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节
奔跑速度都十分优越,丝毫不逊于高头大马。虽然耗了不少银钱,但此番不似在江南,骑行路程短,二人共乘一骑问题不大。这一路往辽东,山高路远,极为消耗马力,穗儿得有自己的马才行。
穗儿骑马还有些生疏,孟旷便牵了她的马缰,带着她骑马。她们远离了家中送别的马车,进入大部队时,一众的精壮青年均向她们投来了目光。穗儿一时间有些怕生,主要是这些锦衣卫的精锐目光实在太机敏锐利了,视线似乎能穿透皮囊看进人心。他们一个个中等身材,体格健壮,行动机敏迅捷。穗儿实在不大习惯这种进入男人堆的感受,像是羊进了狼群一般。她下意识地看向骑行在她前侧方的孟旷,这人神色倒是寻常。孟旷未戴面具,只是在面上蒙了白巾,穗儿也一样,二人的目的都是为了遮盖过于女性化柔美的五官面貌,让男装不至于那么容易被揭穿。孟旷露在外的眉眼很是舒展,没有半丝紧张。
看她如此镇定,穗儿倒也不慌了,只要有她在,她就有了底气。她将蒙面的白巾向上拉了拉,这白巾还能抵御寒风,倒是一举两得。
孟旷眼尖,很快就看到了人群中的郭大友。他正和罗洵在一起,而在他们身侧,还立着四个男子,其中一个男子被另外三人牢牢围在中央,但身上只穿着着寻常男子服饰,手部被一大块布盖着,应当是戴着镣铐,但双足之上未有镣铐。他相比三个月前已然是胡须满面,形容憔悴,正是被锦衣卫关在密屋之中三个月的张允修。
孟旷此外还认出了围着他的三个男子,周进同是其中一个,另外两人则是一路跟随护送穗儿入京的那位锦衣卫军官与他的顶头上司。
这位锦衣卫军官名叫江云平,是北镇抚司掌刑所的一名总旗,不久前刚晋升为百户。
他身边站着一个面容古朴黧黑,颇有几分威严的男子,是他的顶头上司——北镇抚司掌刑所千户孙建兴。此人亦是锦衣卫十三太保中的一员,行七。北镇抚司掌刑所负责对北司缉拿的要犯进行刑讯。他和昭狱的褚一道还不同,褚一道虽然也会在昭狱中刑讯,但那都是针对下了狱可以刑讯逼供的对象。孙建兴作为掌刑所千户,往往要面对的是不能动刑的对象,尤其他还会上战场,专门针对高级战俘进行问话,是真正的谈判和刑讯高手,专门负责撬开那些难啃骨头的嘴巴,让他们吐出实情。掌刑所可以说是皇权裁定的度量衡,如果皇帝要对一个锦衣卫缉拿的对象量刑,掌刑所提供的刑讯内容和量刑建议会成为重要的参考。有些时候,掌刑所甚至可自行量刑定罪,不必通过其他的司法部门。掌刑所经常会与稽查所亦或巡勘所联合行动,可以说是北镇抚司的三大王牌之一。
孟旷带着穗儿上前,先与郭大友和罗洵打了招呼。郭大友见她来了,便将她和穗儿引到孙建兴身边见面。孙建兴让周进同和江云平架着张允修到一边去,他则与郭大友、孟旷和穗儿围成一圈,低声密语。郭大友对孟旷和穗儿解释接下来的安排:
“接下来我们会一路急行军赶赴辽东,罗千户是此次行动的总指挥。根据他的安排,路上负责押送张五的,就是孙七爷、江云平、孟旷和周进同,还有我,一共五个人。孙七爷负责统筹指挥,我们四个人要听从七爷的指挥,看紧了张五,务必确保他能安然抵达辽东。七爷,你说两句?”
孙建兴是个嗓音深沉低哑,话不很多的男人,但凡张口说话,都是必要的话。他想了想,最后把目光落在了孟旷和穗儿的身上,道:
“别的人我不是很担心,就是你……”他指了指穗儿,“你这一路上得跟着咱们走,被迫得跟张五相处,你得提高警惕,这厮满肚子坏水,我总觉得他在盘算着要算计你,甚至要算计什么更大的事。你莫要被他花言巧语蛊惑,把不该透漏的消息说与他听了。”
穗儿突然被孙建兴提点,倒也不怵,只是心中有些不悦,她知晓孙建兴这是瞧不起她,觉得她一介女流很容易会坏事。但她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平静回道:“七爷放心,我自会管好嘴巴。”穗儿此番跟着孟旷出来,就暗自下定决心,绝对不会给她丢脸。因此她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仔细应对孟旷身边这些同袍们。
“还有你,十三,你也小心着点。”孙建兴对孟旷也不大放心,不过他也知道孟旷好歹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锦衣卫训练,又是能力十分出色的十三太保的一员,孙建兴对她还是有几分信任的。
只是孟旷却隐约从他对待自己的态度中,察觉到了同袍战友看待她的心态变化。难道她从男子变作了女子,在他们心目中就再也不是可信的同袍了吗?孟旷心中有些不舒服。
锦衣卫中目前知晓孟旷女儿身的人仅限于北司稽查所、巡勘所、管狱所、掌刑所下属的一部分忠于骆思恭的心腹锦衣卫,与罗洵的关系也不坏。孙建兴也算是其中之一。郑氏和陈炬意图将孟旷性别之事捅出去时,骆思恭和罗洵反应非常及时,对此事做了严密的消息管控,并对所有知情者下了封口令。知情者全都对孟旷的性别闭口不谈,若消息外传,锦衣卫内部必会追究责任。没谁为了这件事搭上自己未来的前程,保守秘密是锦衣卫入门后所必须经历的训练内容。
