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章 外婆去世

搜索 历史 用户

第2章 外婆去世

上一章说到,外婆身体快不行了,故事也来到了2023年3月,外婆去世了,每每想到这里还是让我很悲伤。

我和老公,赶到外婆家的时候(外婆家在南方的Z市),父母亲戚们几乎都到了,这时候的外婆带着呼吸机(强撑着自己最后一点意识就是希望看见自己的子孙后代最后一眼吧,她是那么的痛苦,但最后还是想着自己的子女),这时候的外婆有生命体征,大家轮流看护,该吃饭的人吃饭,该休息的人去休息。

突然,家里人大喊“都过来,妈不行了”,所有亲戚一拥而进,外婆很痛苦,表情并不舒展,但对于亲人很是挂念,所有子孙后代都一一看去,想记住自己孩子们的脸庞。

妈妈时不时的问着我爸“妈,是真的差不多要走了么?”我爸不知道该说什么,毕竟不想让我妈难过,但我爸和我说“时间差不多了。”这时候,我外婆,对着空气一顿乱抓,我爸说“快给她上路的银元宝,让妈抓,这是在抓空!”,顺势大家拿出几个银元宝给我外婆,我外婆的手才放下来,人也跟着安静下来。外婆最后的弥留之际,最放心不下的是我舅(长子)和我哥(长孙),紧紧握住他们的手,很痛苦的深呼吸着在人世的最后的阳气,我舅流着泪“妈,你安心的走吧,你放心,你也很运气,你把家里的子孙都看到了,没有遗憾,你安心的走吧!”缓缓的我外婆闭上了眼睛,停止了呼吸,安详的走了,真真正正的寿终正寝。

在南方很多农村对于白事的法事是非常讲究的,比如我外婆的村里,会请到金刚(属于抬棺材、给去世的人换衣服,封坟墓的一个角色)、道士多名,还要准备法事中的材料。

现在我们讲讲整个法事的流程:首先是“买水”。由长子穿上亡人之“寿老衣”(父母的外套衣衫),背挎招魂袋,腰系黄丝带,是母亲逝世的还要穿上百褶裙,与兄弟一起用一根称杆扛一酒壶。长子穿著“寿老衣”,头上有人高撑雨伞,由敲锣者开路,亲属家眷随后伴行,至山脚田边的江河池塘,摆上贡品,烧过纸钱,点燃香烛,尔后再丢三枚铜钱入水,然后舀上半壶清水,遂回香火间。

“买水”归来,就要给死者沐浴了。死者家人皆跪拜于地,“材夫头”手持毛巾,将壶中之水倒出少许,作洗浴状,口中念念有词:某某公(婆),给你洗头,给你洗脚,给你沐身。沐浴毕,又手执剪刀,作修剪状,口中复念念有词,给死者修指甲、趾甲。(实际上,为死者“沐浴”这一习俗相传久远。早在《礼记·丧大记》中就记载:“管人汲水,交给沐者,御者差沐于堂上。”)

“沐浴”完毕后,为死者穿上刚才长子穿过的“老寿衣”,挂上招魂袋,腰间缚上金丝带,是女性的还要穿上百褶裙,并从死者口中拉出“含口菱”,据说不将“含口菱”拉出,下世投胎是要成哑吧的。接下去的仪式是为逝者梳头。“材夫头”执木作梳状,每梳一下,高声唱喏“一五”,家人跪拜着齐声答道“远”;又唱“一十”,齐声回答“远”;如此十五、二十、二十五……根据死者年龄数完整数,再数零头。(按照习俗,家慈实足年龄75,虚岁76,逝世后加上闫年闫月报数为78,数到“七十五”“远”后,再数“七十六”“远”、“七十七”“远”,“材夫头”唱诺到“七十八”,众人便放声大哭。)

继而是遗体入棺仪式。此时由长子捧头,幼子捧脚,“材夫头”用一块白布(谓之“千斤布”)提腰,众亲扶持,轻轻将遗体放入棺中。尔后,将一件件四季衣衫放入棺中,每放一件,“材夫头”必大声唱诺,谓之“报衣单”。衣衫放毕,再放入小被,每一个女儿都需有一床,小被只二尺来长,一端不缝口。还有各种日常用品,最后还要放入几样用糯稷菽杆做的特殊物品,如梯子(“天梯”)、拐杖等。

一切该入棺的东西都放入了,我们子孙们见过最后一眼遗容后,就在棺面上扯上丝棉,谓之“千香面”。并在棺材头尾两侧挂出几缕红绿线,谓之“引路线”。然后,推上棺盖,但暂不落钉,众亲人此时必扶棺恸哭。

完成上面的流程,晚上要开始守夜,当然4、5个道士,开始准备做仪式,在客厅里布置了法坛,并且放置了三幅画像,桌上还放了一个道士的朝笏,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于这些充满了好奇,情不自禁的拿起了朝笏(这时候我还不知道这是啥,我以为就是木头板),看了看之后又小心地放下,我心里还是清楚知道这个东西不能乱碰。

我哥突然走到我旁边说“你知道这三幅画像是谁么?”

我疑惑的看着他问着“不知道,他们是谁?”,同时我也抬起头看了三幅画,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我感觉只是衣服不同,但都长得一样(不好意思,我那时候真的不懂这些,不要骂我)

我哥很鄙视的说着“这你都不知道,他们是三清祖师,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我说“哦~~~~”,其实那时候的我还是不知道他们是谁,但好奇心驱使这我,打开了网站去搜索他们的资料,当然这简单的几句话,又为我以后得故事埋下了伏笔。

小伙伴们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快来首发吧

写评论写评论