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节
怪不得敢于出使朝鲜,会见日本人。
“我再问你一遍,见过这个人吗?”郭大友并起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点了点桌面上的画像道,语气逐渐威严起来。
沈惟敬虽然出使过朝鲜,见过倭寇,但却并未经历过锦衣卫的审讯,罗洵、郭大友,还有边上那个带着阿修罗面具的锦衣卫身上散发出的可怕气场,彻底将他震慑住了。他吞咽了一口唾沫,点了点头。
“说话!”郭大友猛地拔高嗓音一吼,吓得沈惟敬一哆嗦,忙不迭地开口承认:
“是,我见过他。他是张阿五……但我此前真的不知道他是朝廷钦犯啊,诸位上差,不知者无罪,小人也是被欺骗了。”
“你先别忙着撇清你自己,告诉我们张允修是什么时候与你接触的,找你谈了什么,我们自会做判断。”罗洵面色严肃地说道。
“这……”沈惟敬仍旧支支吾吾不愿说出来。
“沈游击,你要明白你现在的处境,你说了,我们还能为你争取宽大处理,毕竟你现在是在为朝廷做事,我们不日也要入朝鲜,可以带上你,若有个一星半点的功勋,也能分给你一点。你若不说,就是站在了我们的对立面,那就休怪我们下手狠辣无情。锦衣卫的手段,你应当是有所耳闻的。你眼下并无靠山,举荐你的兵部尚书石星,因为你与倭寇议和久无结果,如今在朝中有些尴尬。如果你东窗事发,他只会自保,不会保你的。而这个张允修不过是个虚无缥缈的通缉犯,他是在利用你而已,他如何能为你善后?除非你有办法逃到女真去找他,或者你直接投靠倭寇,但你有没有这个本事呢?女真、倭寇又是否会善待你?媚降外敌,背负骂名,你也不想的吧,这并非是你最初自荐来此的目的,不是吗?沈游击,你祖上好歹也是名门,你早年也是从过军的,十八岁时在抗倭战场上救过胡部堂,你父亲在平湖的美名我们也有所耳闻。你来辽东,也是想建立一份功勋的,我瞧你年纪也大了,千里迢迢赶过来也不容易,莫要因为一时糊涂,将此前的努力付诸东流了。”郭大友轻声说道,循循善诱,一点一点打开了沈惟敬心里的缺口。
沈惟敬吞咽了一口唾沫道:“诸位上差,我一五一十都告与你们,还请你们帮我。我与这张阿五,于七、八年前就曾接触过。诸位知道,我是嘉兴平湖人,十八岁从军,二十多岁就已经随父与倭国人做生意,三十多岁时正值嘉靖末年,大明与倭国的堪合贸易被彻底禁止。我们家的生意没了,家道中落,父母亲也先后病逝。我流寓北京,妻儿离散,困苦了二十多年。但我仍然在尝试与倭人偷偷做走私生意,也时常会回嘉兴老家短暂居住。我这人有些臭毛病,好酒好大话,时常要出没于酒馆,与三五狐朋狗友一起喝酒,吹嘘一些见闻。也就在七、八年前,我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年了。那是个五月的日子,我在嘉兴府,约了老友出来吃酒,席间和他们畅谈了我与倭人做生意的事,也许是我吹嘘我对倭人无所不通,将他们玩弄在股掌之间,散席后,有个年轻人上来拦住了我,他自称张阿五,说是暂居在嘉善县,我听他口音似是从两湖一带来的。他说他也是出来做生意谋生的,对和倭国人做生意很感兴趣,希望我能给引引路子。他出手也很大方,请我吃酒,还说只要我能引路,酒肉管够。我见这小伙子倒是很精明的样子,又贪他那点小便宜,便应承下来。
但我做的是走私生意,上不得台面,都是在偷偷摸摸地做。沿海有不少渔民也是我们一伙的,会把走私的货品用渔船送到海上去,倭人或者与倭人有生意往来的一些分布在东海、南海沿岸的海枭,会派船在海上碰头,两船接舷,交换货品。亦或有些无人的小岛,也被用作交易的地点。自禁止与倭国贸易以来,东南沿海禁止民间造大船,禁止倭国船只靠岸。我们的渔船都是小船,航行不了太远,没办法抵达日本岛,只有大船才能。所以只能依靠那些个冒险流亡日本的海枭,他们有大船。我们生意不好做,因为中间有一层海枭帮着运输,成本很高。
我带着张阿五初步了解了一番对倭国的走私生意,张阿五却说,这样下去不是事,要想办法让朝廷重新打开勘合贸易,否则会有引发战争的隐患。我听他口出狂言,只觉得这毛头小子自以为是。但后来回去细想他的这番话,却后背生冷汗。
我与这个小子在嘉善相处了两三个月,他一直住在一个临河道的小院子里,我去过那里一次,里面可真不像是个有生气的地方。后来他告诉我他要北上了,也没跟我说他要去哪儿,就离开了,我此后就再也没见过他。一直到……今年的四月,我自北归南,一是每逢四月,东海海况平稳,气候适宜,便是走私的黄金时期,我得下南方主持生意。二是时值寒食清明,我得回乡祭祖。我没想到这一次回平湖,竟会再度见到那个张阿五。
