上,恰逢孟子修掀开帐帘出来,听到孟旷的这句话,不禁笑了。
“阿晴说得没错,李如松撇不开我们。但他必须要掌握主动权,我猜你们没能说动他对吧。放心吧,晚些时候他还会来找我们的。”
郭大友笑了,调侃了一句:“孟先生,你可真是神算子啊。”
“甚么神算子的,快进来吃饭吧。”帐篷里传出了香味,还有白玉吟含笑的声音。众人一起钻进了暖洋洋的帐篷。^o^本^o^作^o^品^o^由^o^思^o^兔^o^網^o^提^o^供^o^線^o^上^o^閱^o^讀^o^
第227章 碧蹄馆(一)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廿六,夜,坡州明军先锋军大营东南角,后勤兵营部。
可容纳十人队伍入驻的行军帐篷之中,孟家三兄妹、赵子央、白玉吟、穗儿、郭大友、罗道长,再加上刚刚加入一家人之中的小女孩李顺贞,八大一小围坐在帐中的炭盆边,端着木碗吃着晚食。此时帐中所有女子都做男装打扮,身上甚至连轻铠都不曾脱下,以应对随时有可能到来的突发状况。
郭大友一边狼吞虎咽,一边含混道:“我晚些再走,说不定孟先生所说的事很快就要应验了,省的他们再往锦衣卫营跑。”
目前郭大友并不与孟旷等人居住在一起,他住在锦衣卫营部。锦衣卫营部在大营的正南端,与后勤兵营部靠得相对比较近,单趟步行也就一盏茶时间。本来孟旷作为锦衣卫,也应当居处锦衣卫营部,但因为她的家人都在后勤兵营部,罗洵特批她可以自由来往两个营部之间,只是如若有特殊情况,她必须立刻去与锦衣卫大部队汇合。
此外,锦衣卫大营之中还收留着弥津姊妹和细川志兵卫三人,此三人算是给锦衣卫立了功劳,所以得到了锦衣卫的保护,眼下他们其实算是被软禁在了明军之中,不能乱跑,避免他们二次反叛。等到战事结束,他们会被妥善安排,送回到倭国去。
一家人聚少离多,这是自辽东分离近两个月后的再度重逢,而这次重逢,意味着他们全家假死脱身的计划终于将要正式启动了。
目前唯二清楚知晓他们这个计划的外人,就只有罗洵与郭大友两人。这个计划二人也有参与计较,并且一家人未来的隐居之地,也都是罗洵与郭大友做的安排。不久的将来,当罗、郭二人想要隐退时,便会来与孟家人汇合。
经历了这么多的波折和危险,郭大友与众人之间的情谊已然十分深刻。在孟旷的心中,郭大友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大哥,虽然她从来没有明确这样说过,但平壤城中郭大友陷入险境,孟旷不顾自己的安危,甚至顾不上穗儿,跳下城墙去救郭大友,已经足以说明一切。
吃饭的时候,穗儿、孟暧和白玉吟都忙着照顾小顺贞,一会儿帮她添菜加肉,一会儿又帮她吹凉汤粥。行军打仗饭食简单,其实不过是野菜、腊肉加上糙米烩了一锅略稀的炊饭,穗儿、白玉吟和孟暧碗里的菜和肉都进了小顺贞的碗里。这孩子太让人心疼,打小没了娘,如今亲爹在她眼前被杀死,收到了巨大打击的孩子,发烧发了整整三天三夜,不省人事,如若不是被弥津姊妹和锦衣卫及时送到了孟暧身边医治,可能她如今也没了性命。
这些日子所有人都围着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这孩子虽然沉默寡言,却终于恢复了些许属于孩子的灵气,知道对大人撒娇,尤其最爱粘着穗儿,现在与孟暧和白玉吟也亲近了许多。孟子修和罗道长两人这些日子一得空闲便逗小孩子玩,也让孩子对他们卸下了戒备,只是面对孟旷时,这孩子还是很胆怯,不敢靠近,总是躲在穗儿身后。
孟旷很苦恼,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