唯一消息可能泄露的源头,就是皇帝和宫中知情者了。但皇帝也不会无缘无故去宣扬一个锦衣卫是女儿身的事,跟不会纵容底下人传播此事,这对皇家亲军来说是一件丑事,九五之尊还丢不起这个人。孟旷的性别问题,暂时不用担心会闹得人尽皆知。
部队集结,清点完毕,众人在罗洵的一声令下齐齐上马。马蹄翻飞,扬起官道尘土,他们在初冬时节里铅灰色的阴云下,开赴辽东前线。
此时此刻谁也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跨越国境的艰苦战役。孟旷骑在马上,领着穗儿所骑的马跟在队伍中段奔驰,劲风拂面,她们此时脑海中翻滚着无数复杂难言的心绪。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山川悠远路漫漫,自古征人难。
第177章 辽左域(一)
辽东,原是指辽河以东的广袤地区。辽水为古六川之一,白山黑土,雪域冰河,自古以来便是沃土辽原但人迹罕至之地。溯史而观,最早于战国时,燕国在此设置郡,治所在襄平。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三国魏改为昌黎郡。西晋改为国,十六国时期被高句丽吞并,将襄平城之名改为辽东城,襄平之名至此废用。唐太宗东征高句丽收复,宋时始终被辽金占据,后又并入蒙元,直至国朝太/祖将蒙古人赶出中原,位于东北边境的辽东变成了抵御蒙古的最前线。
太/祖置定辽都卫,治辽阳城。辽东都指挥使司治所亦在辽阳。辽东都司下辖二十五卫、二州,后直接发展为辽东军镇,成为北境九镇之一。此后明人所提辽东,是对辽东镇或辽东都司的简称,不同于秦汉时期辽东郡,也不是泛指的辽河以东,实为辽左地区。
行政上,辽东事务其实归属山东省管辖,其原因有三:
其一,立国之初,太/祖曾说:“辽左之地,朕以其地早寒,土旷人稀,不欲建置劳民,但立卫以兵戍之。”太/祖的判断十分准确,辽东地区比较特殊,不适宜建省,所以明廷转而在该地设置大量统属于辽东都指挥使司的卫所,起到管理开发与加强军事的双重作用。辽东地区成了只有都指挥使司,没有布政、按察二司的一个特殊地区。但随着地区稳定,人口增长,民政方面的事情越来越多。~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在缺少布政司和按察司的情况下,让军事系统的辽东都指挥使司处理这些复杂的民政事宜确实是难以长久。于是,为了处理辽东都指挥使司的民政事宜,明廷决定辽东设立辽海东宁分守道和分巡道,受山东布政司和按察司的管理。因而出现了武宗时兵科给事中屈铨所谓的“辽东地方分巡、分守等官以至钱粮吏役俱出山东。”的局面。
其二,由于交通运输不便之故。有明以来,东北地区与都城和其它内地省份的联系在陆地上只能通过山海关附近这一狭长地带,但这条路不光难走,还危机重重。这是由于两个方面原因导致的。
一是辽西地区多雨水和沼泽,使得“道经古泽,泥淖难行”;二则是辽东地区处于当时所谓蛮夷的三面包围之中,三面阻夷,出入无路,若走山海关这一狭长孔道,则有很大的风险会遇到蒙古人。
陆上很是不好走,但海路则与陆路截然不同。辽东的东西北三个方向被女真和蒙古所包围,唯独南方隔海与山东相望,没有什么外来因素干扰。
由旅顺口到山东的登莱地区,只有“五百五十路水程”,乘船的话,则一日可至,同时海上还有很多小岛,以至于明人感叹道:“各岛相接如驿递”。相较之下,辽东地区与山东之间便利的海上交通成为了两地紧密相连的天然纽带。山东粮饷、布花,由海渡辽,以给军需,渐成惯例。
其三、辽东守军大量由山东调配而来,辽东人大多是山东出身,在血缘和地域文化之上也密不可分。
再细说军事建制。辽东镇总兵驻广宁,管辖长城东起辽东附近的鸭绿江边,西南至山海关,全长一千九百四十余里。全镇官兵九万九千八百七十五名。辽东三面濒夷,一面阻海,特山海关一线之路可以内通,亦形胜之区也。与西北甘肃镇所在的河西走廊一样,辽东亦孤悬东北,环列诸夷,从右侧牵制着蒙古的左翼,为大明北部边防之左腋。
明初,被推翻的蒙元残余势力仍在西北、东北进行顽强反抗,图谋恢复。为了巩固统治,明廷开始在东北地区屯兵筑城。正统七年及成化五年,先后建立了边堡,修筑了长城,建立了由山海关至辽东都指挥使司的驿站。继而建立了屯田、冶铁及煮盐等制度,以供军需;并委派总兵守辽东镇,使广大辽东地区形成一个完整的陆海防御体系。
长城的城堡,按照等级可分为镇城、路城、卫城、关城、堡城。九边重镇所在地的城堡,称作镇城。镇以下分各路的城堡,称作路城。在要害地区设卫,卫所在的城堡,叫做卫城。卫城以下,还有关隘所在的关城和具有哨所性质的堡城。
辽东镇按这样的防御体系建立了各种屯兵城。辽阳为辽东都指挥使司,是副总兵和巡按等的驻地;广宁为都指挥使分司,是巡抚及总兵驻地;因而建立了两座防御性的镇城。都指挥使司下设东、西、南、北、中五路屯兵,而实际屯兵的路城,只有三座,即南路的前屯卫城,西路的义州卫城,北路的开原卫城,其他路城则与镇城在一起。路下有二十五卫,分属于各路,单独建立了卫城的有,广宁中左屯卫城,广宁右屯卫城,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