他仿佛变了个人,真是……洞见犀利,城府极深,令我即惊又叹。他告诉我,他从北方的朝鲜人那里得到了可靠消息,倭国人已经在筹谋攻打朝鲜了,目的就是想要逼迫朝廷开放堪合贸易。对于我这样一个和倭国人做了数十年走私生意的人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我能够去前线出使调停议和,为大明和倭国之间重新谋得开放勘合贸易,我将青史留名,且自此以后,我再不会穷困潦倒,必将飞黄腾达。他说,这件事只有我才能做成,大明再找不出似我这般精通倭语,精明善谈的人了。他特意南下,就是要告诉我这个消息。”
“你就这么上了他的当?”郭大友冷冷挑眉问。
“上差,你不明白……自二十多年前我妻离子散,我们沈家自我就已经断绝。近些年来,我年事愈高,每每回乡祭祖,只觉对不起先祖。我有一种迫切之感,我的命已不长,有生之年我得做些什么,若再这般虚度下去,我死后下黄泉,无颜面对清溪沈氏的列祖列宗。正如张阿五所说,这对我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必须把握住。此番,不成功便成仁,不论怎么样,这辈子我活的窝火,满心不甘。我得争取做些什么,他还为我指了路,告诉我可以通过石部堂的关系往前线出使。这是我此生唯一的机会……我唯一的机会……”说到此处,沈惟敬的眼睛红了,双拳紧握,松弛的面皮因激动的情绪颤唞着。
罗洵、郭大友、孟旷和穗儿四人不约而同地发出了长叹。
“诸位上差,这张阿五到底是什么人?小人真的不知道他是钦犯啊。”
“你先告诉我们,你和他之间是否有联系的办法?”罗洵问。
沈惟敬茫然地摇了摇头,道:“他并没有给我留甚么联系方式,我们在平湖谈完后,他就走了,你们想想,他明知我要去前线,必然要与朝廷的人接触,又怎么会留下联系方式,如果我把联系方式透漏给朝廷,朝廷岂不是就能顺藤摸瓜找到他了吗?他这种心░
第203章 鸭绿江(三)
此次锦衣卫的行动部署分为三个梯队,在多个地点同时执行任务。
第一队将作为尖兵,假扮成出使团成员,与沈惟敬一道前往平壤,打入平壤城中,获取尽量多的情报。同时,还需要完成对张允修的诱捕。人数不多,不超十人。主要以副千户郭大友、百户孟旷以及两人手底下的锦衣卫精英们为主,再加上关键人物李穗儿。
第二队以策应第一队为主要任务,并不会进入平壤城,而是在平壤城外承担消息的传递任务,以郭大友另外一位副手——张力桓百户作为领队,黎老三和竹妍也会被安排进入第二队,除了策应之外,他们也负责接收后方关于阿都沁的搜寻结果,并且在平壤城外观察情况,寻找阿都沁或张允修的蛛丝马迹。这队人的人数大约在二十人左右,也会做伪装在平壤城外潜伏。
第三队则是以全方位搜集情报为主要任务,将会分散为多个小分队,深入延边各个关城以及朝鲜境内进行巡堪和斥候行动,为平壤城中的同伴以及大后方的援朝抗倭大军提供最新、最快、最有效的情报。同时,还会继续大力搜寻阿都沁或张允修的下落。第三队编入了延边驻军选拔而出的五十名优秀且经验老道的斥候,再加上剩下的两百七十名锦衣卫,总计人数将达到三百二十人。延边斥候是最为熟悉当地地形的,承担了向导的任务,三十多个小梯队,每个梯队至少也能分到一名延边斥候。
为了保证最高效的传讯,这一次锦衣卫将全面应用飞禽传讯、快马传讯、定点传讯、烽烟信号箭传讯、路标符号传讯等传讯手段,在朝鲜境内、沿鸭绿江地带布置数百个临时传讯的标地点。这些标地点都极具迷惑性,很难被敌人辨识摧毁,且流动性大,极为容易设置。而锦衣卫的传讯加密,也会大规模应用戚继光反切码和锦衣卫内部制定的代号密码,使敌人难以破解。
与此同时,孟家人的计划也在筹谋之中。为了能全家都在官方黄册上被标记为在战争之中“死亡”,孟家人得想方设法随着征朝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且这件事得被记录在案。在赵子央、孟子修的斡旋之下,赵氏粮行的队伍加上孟家人将被临时收编入查大受先锋营的后勤部队,作为在后方支援战士们作战的后勤人员加入朝鲜战场。而信阳郡主的商行队伍就只能止步鸭绿江了,并不被允许前往前线战场。不过这本来也是商行队伍的打算,这一路上承蒙郡主和邱白关照,他们当真是仁至义尽,“送佛送到西”。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原则上,部队之中是不允许有女眷出现的。但上头有关系庇护也能做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只是后勤部队,与正规军之间还是有着距离的,何况女眷也将发挥她们应有的作用。懂医术的孟暧将和罗道长一起,作为军医给战士们看伤。军医可是稀缺人才,而且这两位“军医”还是自带药材来从军的,商行队伍运来的相当一部分草药和中成药都被填补进入了先锋营的后勤保障之中,查大受自然十分欢迎。而懂倭语的白玉吟将作为翻译发挥作用,查大受对此更是喜不自胜,以后他抓到了倭国俘虏后,不愁语言不通了,定能从倭人口里获得更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